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
A.用来分解有机物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构成营养物质 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肺 B.鼻腔 C.组织细胞 D.血液
4.肺泡处发生的气体交换是( )
A.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排出体外
B.二氧化碳和氧气都进入血液
C.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氧气进入血液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排出体外
5.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
A.合成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呼出二氧化碳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 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7. 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四个保温瓶里温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人类活动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不随意践踏草坪
B.合理密植农作物
C.给路边的大树根部留有空隙
D.储存蔬菜的地窖留有通风孔
9.珠江三角洲河流岸边的浅水中,常生长着一些叫做水松的树木。水松的树干周围会向水面伸出许多像竹笋一样的根,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根露出水面为了更多地吸收阳光
B.水面上的温度较高,有利于生长
C.可以吸收到充足的氧气,维持呼吸作用
D.可以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使根腐烂
10.李大妈把从集市上买来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袋装起来,她说这样做可以延长蔬菜储存的时间。刘大妈这样做的依据是( )
A.减少了损伤 B.增强了呼吸作用
C.保持了温度 D.抑制了呼吸作用
11. 下列关于动物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需要氧气
B.都需要二氧化碳
C.动物需要氧气,绿色植物需要二氧化碳
D.动物需要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需要氧气
12. 呼吸作用彻底分解有机物后,产生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水和淀粉 C.氧气和水 D.无机盐和水
13. 如图,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1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发生了下列哪一种变化( )
A.储存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释放能量 D.消耗二氧化碳
15. 呼吸作用是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_____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____释放出来。和人一样,动物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________,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____。
16. 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____过程,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会通过___________进行气体交换。每个_________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____________。
17. “山芋窖内多水珠”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产生____;“萝卜久了会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成分减少了,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_________;新鲜的蔬菜、潮湿的粮食堆久了会发热,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
18. 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____________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19. 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____。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____,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的氧化分解。
20. 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学家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
组别
1
2
3
4
试剂
0.0025%的丁
香提取液
0.0050%的丁
香提取液
0.0075%的丁
香提取液
清水
样品份数
4
4
4
4
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 ℃,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而D处的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4 DACCD ACBCD AAAB
15. 氧气 能量 有机物 能量
16. 吸气 扩散作用 活细胞 呼吸作用
17. 水 有机物 放热
18. (1) 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 黑暗或无光照
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19. (1) 氧气
(2) 扩大
(3) 葡萄糖
20. (1) 对照作用
(2) 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21. (1) 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已被除尽
(2) 使植物在无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
(3) 证明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4)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已被除尽
(5) 植物呼吸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