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28 20: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五 代十 国唐朝后话辽北西宋夏
北宋是怎样建立的,你知道吗?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即宋太祖,宋王朝的建立者。祖上世代为官,后周时,掌握着兵权。后周世宗柴荣死后,继位的是7岁的幼子柴宗训,为了夺取大权,赵匡胤布置了一幕“陈桥兵变”。960年正月,后周突然接到紧急战报,称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后周的执政大臣不辨真假,仓促决定派赵匡胤出兵抵御。赵匡胤率大军北上,到陈桥驿,他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及随征将士把早已准备好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并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立即回军,轻而易举夺取了后周政权。
在位期间,他一方面采用各个击破的战略,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陈桥驿遗址讨论:
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有什么意义? 结束战乱,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契丹的兴起契丹人狩猎归来耶律阿保机塑像思考
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元昊  元昊,性凶鸷,多猜忌,晓浮图学,通汉文字。既长,数劝德明反。……宝元元年(1038),元昊反,……僭号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
  —《东都事略》李元昊之墓 北宋 辽 西夏 澶渊之盟
(1005年) 北宋 辽 西夏 澶渊之盟
(1005年)宋夏和议
(1044年)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以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促进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碰撞中的融合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
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
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
原王朝。
课堂小结一、北宋、辽、西夏的建立二、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三、民族的融合(一) 辽、北宋、西夏建立简表检测练习916年960年1038年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上京汴京
兴庆契丹族汉族党项族二、选择
1.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订立的盟约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金 D 南宋与西夏
2.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下列哪一地区
A 辽河上游 B 黑龙江一带
C 黄河上游 D 今天甘肃宁夏一带
3.辽入侵北宋时请求宋真宗亲征的北宋宰相是
A 王若钦 B 寇准 C 李纲 D 王安石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 ③北宋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⑤西夏建立
A ① ② ③ ⑤④ B ② ⑤ ④ ③ ①
C ① ② ④ ③⑤ D ② ① ③ ⑤④
5.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的
民族融合过程实际是少数民族:
A 社会封建化过程  B 内迁杂居过程 
C 民俗汉化过程  D 南下开发过程BDBCA1.宋对辽、夏的战争不断失利的原因是什么?思维训练一、辽、夏有一定的实力;
二、宋统治者胆小软弱2.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辽、西夏进攻北宋,是掠夺性,非正义的战争;
北宋抗击辽、西夏,是反掠夺的正义之战。3.归纳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共同之处。建立政权,任用汉人为官,
重视向汉人学习,创制本民族文字各抒己见你同意北宋与辽、西夏议和吗?为什么?拓展篇杨家将的故事知多少?杨业“杨无敌”杨延昭佘太君穆桂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