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测试(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该引文出自
A.中共“七大”文件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共“十三”大文件
D.中共“十四大”文件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于
A.1950年2月 B.1951年2月
C.1956年4月 D.1958年4月
3.《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的起草者是
A.邓拓 B.彭真 C.吴晗 D.廖沫沙
4.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5.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包括
①文艺为人民服务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③文艺创作以“样板戏”为标准④艺术形象要高、大、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6.中国作家协会为鼓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立的奖项是
A.鲁迅文学奖 B.茅盾文学奖 C.五个一工程奖 D.金鸡奖
7.中国重返奥委会,开始全面登上国际体坛是在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2年
8.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在国际排坛赢得
A.三连冠 B.四连冠 C.五连冠 D.六连冠
9.1984年7月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本届奥运会开赛以来的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
A.许海峰 B.郎平 C.刘国梁 D.栾菊杰
10.北京申请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取得成功的时间是
A.1999年5月 B.2001年7月 C.2001年8月 D.2002年9月
11.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1961年B.1962年C.1965年D.1966年
12.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于
A.1966年B.1967年C.1968年D.1969年
13.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 B.“实业救国”战略
C.“文化立国”战略 D.“以德治国”战略
14.中国科学院成立于
A.1949年11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1月 D.1952年10月
1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分别是
A.1958年,1960年 B.1964年,1967年
C.1964年,1968年 D.1967年,1968年
16.1973年,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稻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吴阶平 C.袁隆平 D.王昆
17.1988年9月,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陈云 D.杨尚昆
18.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是在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19.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A.聂海胜 B.杨利伟 C.费俊龙 D.王选
20.中国科学家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是在
A.2001-2002年 B.2002-2003年 C.2002-2004年 D.2003-2005年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中共十四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6分)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5分)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4分)
2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25分)
测试(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建国后,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盛况,涌现了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下列作品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①《红岩》②《红旗谱》③《创业史》④《子夜》⑤《雷锋之歌》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对“文化大革命”中文化领域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被一笔抹杀
B.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
C.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标签
D.许多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剧种被保留
3.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4.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旧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主要政策有
①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 ②创立人民教育制度
③收回教育主权 ④改革学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新中国确立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学校向人民大众敞开
B.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D.教育要为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6.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时间和文件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6年中共“八大”文件
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7.20世纪50年代,为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倡导建立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两种教育制度”的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8.下列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局面
B.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人才断层局面
C.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
D.高等院校升学考试制度得到完善
9.新时期公布的义务教育法适用于
A.小学 B.小学到初中 C.中学 D.中学到大学
10.中国科学院成立于
A.1949年11月B.1950年2月C.1956年D.1958年
11.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于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
12.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纷纷回国,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学科的开拓者,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有
①李四光 ②华罗庚 ③钱学森 ④陈章良 ⑤吴阶平 ⑥邓稼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3.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
A.1964年 B.1965年 C.1966年 D.1967年
14.文革后,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治家是
A.陈云 B.邓小平 C.李先念 D.叶剑英
15.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包括
①“863计划”②“985工程”③“211工程”④“火炬计划”⑤“十一五”规划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16.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的首倡者有
①王大珩②陈芳允③王淦昌④杨家墀⑤王选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7.新中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两弹一星”科技战略决策的推行和实施③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④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以下成果,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首次和平利用原子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20世纪6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是我国水稻专家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守锷 D.袁隆平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二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各为谁的言论?(4分)
(2)材料一的提出起了什么作用?(4分)
(3)材料二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发展经济、科技、教育三者的关系是什么?(4分)
22.就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测试(一)
一、选择题
1. B 2.C 3. B 4. A 5. C 6. A 7.B 8.C 9.A 10. B 11.C 12.C 13. A 14.A 15. B 16. C 17. A 18. B 19. B 20. A
二、非选择题
21.(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22.(1)原因:①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②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发展科技,如建立科研机构,组织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设立中国科学院,统一领导规划的执行,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和科学大会;进行科技体制改革。③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④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辛勤耕耘,努力工作,取得卓越的成就。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也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2)重大成就:①科技战略的发展。②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03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成功。③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④信息技术领域,高性能的计算机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⑤生物工程领域,2001年至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测试(二)
一、选择题
1. A 2. D 3. C 4. C 5. C 6. B 7.A 8. D 9. B 10.A 11. C 12.B 13.B 14.B 15.A 16.C 17.D 18.D 19.B 20.D
二、非选择题
21.(1)材料一是邓小平的言论,材料二是江泽民的言论。
(2)对科学技术进一步同生产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成立了国家教委,颁布《义务教育法》,发展高等教育;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4)发展经济靠科技,而发展教育又是发展科技的基础。
22.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可以促进科学、文艺工作的发展;科学、文艺工作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是为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但如果过度强调文艺的政治色彩,往往会阻碍和破坏文艺的发展。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这是在“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的经验教训。就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的文艺工作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