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二氧化碳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电动车上用的铅蓄电池中装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 CO2 B. SO2 C. H2O D. NO2
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D. 气球鼓起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现有一氧化化碳、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小明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下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①关闭b,打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闭a,打开b;⑤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明实验的结果是
A. 只收集到一氧化碳气体
B. 只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
C. 先收集到一氧化碳气体,后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
D. 先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后收集到一氧化碳气体
下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 B.
C. D.
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 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
C. 反应③是化合反应
D. 反应④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只有NaHCO3
2018 年 10 月 17 日(农历 9 月初 9)是重阳节,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登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 大气密度越来越大 B. 大气压强逐渐减小
C. 水的沸点逐渐降低 D. 大气中的氧气逐渐稀薄
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研究出“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实现了把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出汽油。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甲、乙、丙、丁是四种化合物,其中乙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实现转化,“﹣”表示两端物质可发生反应),则甲为()
NaCl B. NaOH
C. CaCO3 D. Ca(OH)2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棉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最准确的是
A. ①变红,③不变红
B. ④变红,③不变红
C.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是不纯净的,为证明该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A. 无水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
B.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C. 硝酸银溶液、石灰水、无水硫酸铜
D. 氯化钙、石蕊试液、水
二、填空题
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将一只老鼠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内,过一段时间,老鼠才会死亡,说明空气中有????????。
地球的大气层中? ? ? ? ? ? ? ?等的含量增高,会产生 效应,使地球气温升高,科学家预言这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碾碎的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1L水中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________(选填“毛”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
在一次化学拓展课上,老师演示了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取干冰的方法:用一个布袋套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喷嘴上,打开开关,即可在布袋中收集到干冰。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已知二氧化碳灭火器内充装的是液态的二氧化碳,打开开关后,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喷嘴喷出,接着迅速变为固态干冰。请解释干冰形成的原因? ? ?????。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石油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即“温室效应”。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1)该实验需将右图装置置于 ? ? ? ? ? ? ??(选填“阳光下”或“黑暗中”)。
(2)A和B中的气体为( )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和空气 ③空气和二氧化碳 ④空气和空气
(3)根据(3)中的实验设计,预计出现的现象是 ? ? ? ? ? ?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大理石的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CO3?+ H2SO4?=== CaSO4?+ H2O + CO2↑(说明:不能使用此反应原理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因为反应生成的CaSO4?是微溶性物质,会覆盖在CaCO3?颗粒表面,阻止反应继续),可以据此来解答该题;
【解答】
A.大理石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
B.碳酸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CO2,不能生成SO2 ,故B错误;
C.是碳酸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CO2,同时还生成水,但水在常温下是液态,?故C错误;
D.碳酸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CO2,不能生成NO2,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白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分子的性质。
【解答】
AB.白气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导致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生成的,故AB错误;
C.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间隙是越来越大 ,气球也就鼓起,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性质,确定关b开a时能通过装置的气体成分,再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后来关a开b放出的气体。
本量实际上是考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装置是对洗气装置和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演化,构思巧妙,强调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
【解答】
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当关b开a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并在装置中生成了碳酸钠,只有CO气体通过后被收集;当再关a开b时,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装置中生成的碳酸钠又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然后又可收集CO2气体。?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气体的制取与验证、收集能力。制取气体需要良好的气密性。
【解答】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需要纠正。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获得四种物质的流程,了解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白色污染、复合肥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根据反应①是光合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反应②得到了无毒、易降解的塑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反应④的生成物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可知,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过该反应得到了无毒、易降解的塑料,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③,反应物是二氧化碳,生成物是尿素,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④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有NH4Cl和NaHCO3,则反应④获得的产物还有NH4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大气温度、大气压、水的沸点及氧气随高度升高的变化,难度不大。
【解答】
A.大气密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A错误;
B.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B正确;
C.水的沸点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C正确;
D.大气中的氧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稀薄,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的原理,掌握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催化剂的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根据题意,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故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D.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乙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化合物,能转化生成甲,则乙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生成碳酸盐。
【解答】
乙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化合物,能转化生成甲,则乙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生成碳酸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
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气体中含有水蒸汽,盐酸挥发出氯化氢和制取的二氧化碳,证明水的存在选择无水硫酸铜,证明氯化氢存在选择硝酸银溶液,证明二氧化碳存在选择澄清石灰水。
A.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存在;再通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氢存在;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存在,故A正确;
B.浓硫酸可干燥气体,不能证明水的存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无法证明有水、氯化氢,故B错误;
C.先通硝酸银溶液,会使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无法判断原来有没有水蒸气,故C错误;
D.氯化钙干燥气体,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通入水蕊试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无法证明有水和氯化氢,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O2?H2O??O2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各种成分的性质,基础性比较强,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可以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性质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氧气能供呼吸。
【解答】
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证明了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里,外壁会潮湿,这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小白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说明小白鼠能呼吸,氧气供给呼吸,所以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
故答案为:CO2??H2O??O2。
12.【答案】二氧化碳 ?温室
【解析】
【分析】
本题不胜其任是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难度不大。
根据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进行解答。
【解答】
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故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使地球气温升高,科学家预言这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温室?。
13.【答案】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燃着的木条熄灭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鸡蛋壳(主要成份是CaCO3)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看到鸡蛋表面有气泡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会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
故答案为: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燃着的木条熄灭。
14.【答案】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收集方法,难度不大。
【解答】
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毛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这样集气瓶的密封性比较好。
故答案为:毛。
15.【答案】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急剧下降使二氧化碳由气态变成固态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改变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据此解答。
【解答】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内充装的是液态的二氧化碳,打开开关后,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喷嘴喷出,接着迅速变为固态干冰是因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急剧下降使二氧化碳由气态变成固态。
故答案为: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急剧下降使二氧化碳由气态变成固态。
16.【答案】(1)向上排空气法?
(2)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细致、全面,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原理等知识,并会结合装置进行分析,才能正确解答该题,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采用把握全局的策略进行分析。
【解答】
(1)图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2)长颈漏斗的末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了。
17.【答案】(1)阳光下
(2)②或者③
(3)红墨水向装有空气的一端移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的探究,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
【解答】
(1)要验证温室效应,需要将此装置放置与阳光下;
(2)要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就需要一端是空气,另一端是二氧化碳;
(3)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一端升高的温度大于空气一端,所以红墨水向装有空气的一端移动。
?故答案为:(1)阳光下;(2)②或者③;(3)红墨水向装有空气的一端移动。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