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1.5《“和同为一家”》历史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1.5《“和同为一家”》历史同步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5 09:14: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和同为一家”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了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能说出自己体会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
A.尺带珠丹 B .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
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21世纪教育网
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生方式。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 )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
A.左起第一是译员 B.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 C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C.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团结统一的画卷。
D.这次会面,是由尚书省户部负责进行的。21世纪教育网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
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它表达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2、 问答题
唐朝周边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唐朝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怎样?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三、课堂延伸
1、你们中学要与本市西藏民族中学同学联谊,举办汉藏“和同为一家”的演讲比赛,题目是:假如你是文成公主。请你写100字左右的讲演搞。
2、名人访谈活动(填写)
记者: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林涛,今天,我要采访的是唐朝时二位杰出的首领和一位杰出的女性──文成公主。请问哪位是松赞干布?
学生甲:我是松赞干布。
记者:松赞干布赞普,您好!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
学生甲:好的。
记者:藏族同胞都称呼您为“赞普”,请问“赞普”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赞普”是 。
记者:据说您的名字“松赞干布”有很深刻的含义,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甲:在藏语里,“松赞” , “干布” 。
记者:Thank you!您能说说您的故事吗?
学生甲:(讲故事)在我少年的时候,父亲遇害,贵族举兵反叛,我在动乱中继位。年少的我,骁勇而有谋略。我依靠叔父和亲信大臣,团结各方力量,很快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7世纪前期,我统一了 ,定都 ,也就是今天的 。我仰慕中原文化,几次向唐朝求婚,后来 把 文成公主嫁给了我,这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21世纪教育网
记者:谢谢赞普的精彩故事。下面我要采访的是南诏杰出的首领云南王 。(记者走到南诏组)请问哪位是云南王?
学生丁:我是。21世纪教育网
记者:云南王,您好!据说云南王的封号是唐太宗册封的,是吗?
学生丁:不是的,云南王是 册封的。
记者:谢谢云南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要采访的是本次采访活动中唯一的女性,她是女性的骄傲,她就是文成公主。请问哪位是文成公主?
学生(女):我是。
记者:文成公主,您好!有关您的故事很多,也很传奇。能给大家说说您的故事吗?
学生(女):(出示地图册彩图《文成公主人藏路线图》)您好,记者同学,这是我出嫁时所走的路线图。我从 出发,长途跋涉,历经三年,终于来到了吐蕃。我自幼熟读诗书,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时,我带去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 ,学会了 ,等等。此外,我还教给吐蕃人使用内地的历法,还将饮茶的习俗带到了吐蕃。21世纪教育网
记者:您太了不起了,谢谢!您知道唐太宗为什么要把您嫁到吐蕃吗?
学生(女):我想是为了 吧。
记者:出嫁时您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女):好像是 吧。
记者:谢谢文成公主,谢谢!本次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族同胞的观赏。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 课堂训练
1、A 2、B 3、D 4、 A5、D 6、D 7、A 8、C 9、A 10、D
提示:
1提示:见书P29小字第一段
2提示:“一家”是一种关系,既不是直接行政管理,又不是成为一个整体,只说明关系密切。
3提示:A、B、C是少数民族臣服,D是关系密切表现。
4提示:“和亲”使两者关系不同于其他选A5提示:谥号起源于周,见书P30
6提示:见书P27下面注释②7提示: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8提示:见书P28下面注释②9提示:左起第二是禄东赞,左起第三是唐典礼官员
10提示:由尚书省礼部负责进行21世纪教育网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唐太宗;"天可汗"②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都一样爱护他们。③表达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2. 问答题
提示:民族:西部和西北部:突厥、回纥;东北部:靺鞨族;西南部:吐蕃、六诏。
关系:①行政: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②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定。③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④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唐蕃会盟。
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③唐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三、课堂延伸
1、提示: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答:吐蕃对王的称呼、意为端庄尊严、意为深沉宽宏、青藏高原、逻些、拉萨、唐太宗、皮逻阁、唐玄宗、长安、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与吐蕃建立友好的关系、悲喜交加,比较复杂的一种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和同为一家”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填空题
(1)册封南诏首领的帝王是______。
(2)唐朝时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的是______人,7世纪时,统一青藏高原的是_______。唐玄宗时,他们的首领______上书唐朝皇帝说已经与唐“_______”了。
答案:(1)唐玄宗
(2)吐蕃 松赞干布 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21世纪教育网
2.“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思路解析:此题为材料解析题,首先要搞清说此话的人是谁,然后再判断是哪一个盛世局面。这句话就出现在教材上,因而不难判断说话之人是唐太宗,他在位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3.藏族有一首民歌,名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思路解析:此题是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迁移能力。材料是一首轻松活泼的藏族民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判断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是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
