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07 08: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一、选择题
1.春节期间,由于烟花爆竹的燃放,全国多地PM2.5严重超标。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大气中的这些颗粒主要通过人体的哪个器官进入血液( C )
A.皮肤 B.口腔 C.肺 D.小肠
图3-14-9
2.如图3-14-9为人体与呼吸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其中①~⑤代表结构,a、b代表生理过程,c、d代表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图甲中呼吸的主要器官是结构②
B.图乙中,a、b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C.图乙中的气体d是在肺泡内产生的
D.吸气时,图甲中的结构③呈收缩状态
3.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聚焦了雾霾及空气污染深度调查。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D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下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D )
空气呼吸道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③和④
5.人在吸气的时候与下列情况相符合的是( A )
A.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扩大、气压变小 B.膈肌收缩、膈顶上升、胸腔缩小、气压变大
C.膈肌舒张、膈顶下降、胸腔扩大、气压变小 D.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缩小、气压变大
6.下表是某人吸入空气与呼出相同体积气体的成分含量比较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C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在吸入空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增加了 B.人体呼出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减少
C.人体与外界进行了部分气体的交换 D.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减少了
图3-14-10
7.如图3-14-10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同步变化曲线图,表示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是哪一区段( A )
A.ce段 B.ac段
C.ab段 D.cd段
8.如图3-14-11中a表示人体的膈肌,据此判断甲、乙两人所处的呼吸运动过程分别是( C )
图3-14-11
A.甲、乙都吸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乙都呼气
图3-14-12
9.如图3-14-12所示的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图3-14-13
10.如图3-14-13表示在25 ℃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取甲、乙两个暖水瓶,甲瓶内装有萌发的豌豆种子,乙瓶内装有煮熟并冷却至25 ℃的豌豆种子,两瓶均用包有温度计的棉团塞严。能正确表示几小时后温度计读数的是( D )
图3-14-14
11.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 )
图3-14-15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12.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请从图3-14-15的人体呼吸系统图中找出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人体发病部位的正确路线( C )
A.①⑧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⑧②④⑤⑦
13.图3-14-16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图3-14-16
A.气体a、b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B.外界的a进入红细胞穿过5层细胞膜
C.①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D.②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
14.打嗝时,膈肌收缩,图3-14-17正确模拟膈顶和肺的是( B )
图3-14-17
15.(双选)如图3-14-18显示一人处于静止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D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从V到X期间,肺排出空气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多

图3-14-18    图3-14-19
16.图3-14-19甲、乙分别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pO2和pCO2分别代表O2和CO2的分压,下面括号中的数值单位是千帕,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B.根据气体分压值的变化,可判断甲图中血流方向是B→A
C.乙图组织细胞内CO2的分压值一定低于6.33 kPa
D.O2从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要穿过3层细胞膜
17.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氧最终到达的场所是( D )
A.鼻腔 B.肺泡 C.血液 D.组织细胞
18.如图3-14-20,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且NaOH溶液能吸收CO2气体)( A )
图3-14-20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二、填空题
19.下面两幅曲线表示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呼吸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1代表平静(睡眠、散步、坐等)状态下的呼吸。曲线2代表运动(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状态下的呼吸。
(2)根据图表,你能计算出曲线1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8次;曲线2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27次。
(3)在单位时间内,曲线2吸入的氧气更多。
图3-14-21
三、解答题
图3-14-22
20.如图3-14-22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请据图回答:
(1)外包丰富的毛细血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的③,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是肺泡。
(2)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再经肺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3)空气中的氧气是通过图中标号①过程进入血液的。
(4)人吸气时,③的容积会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表是人体不同部位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C )
物质




氧气
40
98
30
102
二氧化碳
46
42
50
40
A.①代表肺静脉内血液 B.②表示肺泡处
C.③代表组织细胞 D.④表示流经大脑的血液
2.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最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这一过程,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C )
图3-14-23
A.七层细胞膜 B.八层细胞膜
C.九层细胞膜 D.十层细胞膜
3.如图3-14-23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NaOH溶液。随着动物呼吸的进行,试推测玻璃管中的红墨水珠的移动方向是( A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先向右再向左移动 D.先向左再向右移动
4.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做鲜重测量,得到了如图3-14-24所示的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
图3-14-24
不正确的是( C )
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种子中水分的减少
B.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少
C.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D.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二、解答题
5.如图3-14-25甲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的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图3-14-25
(1)物质a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气体b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该生理过程叫呼吸作用。
(2)人体吸入的b气体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来运输,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其功能特点是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3)正常情况下,图中d与f两种物质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尿液f中是不含葡萄糖a。
(4)在同一时刻测定某器官动脉和静脉血液内a、b、c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乙所示,该器官是肺。
(5)有些药物常被封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胃内不消化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