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儿岭中心学校有效教学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主备人:姜文峰 审查人:陈庆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认识和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教材分析: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北京的故宫和长城等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本课重点:故宫和长城
4、本课难点: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二、学法指导:
1、课预习教材3遍以上,了解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2、结合“问题导航”上的相关问题,在书上标划出知识点。并将各目内容结构化梳理。
3、完成“历史填充图册”上本课相关作业,检测自己的预习结果。
三、问题导航:
1、 北京城有着古老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名称也不同,隋朝时称___________,唐朝时称___________,辽国时称____________,金时称__________,元朝时称_____________,明清时称____________。
2、北京城由外向里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的故宫旧称____________,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其前方的左侧是_________,用于祭祀祖先,右侧是___________用于祭祀国土和五谷。
3、故宫的三大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_______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故宫评定为“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最早的长城修建于_______朝,其西起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当时修筑主要是为了抵御北方________的南侵。明长城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千米。修建的目的主要是防范____________骑兵南下侵扰。
四、合作探究:
1、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2 .故宫的许多建筑数字几乎都和九有关,如台阶的级数、门钉的数目等,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故宫许多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
4、故宫在我国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5.从目的、起止、建筑成就方面比较秦长城与明长城有哪些不同之处?
6.长城在历史上有何作用?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7.长城精神是什么?
五、检测反馈:
1. 明长城的东西至点是( )。
A. 辽东、临洮 B. 山海关、临洮 C. 山海关、嘉峪关 D. 辽东、嘉峪关
2. 迁都北京的明朝皇帝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建文帝 D. 明神宗
3、完成训练单(本课同步作业)
六、你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七、我的收获:
小组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