答案:B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隋唐之际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突厥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一定的地理知识。隋唐之际占据蒙古高原的是突厥族,一度和唐朝发生过战争。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2.吐蕃是今天哪族的祖先
A.苗族 B.黎族
C.藏族 D.回族
思路解析: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从其生活的地区比较容易判断。
答案:C
3.唐玄宗时被册封为云南王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尺带珠丹 B.皮逻阁
C.骨力裴罗 D.松赞干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唐玄宗时被册封为云南王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南诏首领皮逻阁。
答案: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图1-7体现南诏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建筑是
图1-7
A.大雁塔 B.大昭寺 C.渤海石灯塔 D.千寻塔
思路解析:矗立在苍山洱海之间的是千寻塔,它是南诏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
答案:D
5.唐朝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观念,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种变化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
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
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思路解析:唐以前的中原王朝统治者,鄙视少数民族,称之为“夷狄”,战争不断,给双方人民生活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自唐太宗开始,采取“安抚”政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说明统治政策的开明。“安抚”政策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不可能放弃武力,故A不正确。友好交往并不排除矛盾和斗争,甚至于武力,不可能始终非常和睦,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决定的,故C也不正确。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只是“安抚”手段之一,不能以偏概全,故D也不正确。
答案:B
6.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 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 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思路解析:《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会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答案:C
7.概括指出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提炼概括题,通过教材中所列举的唐朝与突厥、吐蕃以及南诏交往的史实和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概括。每一个少数民族代表了一种特点,唐与突厥是先战后安抚,唐与吐蕃主要是和亲,唐与南诏主要通过册封。此类提炼概括类型题的题目,最忌讳单纯罗列事实,不能从史料中走出来,概括不出特点,只抓了芝麻,漏了西瓜。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多进行概括训练,从全局着眼,提高认识问题的高度。
答案:(1)战争征服后设置政权:唐初,太宗率军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2)册封首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3)联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蕃联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唐蕃“和同为一家”。
●志鸿教育乐园
味 道
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比较生气,于是弄醒张三问道:“你怎么上课睡觉?”可是,张三拒不承认睡觉。
张三:“我没有睡觉。”
老师:“那你干吗闭上眼睛?”
张三:“老师,我在默念课文。”
老师不信,说:“那你干嘛直点头?”
张三:“老师,你讲课讲得很好。”
老师还是不信,说:“那你干嘛直流口水?”
张三:“老师,你的课讲得很有味道。”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 “天可汗”所指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思路解析:唐太宗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意思是共同拥戴的皇帝。
答案:A
2.唐朝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是
A.回纥 B.南诏 C.突厥 D.吐蕃
思路解析: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是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3.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丰富了藏族人民生活 B.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D.改变了吐蕃民族习惯
思路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工具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但没有改变吐蕃民族的习惯。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4.曾经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的人物是
A.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 D.金城公主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答案:C
5.唐朝初年,尚未出现的少数民族是
A.吐蕃 B.回族 C.突厥 D.南诏
思路解析:回族形成于元朝时期。吐蕃、突厥、南诏都是唐朝的少数民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6.历史兴趣小组要考查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所要考查的地点应是21世纪教育网
A.长安 B.大理 C.敦煌 D.拉萨
思路解析:这是一个有隐含条件的题目。首先从题干中的关键字“汉藏”,弄清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是唐蕃会盟碑。唐朝时期,与吐蕃,即今天的藏族关系密切,唐朝皇帝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并于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了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前,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答案:D
7.“点苍山会盟”时与唐朝使团会盟的少数民族是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南诏
思路解析:唐朝使团与南诏会盟,南诏在今天的云南大理一带,依点苍山,靠洱海边。
答案:D
8.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思路解析: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都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交往的重要事件,虽然发生的历史时代不同,但都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通婚不是行政军事手段,所以不可能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匈奴和吐蕃都是与中原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归属于中央政府;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只有B项是正确的。
答案:B
