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人民版07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人民版07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07 19: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材料说明( )
A.认识你自己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知识即美德 D.可贵的理论认识
2.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英文历史资料时,发现一个古代哲学家提出了“Knowledge is virtue” 的哲学命题。该哲学家极有可能是( )
A B C D
3.人体向来是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下列人体绘画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是( )
A.《舞蹈》 B.《自由引导人民》 C.《圣母》 D.《马拉之死》
4.奠定康德在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著作是( )
A.《百科全书》 B.《纯粹理性批判》
C.《哲学通信》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5.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道:“如果同一个人或是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伏尔泰 B.卢梭 C.狄德罗 D.孟德斯鸠
6.“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7.下列主张属于马丁·路德的是( )
A.简化宗教仪式,僧侣不可婚配和还俗
B.教皇、教会高于《圣经》
C.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得救
D.只有教皇才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君主不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
8.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是否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是否反封建 ③有无对未来社会的政治设想 ④是否主张以民主、法治取代封建专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9.读下图,该图表明的美国国家职权的分配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 )
A.《利维坦》 B.《论法的精神》 C.《百科全书》 D.《社会契约论》
10.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C.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1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威尼斯、佛罗伦萨思想较开放 B.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威尼斯、佛罗伦萨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威尼斯、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早
12.观察图片,下列关于希腊、 罗马雕    塑艺术说法准确的是(  )
①具有逼真完美的特点
②蕴含着基督教的精神
③体现空灵写意的风格
④后者受前者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下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C.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14.最早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是(  )
A.彼特拉克   B.但丁   C.薄伽丘  D.伏尔泰
15.阅读宙斯像和《古代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雕塑》图,古希腊神话突出反映了(  )
A.古代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B.古代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C.古代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 D.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高度发达
16.柏拉图曾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器重
②对亚里士多德应该进行正确引导
③柏拉图充分肯定亚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
④伯拉图认为应为亚里士多德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理解最正确的是它(  )
A.强调人的价值至高无上 B.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D.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18.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最早提出普遍性问题并试图给予超越传统神话传说的解释
B.适应民主政治和社会需求而出现的
C.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D.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19.关于马丁 路德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B.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C.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基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D.它违背了基督教的本意,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20.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二、非选择题(21题17分,22题12分,23题11分,共40分)
21.(17分)2009年9月,中外几千人士将齐聚曲阜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前551—-前479年 ) 黄宗羲
材料二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    卢梭
根据材料一回答: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到了西汉,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董仲舒新儒家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6分)
(2)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4分)
根据材料二回答:
(3)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他把什么作为探究的主要问题? (2分)
(4)卢梭的观点有哪些?其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法国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 (2分)
(5)根据黄宗羲和卢梭的观点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何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拉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 “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18世纪欧洲
材料三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这个“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什么是“理性的阳光”? (4分)
(2)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 (2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分)
23.(11分)除“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之外,法国哪些启蒙思想家还提出了哪些主要社会学说?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举例说明法国和美国早期资产阶级怎样实践了这些学说。从西方国家殖民史的角度谈谈你对他们所说的“人权”的认识。
参考答案
1—5 BCCBD 6—10 BCCBD 11—15 BCCAB 16—20 AABDB
21.解析:考查读图识图、概括、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材知识的掌握,并运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关系回答问题。
答案:
(1)在政治上主张仁,在民本思想上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2分)董仲舒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为了加强君权,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思想。 他还提出了三纲五常。(2分)汉武帝一方面起用了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另一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2分)
(2)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工商皆本。(2分)背景:封建统治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增多。(1分)影响: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给人们以启迪。(1分)
(3)知德合一。他把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作为研究的主题。(2分)
(4)观点:提倡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主权学说。事件:启蒙运动。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和卢梭(2分)
(5)不同:前者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后者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2分)原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1分)
22.解析: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的结合。
答案:
(1)宗教神学体系;封建特权和宗教特权启蒙思想。(4分)
(2)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4分)
(3)民主共和制。(2分)
(4)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2分)
23.解析:考查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第一问问的是“主要社会学说”,回答实践要对应入座,最后一问注意题目中限定的角度。
答案:
(1)主要社会学说(6分)
学说 人物 内容
“天赋人权” 伏尔泰 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和幸福的权利,是天赋的,不能剥夺
“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 国家权力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国王(君主)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归议会,司法权归法院;三权分立,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彼此制衡,互相独立、互相监督、制约,防止腐败和专制极权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主权在民说) 卢梭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同人民签订的契约;统治者违反了民意,侵犯了人权,撕毁契约,践踏公共意志,人民有权推翻他的统治
(2)实践(3分)
①天赋人权学说:法国《人权宣言》,提出:在权利方面,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体现了天赋人权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体现了天赋人权、权利平等。
②三权分立学说: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联邦政府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相对独立部门,分别由国会、联邦法院和总统执掌,为防止权力集中导致专权,规定政府各部门权力彼此制约和平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③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法国大革命处死国王,推翻波旁封建王朝统治;美国《独立宣言》宜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要求北美殖民地反英而独立。
(3)①西方殖民者的殖民过程就是对人权的践踏过程。如:残杀印第安人和其他土著居民;贩卖黑人奴隶;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财富等。②以上史实说明西方所说的人权只是资产阶级的人权,而对广大的殖民地人民而言是无人权可言的。(2分)
白宫
联邦法院
国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