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位置与运动形成认识北京课改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位置与运动形成认识北京课改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5 11: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位置与运动 形成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的描述出物体具体的位置。
2、 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参照物而言。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物体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3、 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回顾前几课的知识点来对位置与运动有清晰的认识。
2、从情景再现,生活体验中提炼科学知识,应用科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种哲学概念的初步建立。
二、教学重点
1、对位置的描述,参照物的不同去判断物体运动的状态以及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位置与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形成的认识。
新课讲解:
物体的位置
描述不同事物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
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
老师补充:
我们在判断一个人高低的时候有个标准,同样我们在研究物体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也要选择一个标准,是把地球看成不动的物体,把地球作为标准,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变化的,我们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的;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不变的,我们认为是静止的。如,人站在教室里,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人是静止的,如果走动了,则相对于地面来说发生改变,我们说是运动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所以我们说物体的静止或运动是相对与参照物来说,但平时我们通常没有说明参照物指什么。我们把事先被选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三、物体运动的速度
引导:1、蜗牛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汽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他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物体运动有快有慢,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百米赛跑,问:这两名同学谁跑的快?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相同路程,用时短者快)
[小组探究]
1、定性比较:发铁质车、木质车两种。启发用两种比较方法。
2、定量比较:只用一辆小车,由学生自定路程或时间长短进行测量。
[结论]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时间比路程
四、小组活动
1.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扮演“博士先生”,提出关于运动的问题。
2.把提出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每个小纸条上只能写一个问题,然后把纸条放入“问题箱”中。
3.其他小组的同学从“问题箱”中抽题,先小组讨论如何解答,再向全班解答问题。
4.“博士先生”们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把没解决的问题分工作进一步的研究。
活动要求:大多数问题是同学们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学过的,少数的问题是“博士先生”们头脑中仍然存在的疑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