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数据分析初步同步练习(学生版和答案版,共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数据分析初步同步练习(学生版和答案版,共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26 23:40:33

文档简介

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
3.1 平均数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小明记录了今年三月份某5天的最低温度(单位: ℃):1,2,0,-1,-2.这5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C )
A.1 ℃     B.2 ℃
C.0 ℃ D.-1 ℃
2.某住宅小区六月1日至5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5天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是( C )
A.30吨 B.31吨
C.32吨 D.33吨
3.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的打分如下(单位:分):77,82,78,91,83,75.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 B )
A.79分 B.80分
C.81分 D.82分
4.某校五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平均每个小组植树10株,已知一、二、三、五小组分别植了9株、12株、9株、8株,那么第四小组植树( A )
A.12株 B.11株
C.10株 D.9株
5.某次射击训练中,一个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环数
7
8
9
人数
2
3
已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8.1环,那么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 B )
A.4 B.5
C.6 D.7
6.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D )
A.80分 B.82分
C.84分 D.86分
7.某学生期中七门学科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为80分,其中三门学科的平均分为78分,另四门学科的平均分为__81.5__分.
8.小明参加了某电视台招聘记者的三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采访写作70分,计算机操作60分,创意设计88分.如果采访写作、计算机操作和创意设计的成绩按4∶1∶3计算,则他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为__75.5__分.
9.在“心系灾区”自愿捐款活动中,某班30名同学的捐款情况如下表:
捐款(元)
5
10
15
20
25
30
人数(人)
11
9
6
2
1
1
(1)这个班级捐款总数是多少元?
(2)求这3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
解:(1)这个班级捐款总数为5×11+10×9+15×6+20×2+25×1+30×1=330(元).
(2)这个班级捐款总数是330元,这3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为11元.
10.为了解某种电动汽车的性能,对这种电动汽车进行了抽检,将一次充电后行驶的里程数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里程依次为200 km,210 km,220 km,230 km,获得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问这次被抽检的电动汽车共有多少辆?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2)估计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行驶的平均里程数.
解:(1)这次被抽检的电动汽车共有100辆.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
(2)估计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行驶的平均里程数为217 km.
B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1.已知一组数据a1,a2,a3,a4,a5的平均数为8,则另一组数据a1+10,a2-10,a3+10,a4-10,a5+10的平均数为( C )
A.6   B.8   C.10   D.12
12.某地区100个家庭收入按从低到高是 5 800 元,…,10 000 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机时,把最大的数错误地输成 100 000 元,则依据错误数字算出的平均值与实际数字的平均值的差是( A )
A.900元 B.942元
C.90 000 元 D.1 000 元
13.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教学能力
85
73
73
科研能力
70
71
65
组织能力
64
72
84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请说明理由.
(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的得分按5∶3∶2的比例来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请说明理由.
解:(1)甲的平均成绩为(85+70+64)÷3=73(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73+71+72)÷3=72(分),
丙的平均成绩为(73+65+84)÷3=74(分),
则丙的平均成绩最好,候选人丙将被录用.
(2)甲的测试成绩为(85×5+70×3+64×2)÷(5+3+2)=76.3(分),
乙的测试成绩为(73×5+71×3+72×2)÷(5+3+2)=72.2(分),
丙的测试成绩为(73×5+65×3+84×2)÷(5+3+2)=72.8(分),
则甲的综合成绩最好,候选人甲将被录用.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4.某校九年级有200名学生,为了向市团委推荐本年级一名学生参加团代会,按如下程序进行了民主投票,推荐的程序:首先由全年级学生对六名候选人进行投票,每名学生只能给一名候选人投票,选出票数多的前三名;然后再对这三名候选人(记为甲、乙、丙)进行笔试和面试.两个程序的结果统计如下: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分