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伙千群趋”,其中的“文皇”是指21世纪教育网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思路解析:诗中的“夷”是古代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千群趋”是指共同归附,少数民族共同归附局面只是出现在了唐太宗时期。
答案:C
10.读图1-8,完成下列要求。
图1-8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唐朝后期居住在边疆的各族名称。
(2)识别图A、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属于哪一个民族。
(3)填出下列各地在今天的名称:长安今_______,洛阳今_______,逻些今_______。
答案:(1)东北是靺鞨、北方是突厥、西是吐蕃、南是南诏。
(2)A——吐蕃。
(3)西安 洛阳 拉萨
11.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想一想, “贵中华,贱夷狄”指的是什么 请你以唐太宗对东突厥所采取的政策为例,说说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核心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论证题,用事例证明观点。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结合教材中提到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贵中华,贱夷狄”指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唐太宗在对待东突厥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比较开明。在对东突厥战争胜利后,反而册封东突厥贵族首领,同时还尊重东突厥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唐太宗对各少数民族“爱之如一”、一视同仁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12.图1-9是唐朝画家______的《________》,图中场景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________派来的求婚使者。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使者)吗 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
图1-9
答案:阎立本 步辇图 松赞干布
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与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
13.阅读下面材料: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吴兢:《贞观政要》21世纪教育网
原文大意:唐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等人说:“朕即位之初,有不少人上书。有人认为君主一定要大权独揽,不能把职权委任给臣下;有的则指出应该耀兵扬武,震慑周边各族。只有魏征劝朕‘消弭战争,注意文化建设,对百姓普遍实行仁政,中原王朝安定了,边远各族自然顺服’。朕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天下太平,极为偏远的四夷都来朝贡,道路上随处可见各个地区的翻译。这一明显的效果,都是魏征的功劳呀!”
完成(1)~(2)题:
(1)魏征为什么说“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2)用事实说明魏征的见解是正确的。
思路解析:第(1)问要从中原王朝强大后,对边疆少数民族有威慑力和吸引力两方面去思考;第(2)问,通过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事实即可说明。
答案:(1)中原王朝安定了,就必然会强大起来,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既对边疆少数民族产生威慑力,使其不敢心存异志,又对其产生吸引力,主动学习和接受中原文化,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央政权的领导。
(2)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唐朝和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和同为一家”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唐太宗虽曾多次派兵反击少数民族的侵扰,但他主要还是采取以怀柔为主的政策。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以朕为父母。”对于依附的各族,他一般不改变其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注意保存其部落体制,尊重其习俗,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府州,任命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不但基本上不征税,而且还经常给各族贵族以大量赏赐。对于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信任有加,不少人被授以高级官职,册封爵位。他注意安置归附的少数民族,助其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通过和亲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开通通往西域和北方边疆地区的大道,以加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唐朝建立了声望。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2.唐朝中央政府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条件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良好关系,首先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央政权的强盛为前提。其次,汉族制度的先进为少数民族所敬仰、模仿。如回纥国家制度兼采用突厥和唐官制;吐蕃的官制、兵制都受到唐官制、兵制的影响。第三,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为少数民族所向往。第四,唐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各族的少数分裂势力起到了威慑、遏制作用。如对东突厥用兵,巩固了西北边疆。第五,唐朝的统治者虚怀天下,恩威并施,营造了一个海纳百川的环境。联姻、册封等使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更加尊重。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吐蕃人饲养牦牛,种植青稞,创造出灿烂的文化。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的政权。松赞干布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为吐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以及发展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2)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文成公主入藏为促进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金城公主入藏进一步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尺带珠丹曾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并立会盟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问题探究
问题1:唐朝时期处理周边各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探究思路:应结合唐与突厥、南诏、吐蕃等的关系,通过举例来概括归纳出唐朝处理周边各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主要方式。大致有五种:①设机构管理:唐初,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②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③战争: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维护了北部边境的安定。④和亲: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会盟。⑤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派工匠到南诏、吐蕃等。
问题2:昭君自愿请行出塞,文成公主千里入藏,千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她们执行朝廷的和亲政策,为维护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的意义何在?
