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04 08:2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空气与氧气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氮气 D. 氢气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空气中含有少量稀有气体,它们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 C. 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D.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成分1%
氧气广泛用于炼钢、焊接或切割金属等,这些应用依据氧气的性质是()
A. 不易溶于水 B. 密度比空气略大 C. 无色、无味的气体 D. 与其他物质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A,B,C,D四只集气瓶内,分别装有空气、氧气、氮气、氢气。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发现A内木条照常燃烧,B内木条燃得更旺,C内的气体燃烧,D内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知,A,B,C,D四瓶气体依次是()
A. 氮气、氧气、氢气、空气 B. 空气、氢气、氧气、氮气 C. 空气、氧气、氢气、氮气 D. 氮气、氢气、氧气、空气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也会成功 B.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 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D. 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可以不用穿宇航服,因为在“天宫一号”的实验仓内充有“人造空气”,这种空气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以下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B. “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 氮气不能供给宇航员呼吸,因此“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是多余的
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水蒸气
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A. ? 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 ? 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 ? 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 ? 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下列的小岩整理的黄岩和西藏两地空气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西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而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与黄岩基本相同 B. 黄岩雾霾天气时,空气中PM2.5特别多,西藏若没有雾霾就没有PM2.5 C. 西藏比黄岩紫外线更强 D. 黄岩和西藏的空气主要成分相同
空气的成分: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二、填空题
因为“1L水中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________(选填“毛”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
碳在常温下是一种________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________;在氧气不足时会生成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份的名称。
???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 (2)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
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效应。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建议: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③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其中可行的有_________(选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小南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1)小南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2)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 )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某兴趣小组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量多次发现总是远低于21%。可能的原因是:
(1)装置漏气;
(2)?? ? ? ? ? ?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于是通过查闻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3)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 ? ? ? ??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说出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理由?? ? ? ? ? ? ? ? ? ? 。【提示:2Cu+ O2 + H2O + CO2 ====Cu2(OH)2CO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因为空气中成分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所以分离液态空气可以得到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但是不能得到氢气,因为空气中不含有氢气。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
A.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以及用途分析;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以及用途分析; 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分析; D.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分析。
【解答】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它们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因此食品包装中可充氮气防腐,故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不是按质量计算,故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分析】
理解性质和用途要对应,性质决定用途;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能量变化。
【解答】
氧气广泛用于炼钢、焊接或切割金属是利用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与其他物质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熟练掌握对氧气、空气、氢气、氮气的性质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氧气能助燃,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空气中含有氧气,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不变,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判断。
【解答】
因为燃着的木条本身就在空气中,故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空气;因为氧气能助燃,故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气体燃烧的是氢气;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燃着的木条马上熄灭的是氮气,因此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氧气;氢气;氮气。
故选C。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催化剂的理解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只有对这些真正的理解,才能正确的解答。
【解答】
A.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容器内的压强不能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故叙述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叙述错误;
C.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如不加,只是反应速率小,故叙述错误;
D.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故叙述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人造空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人造空气”中,这种空气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因此属于混合物;“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正确,同种物质性质相同.
【解答】
A.“人造空气”中,这种空气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因此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错误; 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正确,同种物质性质相同,故选项正确; D.氮气不能供给宇航员呼吸,因此“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是多余的错误,因为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扩散的特征。 【解答】 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是相互的,所以A、C错误,B正确;由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成分及大气的污染,难度不大。
西藏地区地处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紫外线强度较大,而黄岩地区东部属于温黄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有雾霾天气。
【解答】
西藏地处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紫外线较强,而黄岩地区东部属于温黄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有雾霾天气,两地的空气成分基本相同,西藏地区基本没有PM2.5,而黄岩地区发生雾霾时,空气中PM2.5含量较高,故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按体积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②①。
?故选D。
11.【答案】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收集方法,难度不大。
【解答】
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毛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这样集气瓶的密封性比较好。
故答案为:毛。
12.【答案】黑? CO2? CO? 【解析】
碳在常温下是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CO2;在氧气不足时会生成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黑;CO2;CO;。?
13.【答案】木条复燃 【解析】
【分析】
根据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来分析。
【解答】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所以臭氧瓶中含有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木条复燃。
14.【答案】(1)氧气?
(2)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关注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反映生活,多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具有可供呼吸的作用,所以小白鼠因吸入氧气而能存活一段时间;故答案为:氧气;
(2)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15.【答案】温室;①③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要充分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
(1)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2)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等措施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
【解答】
解:(1)如果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2)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等措施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虽然可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故选①③。
故答案为:温室;①③。
16.【答案】(1)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
(2)排水法
(3)ACD
【解析】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说明该瓶内的气体已集满;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由以上信息中也可得到同样结论;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很多,如:氧气密度只是略大于空气,很容易出现排不净空气或少量混合的情况;当用带火星木条验满复燃时,只能说明瓶中的氧气浓度大,不能说明集气瓶内一点空气也没有;在收集氧气时,氧气与空气可能进行少量的扩散混合,这些都会造成氧气浓度的减小;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CD。
17.【答案】(2)红磷的量不足???
(3)20.2%?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极少,当铜将二氧化碳反应完后反应停止,无法消耗完氧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是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根据本探究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红磷的量,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生成物的状态一般要求是固态等; (3)根据烧杯内蒸馏水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解答; (4)根据生成铜绿的条件解答。
【解答】 (2)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或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3)烧杯内蒸馏水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90mL-63.6mL=26.4mL 空气中氧气含量=; (4)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