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1.6《开放与交流》历史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1.6《开放与交流》历史同步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5 09:14: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开放与交流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
第二,唐朝对外政策开明,对外国人不歧视。
第三,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唐朝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最高,对外来文化、艺术毫无恐惧感,而采取开放政策。与此同时,向外大力宣传和输出唐文化,影响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文化。
第四,交通畅通,四通八达。唐朝既有发达的陆路交通,又有便利的海上交通,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广泛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各国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唐朝自身的发展。绚丽多彩的唐文化兼容并蓄,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的精华,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峰。21世纪教育网
2.鉴真东渡
鉴真是扬州高僧,对佛经深有研究。日本僧人约他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前5次东渡均因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未能成功。特别是第5次东渡,鉴真双目失明,同行的中日人员有36人丧生。最后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66岁的高龄第6次东渡,终于成功到达日本。
鉴真和尚的贡献:①传播了中华文化。他把中国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艺术等传到日本。他在日本奈良设计建造的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用鼻嗅的方法辨别药物,鉴别药物的性能,日本药学界奉他为始祖。②传授了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在日本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被日本视为文化大恩人。他死后葬于唐招提寺,寺内一直供奉着他的塑像。
3.玄奘西游
唐代是佛教鼎盛时期,许多佛教徒去佛教发源地印度求取佛经真谛,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踏上西行征途。玉门关外800里流沙,禽兽绝迹,白天热风似火,夜晚寒风如刀。玄奘单身匹马,曾经5天滴水未沾,险些渴死在荒漠中。历尽千难万险,他终于从半岛西北山口踏进天竺国土,来到全天竺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他夜以继日地攻读佛学理论,成为寺院十大法师之一。后来,他又遍访半岛佛教名胜,求教各方经藏名僧。玄奘谢绝天竺友人的一再盛情挽留,带着最丰厚的收获物——650多部经卷回到阔别18年的长安城。玄奘在大慈恩寺主持译经,他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叙了100多国的历史地理。
4.唐朝首都长安
长安城市布局面独具特色: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建筑规模宏伟;城内宫殿、官署、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井然有序。长安不仅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问题探究
问题1:为什么说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探究思路:从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着手思考。
(1)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给亚洲各国以重大影响,丰富了它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加快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日本、天竺、大食和新罗等多次派使节或留学生到唐朝,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入大食、天竺等国,再传到西方,推动了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历史、哲学、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文学等对日本、朝鲜半岛影响深远。中国的丝绸、瓷器、文化典籍等传入日本、朝鲜半岛、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唐朝对外开放引进了外国物产,吸收了外来文化成果,丰富了中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了唐朝的繁荣鼎盛。引进的外来物产主要有西亚的波斯枣、胡椒等;吸收的外来文化成果有天竺的医学、天文、音乐、舞蹈、绘画、熬糖法、佛经和佛教艺术以及大食的伊斯兰教和朝鲜半岛的高丽乐等。
问题2:《西游记》是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故事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写和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
探究思路:《西游记》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所经历的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小说中唐僧取经路上还收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始终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那热风如火、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另外,玄奘西行所经历的110个国家与传闻的28国的情况都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差别的。
●精题精讲
例1 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路解析:本题为比较组合型选择题,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高僧,一个东渡日本,一个西行天竺,途中都历尽千辛万苦,饱受磨难,但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鉴真终于到达日本,玄奘也从印度取回真经。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A
绿色通道: 比较组合型选择题是一种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主要考查识记、辨别、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本题所比较的是两位有非常多共性的人物,需要对其身份、贡献以及意志品质非常熟悉才能比较,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要牢记,并善于思考,从多方面求异才能应对。
例2 (2005年潍坊中考)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的繁荣 B.开放的对外政策21世纪教育网
C.对外交通的发达 D.唐朝文学艺术的繁荣
思路解析:本题为逆向思维选择题,是对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这一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对外交往的情形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和交通密切相关,与文学艺术关系不大。
答案:D
黑色陷阱: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容易犯以个别代替全体,以表象掩盖本质的错误。四个选项中,干扰性较强的是A、C两项,因为从两个著名高僧鉴真和玄奘对外交往的事实中,看不到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通的发达,故认为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通的发达。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朝鲜 B.日本 C.泰国 D.印度
思路解析:材料是颂扬鉴真东渡的一首诗,诗中提到的奈良城就是日本的城市,鉴真一生六次东渡,目的地都是日本。
答案:B
2.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思路解析: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不论是政治制度,还是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与社会习俗,直至今天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答案:D
3. 下列唐朝与外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D.唐朝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思路解析: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开始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其他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答案:A
4.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出发地都是在
A.长安 B.扬州 C.蓬莱 D.刘家港
思路解析:鉴真出家在扬州大名寺,鉴真和他的弟子六次东渡日本都是从扬州出发。
答案:B