笔试
92
90
95
面试
85
95
80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计算甲、乙、丙的得票数;
(2)若规定每名候选人得一票记1分,将投票、笔试、面试三项得分按照2∶5∶3的比例计入每名候选人的总成绩,成绩最高的将被推荐,请通过计算说明甲、乙、丙哪名学生将被推荐.
解:(1)甲的得票数是200×34%=68,
乙的得票数是200×30%=60,
丙的得票数是200×28%=56.
(2)甲的总成绩:=
85.1(分),
乙的总成绩:=
85.5(分),
丙的总成绩:=
82.7(分),
∵乙的平均成绩最高,∴乙将被推荐.
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
3.1 平均数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小明记录了今年三月份某5天的最低温度(单位: ℃):1,2,0,-1,-2.这5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
A.1 ℃     B.2 ℃
C.0 ℃ D.-1 ℃
2.某住宅小区六月1日至5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5天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是(  )
A.30吨 B.31吨
C.32吨 D.33吨
3.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的打分如下(单位:分):77,82,78,91,83,75.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  )
A.79分 B.80分
C.81分 D.82分
4.某校五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平均每个小组植树10株,已知一、二、三、五小组分别植了9株、12株、9株、8株,那么第四小组植树(  )
A.12株 B.11株
C.10株 D.9株
5.某次射击训练中,一个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环数
7
8
9
人数
2
3
已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8.1环,那么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  )
A.4 B.5
C.6 D.7
6.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
A.80分 B.82分
C.84分 D.86分
7.某学生期中七门学科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为80分,其中三门学科的平均分为78分,另四门学科的平均分为____分.
8.小明参加了某电视台招聘记者的三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采访写作70分,计算机操作60分,创意设计88分.如果采访写作、计算机操作和创意设计的成绩按4∶1∶3计算,则他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为____分.
9.在“心系灾区”自愿捐款活动中,某班30名同学的捐款情况如下表:
捐款(元)
5
10
15
20
25
30
人数(人)
11
9
6
2
1
1
(1)这个班级捐款总数是多少元?
(2)求这3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
10.为了解某种电动汽车的性能,对这种电动汽车进行了抽检,将一次充电后行驶的里程数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里程依次为200 km,210 km,220 km,230 km,获得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问这次被抽检的电动汽车共有多少辆?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2)估计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行驶的平均里程数.
B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1.已知一组数据a1,a2,a3,a4,a5的平均数为8,则另一组数据a1+10,a2-10,a3+10,a4-10,a5+10的平均数为(  )
A.6   B.8   C.10   D.12
12.某地区100个家庭收入按从低到高是 5 800 元,…,10 000 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机时,把最大的数错误地输成 100 000 元,则依据错误数字算出的平均值与实际数字的平均值的差是(  )
A.900元 B.942元
C.90 000 元 D.1 000 元
13.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教学能力
85
73
73
科研能力
70
71
65
组织能力
64
72
84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请说明理由.
(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的得分按5∶3∶2的比例来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请说明理由.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4.某校九年级有200名学生,为了向市团委推荐本年级一名学生参加团代会,按如下程序进行了民主投票,推荐的程序:首先由全年级学生对六名候选人进行投票,每名学生只能给一名候选人投票,选出票数多的前三名;然后再对这三名候选人(记为甲、乙、丙)进行笔试和面试.两个程序的结果统计如下: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分



