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元素的分类与分布的基础上,了解世间万物皆为元素所构成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重要性,认识到万物由元素构成,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四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元素的种类和分布。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同位素内容之后,对物质组成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表示元素的符号》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元素”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在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时,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时,知道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初步了解元素概念;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也知道,人体缺少某些元素(如钙、铁、碘等),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从年龄上看,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元素的定义、元素的简单分类;?
(2)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掌握单质、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概念;?
(2)掌握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思想。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了。经过我们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原子的结构,也了解了什么是同位素。提到了一个叫做元素的概念,谁还记得呢?来,请同学回答一下。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元素。同学们再回忆一下,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到了水的电解,那么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好的,我们把书翻到P49,正式进入新课:《组成物质的元素》
板书:组成物质的元素
同学回答: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
学生能回答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预习过的同学能回答出是由氢氧元素构成。
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顺利引进新课内容。
从上节课的内容中找突破口,问大家最平常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回答完后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7分钟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内容一:观察模型
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模型,发现有什么相同点?
对,这就是所谓的物质由元素构成,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现在大家都明白水是由是什么组成了么?
同学回答,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水是由氢氧元素构成。
跟着老师的节奏,结合书本,学生能够更好地归纳和总结。
1、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通过观察模型加深学生对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印象。
2、对于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部分(模型和书本)避免学生理解错误。
26-28
分钟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内容二:现象分析
1、归纳完这些之后,我们可能对于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点的模糊,现在给你们3分钟时间,大致写下你所了解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走下讲台四处看学生作答情况)
2、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前后讨论一下,将自己的答案与其他人对照总结,然后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等下我提问。
3、现在请这位同学来说一下你认为元素与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好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学生们认真思考并填写,填写时发现还有很多困惑之处。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选取代表。
3、学生回答讨论后的结果
1、通过填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情况后可进行更针对性的教学。
2、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教学结合,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结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易错点,并加深印象。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内容一:
1、好,做完了上面的练习,我想大家对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么几个问题。
小组讨论一下,给大家4分钟时间,刚刚我们已经找出了CO和CO2之间的相同点,那有什么不同呢? 那再比较比较氧气、氢气、氮气的分子结构的相同点以及比较二氧化碳、水、甲醛的分子结构的相同点,等下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3、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现在所学内容。
板书:
来,我们做两道题目巩固一下。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
对答案
3、拿出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物质,左边的是金属铁,右边的是非金属硫。请思考一下,这两个物体之间有什么不同点?给大家半分钟时间。
板书:元素分类。
1、学生回答
请学生回答: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3、学生回答,有金属光泽
引入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
巩固知识。
引入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概念,导出元素分类。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内容二:
1、放出元素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可以发现什么呢?
没错,我们可以发现地壳中分布最多的是氧,其次是铁,而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给大家4分钟时间阅读P51的内容,然后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完成随堂训练中的内容。
(走下讲台看学生阅读和完成训练情况)
介绍海洋中元素的元素组成和放射性元素,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学生回答:分布不均。
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并完成相应内容。
引出元素的分布,并由此介绍运用此种表格的好处,介绍海洋元素与放射性元素。
课堂小结
拓展思考
同学们,对照板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除了老师刚才总结的知识,同学们还学到了别的吗,好好想一想哦。
没有写板书的同学现在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一下。
根据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复述本堂课学到的知识。
积极思考有没有学到拓展性的东西。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时地让学生做笔记,可以增强学生在课下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提高。
3、结合传统教学由老师总结,学生做笔记和学生自行总结两种方法,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获得很好的反馈信息。
4、锻炼了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5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
将随堂训练剩下的内容完成,给大家5分钟时间
好,现在对一下答案。
认真做练习题。
巩固知识
5分钟
作业布置
游刃有余
1、完成作业本及《课时集训》2.4相关练习
2、拓展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害物质, 请大家在课后去寻找一下在身边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在家校联系本上记录作业。
1、巩固书面知识。
2、锻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1-2分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