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练习:第4章 植物与土壤 自测题(答案未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科学下册练习:第4章 植物与土壤 自测题(答案未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8 22: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第1题)
1.如图所示是叶片气孔的示意图,下列物质中,不能由气孔进出叶片的是(D)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无机盐
2.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有机物为食,体表的黏液有助于蚯蚓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土壤是很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B.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
C. 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来源:学科网ZXXK]
D. 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和有机物
3.如图所示,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D)
4.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C)
A. 细胞核 B. 细胞壁 C. 液泡 D. 叶绿体
5.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根尖的根毛区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分裂
C. 根的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D. 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毛
6.生物体的结构往往与功能相适应。下列四个结构中,功能与其余三个明显不同的是(B)
A. 根尖的分生区 B. 叶的表皮
C. 芽顶端的分生组织 D. 木质茎的形成层
7.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A)
A. 根毛、导管、气孔 B. 气孔、筛管、根毛
C. 根毛、筛管、气孔 D. 气孔、导管、根毛
8.春天来了柳笛响。图甲是用柳条做的柳笛,图乙是柳树茎的结构模式图。制作柳笛的主要结构是图乙中的(A)
,(第8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不同作物缺少无机盐种类不同,表现出不同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D)
A. 氮、磷、钾 B. 钾、磷、氮
C. 磷、氮、钾 D. 氮、钾、磷
10.做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时,配制过第一种营养液的烧杯、玻璃棒等器皿,在配制第二种营养液前必须要清洗干净后才能重新使用。下列关于清洗器皿的原因的解释和配制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B)[来源:Z_xx_k.Com]
A. 确保含有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B. 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C. 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自来水
D. 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清水
11.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萝卜条细胞液的质量分数相比(B)
(第11题)[来源:学#科#网Z#X#X#K]
A. 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都有可能
12.很多人都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也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下列关于多肉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A. 它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B. 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C. 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D. 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的光合作用
13.绿色开花植物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有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列情况有可能存在的是(C)
①植物只进行蒸腾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②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③叶肉组织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④茎的木质部只运输水分,不运输无机盐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 在无光条件下,植物不会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活着时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无机盐溶解在水中随水分的运输而运输。
14.将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花都变红了。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A. 最先变红的是茎的表面
B. 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
C. 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D. 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
【解析】 红墨水由木质部输送,木质部位于茎的内部,故A错误。
15.两棵近千年的文冠果树是八大处公园的四宝之一。文冠果树生命力极强,根系发达,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特性。下列关于文冠果树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文冠果树中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
B. 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有利于其耐盐碱性
C. 根系发达有利于其生长于干旱、贫瘠的环境
D. 文冠果树的树干上有树瘤,是木质部损伤后形成的
【解析】 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当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与耐盐碱性无关,故B错误;根系发达,能深入到土壤的深处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环境中,故C正确;树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虫侵害树干,影响了韧皮部内筛管的向下运输功能,营养物质积存在伤口上方所致,故D错误。
16.下面的柱状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C)
(第16题)
【解析】 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叶片下表皮浸没在水中,气孔数远少于上表皮,应选C。
17.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的对照装置是(B)
(第17题)
A. 甲和丁 B. 乙和丁 C. 丙和丁 D. 甲和乙
【解析】 本实验应设置对照组,一盆有叶,另一盆无叶;同时为排除土壤中的水分干扰实验,塑料袋应扎在植物上。
18.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第18题))
A.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 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 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 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解析】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来源:学科网]
(第19题)
1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 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 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 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一侧
【解析】 对一棵树来说,两侧降水几乎是相同的,而向阳面光合作用强,生长快,年轮较稀疏。
20.下列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相符的是(D)
A. 合理密植,使作物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 树苗移栽常被剪去大量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C. 温室栽培时夜间适当降温,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果农为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剥,以减少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
【解析】 当对树干进行环剥后,有机物无法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则果实能得到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提高产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随着科技的进步,农场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某智慧农场中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
(1)经农场智能系统检测后,自动为农场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为大白菜施加了 氮 肥。
(2)把胡柚移栽到农场时要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第22题)
22.如图为植物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 ③ (填序号,下同),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① 运输到植物各个部位。
