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单项选择顺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几年中,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生活 B.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
C.反映古代历史人物 D.反映政治生活
2、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3、“双百”方针中所说的“百花齐放”是指
A.在艺术问题上,可以自由发展
B.在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
C.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D.制定中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
4、著名话剧《茶馆》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
A.郭沐若 B.曹禺 C.赵树理 D.老舍
5、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
A.《东方红》 B.《红色娘子军》 C.《红旗谱》 D.《洪湖赤卫队》
6、“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样板戏不包括
A.《蔡文姬》 B.《白毛女》 C.《红灯记》 D.《沙家浜》
7、“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事业惨遭摧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B.无数文艺界知名人士遭到迫害
C.“八亿人口八个戏”
D.“文革”十年,文化艺术工作完全停滞
8、实现中国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的世界冠军是
A.刘翔 B.许海峰 C.姚明 D.李宁
9、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推陈出新 D.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10、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的时间是
A.1979年 B.1996年 C.2000年 D.2001年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文艺界已经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过去受到人民欢迎的一大批文艺作品重新和人民见面,文艺工作者心情舒畅,创作热情高涨。短短几年里通过清算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和谬论,已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曲艺、报告文学以及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作品。这些作品,对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精神枷锁,肃清他们的流毒和影响,对于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鼓舞人民同心同德,向四个现代化进军,起了积极的作用。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认为文艺界是很有成绩的部门之一。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时期文艺事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2)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界“很有成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界为什么会成为“很有成绩的部门之一?
三、问答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时期?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时期的主要原因。
2、结合史实,说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摧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ADA 6-10ADBAA
二、材料分析题
1、重新繁荣。创作热情高涨;优秀作品出现。批判“左”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确立“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
三、问答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双百”方针、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改革开放后。批“左”倾;“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
2、无数优秀文化典籍付之一炬;大量文物遭到洗劫;文艺界人士遭批斗;样板戏一枝独秀。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顺
1、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4、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考试是在
A.1977年7月 B.1977年12月
C.1978年7月 D.1978年12月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
A.扫除文盲的基本方针
B.“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
C.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战略
D.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6、将教育作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B.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1992年,中共十四的大召开
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公布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我们国力的强弱,经齐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 21 世纪大业的主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三、问答题
1、列举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2、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中共中央于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DCBB 6D
二、材料分析题
1、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造成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人才断层”;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恢复高考、提出“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立法。
三、问答题
1、兴办: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各类教育初具规模;培养一大批人才。蓬勃发展:各类教育跨上新台阶(两基、职教、普教、成教、高教)。教训: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原因与内容略。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2、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3、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1978年 B.1985年 C.1988年 D.1990年
4、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D.物质贡献决定精神贡献
5、下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错误的是
A.是邓小平提出的
B.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C.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D.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6、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材料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在中国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列举改革开放前我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
(2)“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3)“科教兴国”的提出,有何意义?
三、问答题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并谈谈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为什么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D.C.D.B. 6B.
二、材料分析题
1、“两弹一星”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问答题
1、略
2、邓小平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和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单项选择题
1、“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0年 C.1956年 D.1978年
2、建国后的哪一次会议最早提倡文艺为人民服务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下列哪部文献中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4、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吴阶平 B.邓稼先 C.李四光 D.袁隆平
5、“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六届全国人大四会议
D.中共“十五大”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就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者”,“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请回答:
(1)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
(2)简要叙述“双百”方针在执行中,遭遇挫折的原因。
(3)探讨建国以来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于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但是又必须建立在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已经取得的成就之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必须继承、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必须吸收、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方向是明确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引自张岱年《文化建设的方向》
材料二 什么是创新?创新意味着与中国经济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都不相同。因为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新文化。
——引自张岱年《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材料三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注意的什么问题?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谈谈当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任务。
三、问答题
1、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国防与军队的现代化。”
请回答:
(1)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试举出两大标志性成果。
(2)扼要说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AADB
二、材料分析题
1、繁荣——凋零——重新繁荣。
“左”倾错误。
始终坚持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2、传统文化的扬弃;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问答题
1、原子弹、氢弹。
防范外敌入侵,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