笔试
92
90
95
面试
85
95
80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计算甲、乙、丙的得票数;
(2)若规定每名候选人得一票记1分,将投票、笔试、面试三项得分按照2∶5∶3的比例计入每名候选人的总成绩,成绩最高的将被推荐,请通过计算说明甲、乙、丙哪名学生将被推荐.
3.2 中位数和众数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一组数据:5,4,6,5,6,6,3,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 )
A.6   B.5   C.4   D.3
2.2018· 温州某校九年级“诗歌大会”比赛中,各班代表队得分如下(单位:分):
9,7,8,7,9,7,6,则各代表队得分的中位数是( C )
A.9分 B.8分 C.7分 D.6分
3.2018·宁波若一组数据4,1,7,x,5的平均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C )
A.7 B.5 C.4 D.3
4.某学习小组9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的得分情况如下表:
人数(人)
1
3
4
1
分数(分)
80
85
90
95
那么这9名学生所得分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
A.90分,90分 B.90分,85分
C.90分,87.5分 D.85分,85分
5.某校共有40名初中生参加足球兴趣小组,他们的年龄统计情况如图所示,则这40名学生年龄的中位数是( C )
某校40名学生年龄统计图
A.12岁 B.13岁 C.14岁 D.15岁
6.某老师在试卷分析中说:参加这次考试的41位同学中,考121分的人最多,虽然最高的同学获得了满分150分,但是十分遗憾最低的同学仍然只得了56分,其中分数居第21位的同学获得了116分.这说明本次考试分数的中位数是( C )
A.21分 B.103分
C.116分 D.121分
7.某校举办“成语听写大赛”,15名学生进入决赛,他们所得分数互不相同,比赛共设8个获奖名额,某学生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获奖,他应该关注的统计量是__中位数__.(填“平均数”“众数”或“中位数”)
8.已知一组数据0,2,x,4,5的众数是4,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4__.
9.在一次数学测验中,12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60,95,80,75,80,85,60,55,90,55,80,70.分别求出这次数学测验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
【答案】 这次数学测验成绩的众数是80分,中位数是77.5分,平均数是73.75分.
B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0.为了调查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
月用水量(吨)
3
4
5
8
户数
2
3
4
1
则关于这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平均数是4.6吨
B.中位数是4吨
C.众数是5吨
D.调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给定一组数据,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B.给定一组数据,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C.给定一组数据,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D.如果一组数据存在众数,那么该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个
12.若干名同学制作迎奥运卡通图片,他们制作的卡通图片张数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设他们制作的卡通图片张数的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a,b,c的大小关系为__b>a>c__.
13.为了给车间18名工人确定生产任务,某厂对上月生产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产量(件)
40
30
10
9
8
人数(人)
1
1
5
8
3
(1)计算他们月产量的平均值、众数及中位数;
(2)以平均数作为月生产任务合理吗?为什么?你认为把月生产任务定为多少比较合理?
解:(1)x=
=12(件).
众数为9件,中位数为9件.
(2)用平均数作为月生产任务不合理,因为18个人中只有2人能完成任务,应定为9件(即众数或中位数)较为合理.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4.已知某校女子田径队23人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13岁,但是后来发现其中一位同学的年龄登记错误,将14岁写成15岁,经重新计算后,正确的平均数为a岁,中位数为b 岁,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A.a<13,b=13 B.a<13,b<13
C.a>13,b<13 D.a>13,b=13
15.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小于1小时”,某地区就“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若干名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如下统计图(不完整).其中分组情况如下:A组,时间小于0.5小时;B组,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且小于1小时;C组,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且小于1.5小时;D组,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
某地区中学生每天在校体
育锻炼时间情况条形统计图
某地区中学生每天
在校体育煅炼时间
情况扇形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组有________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组;
(3)根据统计数据估计该地区25 000名中学生中,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人数约有多少?
解:(1)由统计图可得,
A组人数为60÷24%-60-120-20=50.
故答案为50,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
(2)由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可得,中位数落在C组.
故答案为C.
(3)由题意可得,
该地区25 000名中学生中,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人数约有25 000×(48%+8%)=14 000.
3.2 中位数和众数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一组数据:5,4,6,5,6,6,3,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6   B.5   C.4   D.3
2.2018· 温州某校九年级“诗歌大会”比赛中,各班代表队得分如下(单位:分):
9,7,8,7,9,7,6,则各代表队得分的中位数是(  )
A.9分 B.8分 C.7分 D.6分
3.2018·宁波若一组数据4,1,7,x,5的平均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
A.7 B.5 C.4 D.3
4.某学习小组9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的得分情况如下表:
人数(人)
1
3
4
1
分数(分)
80
85
90
95
那么这9名学生所得分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90分,90分 B.90分,85分
C.90分,87.5分 D.85分,85分
5.某校共有40名初中生参加足球兴趣小组,他们的年龄统计情况如图所示,则这40名学生年龄的中位数是(  )
某校40名学生年龄统计图
A.12岁 B.13岁 C.14岁 D.15岁
6.某老师在试卷分析中说:参加这次考试的41位同学中,考121分的人最多,虽然最高的同学获得了满分150分,但是十分遗憾最低的同学仍然只得了56分,其中分数居第21位的同学获得了116分.这说明本次考试分数的中位数是(  )
A.21分 B.103分
C.116分 D.121分