探究思路:和亲,意即各政权王室之间的政治联姻。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不光是门当户对,还为了与中原王朝结成亲家,增进相互间的信任与感情,形成利益攸关的联盟。和亲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是有利于维持双方的和好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所以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千百年来得到人民的称颂和怀念。
●精题精讲
例1 (2005年河南中考)“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思路解析:此题为材料解析题,首先要搞清说此话的人是谁,然后再判断是哪一个盛世局面。这句话就出现在教材上,因而不难判断说话之人是唐太宗,他在位期间被称为贞观
之治。
答案:B
绿色通道:“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和为贵的民族政策,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材中所选取的名言名句,最能体现教材的主题,要作为重要的知识点来掌握。
例2 (2004年青岛中考)藏族有一首民歌,名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思路解析:此题是材料解析题。材料是一首轻松活泼的藏族民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判断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是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
答案:B
绿色通道:此题以轻松活泼的藏族民歌,反映了藏族同胞热烈欢迎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历史事实。材料的文字较多,但阅读困难并不大,千万不要被材料所迷惑,关键是要牢记文成公主远嫁西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 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突厥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一定的地理知识。唐太宗统治时期占据蒙古高原的是突厥族,一度和唐朝发生过战争。
答案:B
2.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伙千群趋”,其中的“文皇”是指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思路解析:此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诗中的“夷”是古代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千群趋”是指共同归附。少数民族共同归附局面只是出现在唐太宗时期,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
3. 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武则天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唐太宗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意思是共同拥戴的皇帝。
答案:A
4. 吐蕃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彝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从其生活的地区比较容易判断。
答案:A
5. 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 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 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会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答案:C
6. 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A.通婚联姻 B.经济文化交流21世纪教育网
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 D.会盟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帮助唐朝镇压安史之乱的是回纥兵,不是吐蕃,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7. 唐朝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 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 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思路解析:安抚政策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不可能放弃武力,故A项不正确。友好交往并不排除矛盾和斗争,甚至于武力,不可能始终非常和睦,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决定的,故C项也不正确。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只是安抚手段之一,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也不正确。正确答案只能是B项。
答案:B
8. 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会盟 B.使吐蕃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21世纪教育网
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D.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
思路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工具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C
9. 观察下图,下面对此文物的解释正确的是
A.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 B.现在立于布达拉宫门前
C.是汉回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D.碑上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思路解析:本题为读图说明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要图示的记忆能力。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现在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碑上记载了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的史实。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综合 我发展
10. 读下图:
甲 乙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甲图和乙图分别是什么人?
(2)乙图中的人是哪个民族的首领?他对该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思路解析: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是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要历史人物,对松赞干布的重要贡献和文成公主入藏的重要意义要熟练掌握。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2)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迁都逻些城,修筑布达拉宫,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1. 概括指出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提炼概括题,通过教材中所列举的唐朝与突厥、吐蕃以及南诏交往的史实和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概括。每一个少数民族代表了一种特点,唐与突厥是先战争后安抚,唐与吐蕃主要是和亲,唐与南诏主要是通过册封。
参考答案:(1)战争征服后设置政权:唐初,太宗率军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2)册封首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联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蕃联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唐蕃“和同为一家”。
12. 绘制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示意图,标出出发点、经过的名山大川、重要城市以及终点,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略
参考答案:从长安往西,渡过黄河,过日月山,到达柏海,渡过长江上游,最终到达逻些(今拉萨)
●我创新 我超越
1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派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入藏,西藏和内地的先进省市结对,进行对口重点帮扶。你能说出关于援藏干部的感人故事吗?
答案提示: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在高原工作10年,最后牺牲在阿里地委书记任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藏汉人民友好的壮丽颂歌。每次下乡,他都背着药箱,随身携带用自己的钱购买的药品,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尽管孔繁森自己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后,他经济上更加拮据,最后他靠献血获得营养费来抚养三个孩子。
共同成长
●合作共赢
课题:和为贵
关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世界上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国际恐怖主义,联系当前的世界局势,以中国古代和为贵的传统思想,谈谈解决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的方式方法,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如书信、论文、书法、图画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为和平祈祷”为主题进行师生集会,表达和平的心愿,在学校内进行集体签名,将集体签名的和平书信寄给国际和平组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读书做人
唐太宗与颉利可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俘虏了颉利可汗后,唐太宗把他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颉利可汗仍然郁郁不乐。他不住房屋,在院子里搭了帐篷,经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为虢(guo国)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并对颉利说:“虢州地处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颉利不愿前去,唐太宗就又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修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
[想一想]
颉利可汗曾是唐太宗需要征服的对象,唐太宗在俘虏颉利可汗后特别优待他。如果你是唐太宗,你会怎样对待被征服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