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简单机械形成认识北京课改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简单机械形成认识北京课改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5 11: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简单机械 形成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滑轮、轮轴等。
2.了解滑轮、轮轴和斜面、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滑轮、轮轴和斜面、杠杆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研究主题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道具。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吊车的力气真大!是什么让吊车能轻松地吊起沉重的钢材呢?
质疑:观察吊车图片,吊车上的轮子到底起什么作用?
新课讲解
一、活动一:几种奇特的轮子
小结:认识几种不同的轮子。
滑轮:轮子的边缘带有槽。
轮轴: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通常是把手)带动小轮(转轴)转动。
拓展:这两种轮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我们还能找出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轮子?
二、活动二:总结复习滑轮的作用
导入:这是两个滑轮的图片。大家能找出这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
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
动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
问题:这两种连接方法不同的滑轮在使用中作用是否相同?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吗?
指导:介绍测力计,引导学生利用测力计进行数据测量。
活动:小组活动。学生根据小组选定和优化的实验方案,分小组利用滑轮、钩码和测力计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分别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吊起相同重物时,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有什么不同。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观察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从数据的分析中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可以省力。
三、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轮轴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可以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不同特点来设计工具,使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更为方便。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轮子”,也是我们工作中常用的简单机械。
问题:在这些工具中,哪里藏着轮轴?请尝试把它们找出来。
讨论:小组讨论。轮轴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把轮轴设计成这种结构?
小结: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通常是把手)带动小轮(轮轴)转动的轮子就叫轮轴。
拓展:生活中常运用轮轴。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轮轴?这些轮轴起到什么作用?
四、活动四:研究生活里的斜面与杠杆
导入: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斜面和杠杆
总结:斜面,是有一定坡度的倾斜的斜面,提升物体时能够省力。杠杆,能够绕某一固定点自由转动的硬棒或装置。搬抬物体省力或省距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