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档属性

名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4-20 19: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3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忆邓小平】1920年旅法勤工俭学(与刘伯承共事13年)1973年复出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邓小平(1904--1997)的“三落三起”
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而被解除党内职
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
落一起。
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
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是为三落
三起。【小平语录摘选】“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
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一、邓小平理论
  ⒈形成过程
   ⑴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
    背景:一、邓小平理论
  ⒈形成过程
   ⑴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
    背景:① “文革”结束,人民渴望摆脱困境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一、邓小平理论
  ⒈形成过程
   ⑴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
    背景:① “文革”结束,人民渴望摆脱困境
       ② “左”倾错误继续影响一、邓小平理论
  ⒈形成过程
   ⑴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
    背景:① “文革”结束,人民渴望摆脱困境
       ② “左”倾错误继续影响
       ③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邓小平理论
  ⒈形成过程
   ⑴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
    背景:① “文革”结束,人民渴望摆脱困境
       ② “左”倾错误继续影响
       ③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⑵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内容:
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工作中心转移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邓小平为核心
          第二代领导集体②意义:
指明了方向;
开辟了道路;
发展了理论。一、邓小平理论
  ⒈形成过程
   ⑴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
   ⑵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
    ①内容
    ②意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
  ⒉成熟
   ⑴形成体系: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2年)一、邓小平理论
  ⒈形成过程
   ⑴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内容,意义)
   ⑵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
  ⒉成熟
   ⑴形成体系: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2年)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背景:
时间,地点
内容: 关系、标准、本质、借鉴、关键
精髓:
意义: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坚持了路线;
回答了问题;
又一个宣言书。
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改革开放关键时期
中共十四大:
时间,地点
内容: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
  ⒈形成过程
   ⑴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
   ⑵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
  ⒉成熟
   ⑴形成体系: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2年)
  ⑵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1997年)
  ⒊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000年春1、提出的依据(背景):(1)国内外形势:(2)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2、基本内容:(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意义:(1)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2)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延伸探究练习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