7.某校举办“成语听写大赛”,15名学生进入决赛,他们所得分数互不相同,比赛共设8个获奖名额,某学生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获奖,他应该关注的统计量是____.(填“平均数”“众数”或“中位数”)
8.已知一组数据0,2,x,4,5的众数是4,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
9.在一次数学测验中,12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60,95,80,75,80,85,60,55,90,55,80,70.分别求出这次数学测验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
B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0.为了调查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
月用水量(吨)
3
4
5
8
户数
2
3
4
1
则关于这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均数是4.6吨
B.中位数是4吨
C.众数是5吨
D.调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给定一组数据,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B.给定一组数据,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C.给定一组数据,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D.如果一组数据存在众数,那么该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个
12.若干名同学制作迎奥运卡通图片,他们制作的卡通图片张数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设他们制作的卡通图片张数的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a,b,c的大小关系为____.
13.为了给车间18名工人确定生产任务,某厂对上月生产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产量(件)
40
30
10
9
8
人数(人)
1
1
5
8
3
(1)计算他们月产量的平均值、众数及中位数;
(2)以平均数作为月生产任务合理吗?为什么?你认为把月生产任务定为多少比较合理?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4.已知某校女子田径队23人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13岁,但是后来发现其中一位同学的年龄登记错误,将14岁写成15岁,经重新计算后,正确的平均数为a岁,中位数为b 岁,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13,b=13 B.a<13,b<13
C.a>13,b<13 D.a>13,b=13
15.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小于1小时”,某地区就“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若干名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如下统计图(不完整).其中分组情况如下:A组,时间小于0.5小时;B组,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且小于1小时;C组,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且小于1.5小时;D组,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
某地区中学生每天在校体
育锻炼时间情况条形统计图
某地区中学生每天
在校体育煅炼时间
情况扇形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组有________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组;
(3)根据统计数据估计该地区25 000名中学生中,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人数约有多少?
3.3 方差和标准差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 D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2.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3,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D )
A.9 B.3 C. D.
3.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C )
A.0 B.1 C. D.2
4.在一次射击中,甲、乙两人5次射击的成绩分别如下(单位:环):
甲:10,8,10,10,7. 乙:7,9,9,10,10.
这次射击中,甲、乙二人方差的大小关系为( A )
A.S>S B.S<S
C.S=S D.无法确定
5.设x1,x2,…,x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S2,若S2=0,那么( C )
A.x1=x2=…=xn=0
B.=0
C.x1=x2=x3=…=xn
D.中位数为0
6.2018·滨州如果一组数据6,7,x,9,5的平均数是2x,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A )
A.4 B.3
C.2 D.1
7.如果样本方差S2=[(x1-2)2+(x2-2)2+(x3-2)2+(x4-2)2],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2__,样本容量为__4__.
8.已知一组数据5,8,10,x,9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2.8__.
9.如图所示,某旅游区上山有甲、乙两条石阶路(图中数字表示每一级石阶的高度,单位: cm).
(1)为了方便游客,旅游区打算重新整修石阶路,山的高度不变,石阶级数不变,应把每一石阶定为 x甲=14 cm,x乙=14.5 cm(或甲路每级定为14 cm,乙路每级定为14.5 cm) 走起路来最舒适(石阶路起伏小,走起来舒适些);
(2)S=____cm2,S=____cm2;
(3)整修前这两条石阶路,走哪一条更舒适?__走甲路更舒适__.
B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0.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D )
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
B.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
C.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
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11.2018·南京某排球队6名场上队员的身高(单位:cm)是180,184,188,190,192,194.现用一名身高为186 cm的队员换下场上身高为192 cm的队员,与换人前相比,场上队员的身高( A )
A.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
B.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大
C.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
D.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大
【解析】 原数据的平均数为
=188(cm),
则原数据的方差为×[(180-188)2+(184-188)2+(188-188)2+(190-188)2+(192-188)2+(194-188)2]=(cm2),
新数据的平均数为=187(cm),
则新数据的方差为×[(180-187)2+(184-187)2+(188-187)2+(190-187)2+(186-187)2+(194-187)2]=(cm2).
所以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
12.甲、乙两人参加学校组织的理化实验操作测试,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图所示:
(1)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
姓名
平均数
众数
方差