23.请回答下列问题。
eq avs4alco1(
(1)养花时,如果外界溶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物细胞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会导致植物萎蔫死亡。
(2)葡萄茎属于攀缘茎,在葡萄大棚种植中,果农会采用图 乙 的方法固定葡萄茎。
24.如图所示,在甲烧杯内注入浓蔗糖水溶液,乙烧杯内注入清水,并各放入同样大小的胡萝卜。在胡萝卜内插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管,管内盛有等量清水。
(第24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图甲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了,这表明植物失水。[来源:学科网ZXXK]
(2)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乙玻璃管内的液面 上升 了,这表明植物吸水。
25.多肉植物喜欢生长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如果土壤过黏、不透气,就会抑制植物根部细胞的 呼吸 作用,从而出现烂根现象。种植的土壤可以用蛭石和营养土按1∶1混合,营养土可以提供多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填“有机物”或“无机盐”)。
26.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
桶中土壤干重90千克
只浇雨水
五年后长大
 
土壤干重只减少90克
(第26题)
(1)海尔蒙特实验时只浇雨水而不是河水,原因是什么?防止河水中的无机盐干扰实验。
(2)海尔蒙特的实验中,土壤干重减少90克,减少的物质主要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3)海尔蒙特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柳树获得的74.6千克物质只是来源于水。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导致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实验中海尔蒙特所浇水的质量应该比74.6千克 多 (填“多”或“少”)。
27.图甲为壤土类土壤的成分结构图,图乙为小麦的根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27题))
(1)绿色植物的根从图甲土壤中吸收的主要物质是水和无机盐;对应图乙中的主要吸收区域是 A (填字母)。
(2)植物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当有机物输送到图乙 B (填字母)区细胞,能使细胞较快生长,促进根的伸长。
(第28题)
28.如图所示为某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长过程中,果树的根部为了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般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此果树在灌溉后,叶片上的气孔 张开 (填“闭合”或“张开”)。
(2)如果将枝条的甲、乙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伤口的上方会出现明显肿胀现象的是 甲 (填“甲”或“乙”)。
【解析】 (1)果树的根部能从土壤中吸水,是因为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果树在灌溉后,根吸收了大量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因此气孔会张开。(2)如果将枝条的甲、乙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位于树皮内侧的韧皮部被损坏,韧皮部中的筛管不能向下运输有机物,因此枝条顶部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甲环剥处上方积累,一段时间后会形成明显肿胀。
三、实验探究题(第31题8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第29题)
29.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解析】 (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
30.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分时,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⑤观察茎横切面上变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逐渐变浅。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0题)
(1)如图所示为茎的横切面示意图,实验中看到变成红色的部位是 B (填字母)。
(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并置于阳光下,原因是要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本实验证明了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茎的木质部。
【解析】 (1)实验中看到变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即B处。(2)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促进水分向上运输,因此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并将实验装置置于阳光下。(3)实验中观察到茎的木质部变红色,且红色部位从基部到顶部逐渐变浅,证明了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茎的木质部。
31.科研小组在探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所示。
,(第31题))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探究活动的目的是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 低 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解析】 (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含水量,因变量是合成有机物的速率。(3)由图可知,该植物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大。(4)甲组植物所处土壤含水量原来较低,施加一定量的肥料后,可能使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而影响光合作用。
四、解答题(第32、33题8分,第34题6分,共22分)
32.如图甲所示,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图乙是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下列问题。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植物的 蒸腾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d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多于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或晚上适当降温)(写出一点)。
eq avs4alco1(
【解析】 (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大棚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及土壤水分的蒸发。(2)要使植物正常生长,同化作用应大于或等于异化作用,即必须使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则光合作用强度应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由图乙可知,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3)当光照强度为0时,对应的CO2吸收量为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时的CO2吸收量,在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的情况下,可认为呼吸作用速率不变,故植物A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B的CO2吸收量相等,即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而植物A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单位时间内,植物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从提高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角度考虑。
33.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甲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
(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酸雨 现象,即pH小于 5.6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CO(或NO2、O3、颗粒物等,合理均可)(写出一种)。
(4)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某年,我国排放的SO2总量约为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解】 (4)设需要NaOH的质量为x。
2NaOH+SO2===Na2SO3+H2O
 80,x)   64,2549万吨)
=, x=3186.25万吨。
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34.民以食为天,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
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
①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
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
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
【解】 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水位既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的温度,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温,减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短暂的缺水期,能杀死稻田中的寄生虫及其他小动物,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后被根吸收,为水稻提供丰富的元素,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