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闭关锁国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培养运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壮观景象。
2、 阅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体会、感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
3、比较、分析开放政策与闭关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有关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一个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
教学难点:我国明清时期从开放走向闭关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教师提供部分材料,学生收集一些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的方式学习。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造船业发展情况的材料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有关清朝“迁海”的材料。
五、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
2.壮举:
3.作用:
(二)闭关政策
1.原因:
2.影响:
(1)积极方面:
(2)消极方面:
七、教学过程设计
同学们,咱们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各个强大时期的表现都有所不同。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片子:
(投影仪)(播放《郑和下西洋》片段,约1分钟)
在这段片子里,给我们讲了明初时明政府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知识回顾:
1.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介绍过的我国造船业发展的情况。
(学生回答。要点:三国、宋朝时期的造船业的情况)
2.我们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当时的对外交往怎样?举两个例子。(学生回答: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到了明朝,对外交往又有我们前边看到了郑和下西洋。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强盛时期的朝代在对外交往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放。但是同学也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鸦片战争,这说明了我国在鸦片战争时国力已经衰落,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将通过第23课的学习,了解其中的原因。
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部分(2-3分钟)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学生讨论约2分钟后回答。要点: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简单评述:)在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同时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这些条件的具有,使郑和下西洋能够成为现实。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2、壮举
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
(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归纳:)规模大,(船只多,人数多)船队由200多艘船组成,参加航行的人数达2万多人;造船技术先进,最大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时间长,次数多,1404—1433年共远航七次;时间早,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航程远,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这些无一不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以船只的大小为例,(出示船只大小的比较动画)
3、作用(意义)
(1)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随机找两位同学讲述小故事。)
(学生讲完小故事后,教师随机点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请同学结合《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说说南洋指的是什么地方?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什么又是华侨?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相关内容)
(二)闭关政策
1、原因
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说明了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们的对外交往仍以开放为主。同学们听说过我国在这以后还有没有大规模的远航?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评)
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忧沿海一带和荷兰侵入台湾,明朝逐渐采取了一些禁海措施;清初,郑成功以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抗清活动,使清朝的禁海措施更加严厉,闭关政策形成。
可见,闭关政策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国家开放与否,与国家的强盛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强盛以稳固政权,但当国家强盛与政权的稳固与开放发生矛盾时,他们宁愿放弃开放。
(教师小结:)
清政权在稳固后,它的闭关政策并非是与世界各国完全断绝往来,而是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中外经济交往不仅只允许官府,而且还限定了地点。
2、影响
(1)那么,实行闭关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影响呢?请同学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要点: A、积极方面: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对我国的侵略;B、消极方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
(2)我们研究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对外交往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呢?
坚持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或发表感想。提出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对提出问题或发表感想的学生都进行适当鼓励。之后,教师对本目内容进行小结:)
在明朝时期,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正是由于清朝初年闭关政策形成后,使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中断了,我国逐渐开始落后。到了十九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就处于了被动挨打的地位。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我国历史上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的原因和简要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从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优良传统;从国家对外态度由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
请同学课后思考:
1、从郑和的经历或精神中,你觉得给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启示?
课件17张PPT。《郑和下西洋》片头曲-我们相爱天地间
演唱:韩磊
张一片风帆踏上旅程
捎上我的渔舟唱晚
驾汹涌碧浪笑傲惊涛
弹一曲春江花月夜
看物换星移胸中万卷
母亲孕育我的智慧
送东方华章情深意厚
春日暖阳踏浪放歌
播撒着我的仁爱
收获着你的微笑
心随流云写诗篇
我们相爱天地间
心随流云写诗篇
我们相爱天地间
我们相爱天地间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曲阜市时庄镇第二中学
孔新伟知识回顾1、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上造船业发展的情况。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也就是现在的台湾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南宋时泉州成为第一大港。2、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当时的对外交往怎样?请举出两个例子。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向唐朝派出“遣唐使”。想一想如果你处于郑和的时代,要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哪些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等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思考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1、规模大(船多、人多);
2、造船技术先进;
3、时间长、次数多;
4、时间早
5、航程远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 的进步。
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闭关政策的表现有哪些?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清朝唯一开放的海关广州1757年后,清朝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图为当时的贸易场景 讨论实行闭关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积极方面: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对我国的侵略。B、消极方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小建议 结合郑和下西洋和清朝的闭关政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对外交往,同学们应提出怎样的看法和建议?课后思考 从郑和的经历或精神中,你觉得给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启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