______
8
______

8
________
2.8
(2)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来看,谁的成绩好些?从发展趋势来看,谁的成绩好些?
解:(1)甲的平均数为x甲=(7+8+9+8+8)=8,
S=[(7-8)2+(9-8)2+(8-8)2+(8-8)2+(8-8)2]=0.4;
由图中数据可得,乙组众数为8,填表如下:
姓名
平均数
众数
方差

__8__
8
__0.4__

8
__8__
2.8
(2)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来看,甲的成绩好些;从发展趋势来看,乙的成绩好些.
13.一次期中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有如下信息:
A
B
C
D
E
平均分
方差
数学
71
72
69
68
70
______
2
英语
88
82
94
85
76
85
______
(公式:方差S2=[(x1-x)2+(x2-x)2+…+(xn-x)2],其中x是平均数.)
(1)求这5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的方差.
(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说明:标准差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从标准分看,标准分大的考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解:(1)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
=70;
英语成绩的方差为[(88-85)2+(82-85)2+(94-85)2+(85-85)2+(76-85)2]=36;
故答案为70,36.
(2)A同学数学标准分为=,
A同学英语标准分为=.
因为>,所以,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学科考得更好.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4.已知三组数据,通过计算完成填表:
数据
平均数
方差
1,2,3,4,5
11,12,13,14,15
3,6,9,12,15
【分析数据】请你比较三组数据的大小及统计量的结果,写出其中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解决问题】请你用发现的结论来解决以下的问题.
已知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为a,方差为b, 则:
(1)数据x1+3,x2+3,x3+3 ,…,xn+3的平均数为__a+3__,方差为__b__;
(2)数据x1-3,x2-3,x3-3 ,…,xn-3的平均数为__a-3__,方差为__b__;
(3)数据3x1,3x2 ,3x3 ,…,3xn的平均数为__3a__,方差为__9b__;
(4)数据2x1-3,2x2-3,2x3-3 ,…,2xn-3的平均数为__2a-3__,方差为__4b__.
解:三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3,2;13,2;9,18.
【分析数据】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加上或减去同一常数,则平均数也加上或减去这个常数,而方差不变;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扩大到原来的n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则平均数也扩大到原来的n倍或缩小为原来的,而方差扩大到原来的n2倍或缩小为原来的.
3.3 方差和标准差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2.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3,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
A.9 B.3 C. D.
3.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A.0 B.1 C. D.2
4.在一次射击中,甲、乙两人5次射击的成绩分别如下(单位:环):
甲:10,8,10,10,7. 乙:7,9,9,10,10.
这次射击中,甲、乙二人方差的大小关系为(  )
A.S>S B.S<S
C.S=S D.无法确定
5.设x1,x2,…,x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S2,若S2=0,那么(  )
A.x1=x2=…=xn=0
B.=0
C.x1=x2=x3=…=xn
D.中位数为0
6.2018·滨州如果一组数据6,7,x,9,5的平均数是2x,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A.4 B.3
C.2 D.1
7.如果样本方差S2=[(x1-2)2+(x2-2)2+(x3-2)2+(x4-2)2],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样本容量为___.
8.已知一组数据5,8,10,x,9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
9.如图所示,某旅游区上山有甲、乙两条石阶路(图中数字表示每一级石阶的高度,单位: cm).
(1)为了方便游客,旅游区打算重新整修石阶路,山的高度不变,石阶级数不变,应把每一石阶定为 x甲=14 cm,x乙=14.5 cm(或甲路每级定为14 cm,乙路每级定为14.5 cm) 走起路来最舒适 ;
(2)S=____cm2,S=____cm2;
(3)整修前这两条石阶路,走哪一条更舒适?____.
B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0.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
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
B.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
C.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
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11.2018·南京某排球队6名场上队员的身高(单位:cm)是180,184,188,190,192,194.现用一名身高为186 cm的队员换下场上身高为192 cm的队员,与换人前相比,场上队员的身高(  )
A.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
B.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大
C.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
D.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大
12.甲、乙两人参加学校组织的理化实验操作测试,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图所示:
(1)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
姓名
平均数
众数
方差

______
8
______

8
________
2.8
(2)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来看,谁的成绩好些?从发展趋势来看,谁的成绩好些?
13.一次期中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有如下信息:
A
B
C
D
E
平均分
方差
数学
71
72
69
68
70
______
2
英语
88
82
94
85
76
85
______
(公式:方差S2=[(x1-x)2+(x2-x)2+…+(xn-x)2],其中x是平均数.)
(1)求这5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的方差.
(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说明:标准差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从标准分看,标准分大的考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4.已知三组数据,通过计算完成填表:
数据
平均数
方差
1,2,3,4,5
11,12,13,14,15
3,6,9,12,15
【分析数据】请你比较三组数据的大小及统计量的结果,写出其中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解决问题】请你用发现的结论来解决以下的问题.
已知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为a,方差为b, 则:
(1)数据x1+3,x2+3,x3+3 ,…,xn+3的平均数为____,方差为____;
(2)数据x1-3,x2-3,x3-3 ,…,xn-3的平均数为____,方差为____;
(3)数据3x1,3x2 ,3x3 ,…,3xn的平均数为___,方差为____;
(4)数据2x1-3,2x2-3,2x3-3 ,…,2xn-3的平均数为____,方差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