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水平测试讲义(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 、 (自然、无为、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儒家: 、 、 (“仁”、礼、德)。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法家: 、 (严刑峻法、中央集权、奖励耕战、政治变革)。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核心)、“ ”;德治(“为政以德”) “ ”等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
荀子: 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 ”; “ 有常,人道有为,制 而用之”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董仲舒的对儒学的发展、目的
A、“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神话君权,也有告诫统治者施行仁政的用意
C、“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A、思想:
B、政治:
C、教育:兴办 ,定“ ”为教科书。 ――(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
总之: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 的需要,经汉武帝的推崇,儒学取得官方正统地位和传统文化主流地位。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将儒家伦理纲常上升为天理,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
A、形成: 、 ;(北宋)
主张:“ ”是万物本源:
B、成熟、集成体系: (南宋);
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 伦理纲常即天理
“格物致知”——(把握“理”的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
C、发展:理学新分支“ ” 王守仁(即 ) (明朝)
主张:“本心即天理”(理在心中);参悟本心,致良知;
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李贽:(明后期)
主张: 。
评价: 。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末清初)
A、共同的生活背景。
经济: (根源)
政治 :
经历:都参加了 ,后隐居著书立说
B、主张:
黄宗羲: (最精彩)。(“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倡“ ”。 “ ”,实践求真知。王夫之:主旨“ ”、抨击“孤秦”、“陋宋”;反对君主以天下为其私产,主张耕者有其田;朴素的 哲学家。
C、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政治上:反对 经济上,
治学上: 思想上,
D 、评价 :批判正统思想,冲击封建专制,近代民主进步思想的先声。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正统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