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与环境 质量评估试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质量评估试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07 12: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质量评估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
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2.刺猬遇到敌害时会将身体缩成一团,以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但狐有时会把刺猬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咬住其无刺的腹部而将它吃掉。这个例子说明( B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生存在于竞争
3.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事例是( C )
A.青草地的蛙是绿色的
B.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C.大树底下好阴凉
D.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为光棍树。枝条碧绿,光滑,有光泽,又称为绿玉树或绿珊瑚。原产于气候炎热、干旱缺雨的东非和南非。原来有叶子,后经长期进化,叶子越来越小,逐渐消失,变成今天这副怪模样。光棍树没有叶子的现象是( A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5.在某旅游区内有一棵70年高龄的古树,它粗大的树干上有一个树洞,洞内有积水、昆虫、蕈类、细菌等,这里所叙述的是一个( C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无法确定
第6题图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第7题图
7.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中的甲是分解者
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9.下列叙述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 )
A.一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量
B.一处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D.稳定发展的生物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10.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B )
第10题图
A.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
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
第11题图
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
12.诗歌词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C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峨眉山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
14.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D )
A.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鱼虫
B.某池塘中的水蚤和水草
C.某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分解者
D.一个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第15题图
1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草、食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
16.下列有关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不同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
B.稻田中的水稻高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对光能利用率
D.草原生态系统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17.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益阳回龙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第18题图
18.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9.三月下旬,春暖花开,油菜田里花儿盛开,一片金黄,蜜蜂在忙碌。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一片田里的全部油菜可构成一个群落
B.油菜花花冠鲜艳,花蜜鲜美,可吸引昆虫,这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适应现象
C.在这片田里,油菜是自养生物,是该农田发展方向的决定性生物
D.照射在这片田里的全部太阳光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0.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草原上生活着黑尾鹿、美洲狮和狼等动物。1905年前黑尾鹿数量始终保持在4 000头左右。为提高鹿群数量,人们从1907年起捕杀美洲狮和狼,曾使黑尾鹿数量达到10 500头左右,但最终还是导致黑尾鹿数量锐减,草原萧条冷落,原因是( C )
A.牧草生长太快
B.草原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
C.人为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D.黑尾鹿活动范围增大,体力消耗太大
二、填空简答题(共42分)
21.(8分)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动物右边格中相应的√表示被此动物捕食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共有__4__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为2×107 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2×105_kJ__。
(3)蛇和鹰的关系是__捕食和竞争__。
(4)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非生物成分__和__分解者__。
第22题图
22.(10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图中鸟与昆虫的关系__捕食和竞争__。
(2)某同学用“阳光→草→鸟→猫头鹰”表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其错误是:阳光是该生态系统的__非生物__成分,不能写入食物链中。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镉的污染,则图中__猫头鹰__的体内重金属镉的含量最高。
(4)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真菌和细菌__。
(5)某地人工种植了大片草地,但每年都会遭遇到严重的虫害。而天然草原则很少出现虫害,其原因是 天然草原比人工草地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
23.(14分)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据图回答:
第23题图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草是生态系统中的__生产者__。
(2)请写出图中所示的食物链:__草→兔→鹰__。
(3)生理过程②是指__呼吸作用__。
(4)兔子在地上跑,而鹰却在空中飞翔,生物的这些特点都是由于__自然选择__的结果。
(5)当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时,物质将不断__循环__,能量在流动时则__减少__,其能量最终来源于__太阳能__。
24.(6分)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4题图
(1)图中所有的生物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__(生物)群落__。
(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越丰富,数量越多,其生态平衡的稳定性越好,这是因为食物关系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__自动调节能力__越强。
(3)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在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25.(4分)西溪湿地是杭州市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西溪湿地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含有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就连白鹭也留恋这里的环境,每年冬季到这里越冬。湖水中生长着大量的硅藻、鲤鱼、鲢鱼等,湖地土质疏松多孔,蓄水和透水能力都很强,是天然的蓄水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西溪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
B.西溪湿地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C.西溪湿地中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湖水中的鲤鱼、鲢鱼等所有的鱼可以看成一个种群
(2)如图是西溪湿地湖水中的食物网图,若甲壳类数量明显减少,则短期内小鱼的数量将__增加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第25题图
三、实验分析题(共38分)
第26题图
26.(18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请根据图回答:
(1)甲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__生产者__,乙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__消费者__,丙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__分解者__。
(2)①代表的生理作用是__光合作用__,②③代表的生理作用是__呼吸作用__,④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__生物的呼吸作用__、__燃料燃烧__等。
(4)2001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警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会造成__温室__效应,这种效应将使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造成的损失将达到3 000多亿元。为了防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上升,可采取__植树造树、减少煤等燃料的燃烧__等措施。
27.(12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装置
序号
A
B
C
D
河泥




水藻




光照




小鱼存
活时间
3天
11天
25天
2天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阳光、空气、水__;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__水藻、河泥__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__为小鱼提供氧气__。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__水藻呼吸消耗了氧气__。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光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如果将B、C装置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__河泥对小鱼生存时间有影响吗__?
28.(8分)某市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 ℃以上,1月平均气温5 ℃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__温度、光照、水分等__。(至少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作出假设:__海拔对柑橘的生长有影响(或没有影响)__。
(3)实验步骤:
①选择90株柑橘苗,将它们分成A、B、C三组。
②A组种植在海拔为150 m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为300 m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为450 m的朝南坡地。
③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④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总产量/kg
最实大小
适度分析
A组
84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
最大

C组
91

甜,略带酸
(4)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至少找一处并改正: 选择90株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柑橘苗,将它们等分成A、B、C三组 。
(5)从对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海拔为300_m的朝南坡地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