5. 《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鉴真 D.玄奘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介绍了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你将在哪个大都市见到许多来华的胡人
A.长安 B.开封 C.洛阳 D.北京
思路解析:长安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常年聚居
的外国客商。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7. 下图所示来唐朝的旅行者所在的国家是
A.大食 B.大秦 C.波斯 D.安息
思路解析:右图选自教材的插图,主要考查观察记忆能力。注意观察人物的服饰和体貌特征。
答案:A
●我综合 我发展
8. 根据所学知识,填充下表相关内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21世纪教育网 独行或结伴 是否归国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思路解析:略
参考答案:如表所示。
事件内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独行或结伴 是否归国
鉴真东渡 僧人 日本 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经磨难 结伴 否
玄奘西行 僧人 天竺(印度) 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独行 回国
9. 根据所学知识,诊断下列相关内容。
(1)鉴真为什么要东渡日本?21世纪教育网
他是应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后终于回国。
诊断结果:
(2)你了解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南北短、东西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已经把生活区与商业区分开了。
诊断结果:
(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材料提供了鉴真东渡日本的目的、意义和结果,知识性的错误出现在结果上。
答案:鉴真最后死于日本。
(2)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长安城布局特点的掌握熟练程度。结合地图我们知道,长安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部分;南北稍短、东西稍长,形同长方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属于国际性大都市;当时对商业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生活区与商业区分开,生活区称坊,商业区称市,当时有东市和西市。
答案:正确。
10. 观察下图并查阅资料,讲述与它有关的史实。
思路解析:题图出现在教材上,是与玄奘取经有关的建筑。
参考答案:该图为大雁塔,玄奘专为贮藏自天竺携来的佛经佛像而建,因此又称“经塔”。
●我创新 我超越
11. 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流频繁,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现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参考答案: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向心力,才能赢得别国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共同成长
●合作共赢
课题:唐人的由来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从这个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请你和你的同学一起在课外搜集反映唐朝繁荣昌盛的材料。收集的资料在内容上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民族交往、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在形式上可以包括图片、文章、诗歌、地图、仿制文物等。在校内举办一个小型展示会,用史实来证明各国人民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读书做人
玄奘西行
从跋禄迦国向西北行300余里,穿过石滩,到达凌山,就是葱岭的北原,这里河流多流向东方。山谷常年积雪,春夏之交犹有冰冻,虽然有时也会消融,但很快又会结冰。沿途之上艰险阻绝,寒风惨烈,多毒蛇猛兽,难以逾越。行人经过这里,不能穿赤褐色衣裳,不能拿着葫芦大声叫唤,稍有违犯,马上就会看到灾祸发生。那时就会狂风大作,沙石如雨,遭遇者大多丧命,难以生还。
[想一想]
玄奘西行途中历尽艰难万险,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面对困难的?你应向玄奘学习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开放与交流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两者之间共同之处,能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 )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4、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 D.东罗马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 )
①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 ③“大化改新” ④明治维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8、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 《史记》
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10、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句,下列反映了不正确是( )
A.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B.唐都长安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
C.每年有大批少数民族与外国人被迫来到长安,受到唐政府接见。
D.来的人主要有:外国人,酋长、商人、留学生、学问僧、各国艺人。[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21世纪教育网
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3:唐初,阿拉伯半岛上大食兴起,651年侵占了波斯,波斯国王插斯路和他的儿子泥捏斯来到唐朝,客居长安,后来先后客死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买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材料4: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乱时,唐借大食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均摘自《中外关系史讲义》
依据上述材料,从历史条件、双边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评述唐朝的对外政策。
要求:表述成文,限180字。
2、 问答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世界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列举唐朝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延伸
(一)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长安城内的重要地名。
2、填写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叫________,居民住宅区叫__________。城内最中心的街道叫___________。
3、这样布局有什么样的含义?
(二)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唐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主要国家。2、在图中用红色笔标出唐朝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四个城市。3、认别A、图B,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们到达的国家。
4、填出下列各国在今天的名称:新罗今_________,天竺今________。
5、请你想象玄奘西行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学到玄奘法师哪些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第6课 开放与交流课堂训练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C 5、A 6、A 7、D 8、C 9、B 10、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示:
1提示:晋朝法显。2提示:从身份到作用到影响都是相同的
3提示:日本文字 ,建筑,佛教等
4提示:阿拉伯在中国西边,是善于吸收传播的民族。
5提示:④不属于交往频繁原因。6提示:唐朝社会安定,佛经深奥,排除。21世纪教育网
7提示:①②给日本带去新鲜血液,③④日本得以发展。
8提示:见书P35-P369提示:见书P4610提示:自愿来到长安。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唐朝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唐朝与亚洲邻国友好往来,关系密切。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问答题
答: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答:(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2)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是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日本的都城建设规模完全仿效长安。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三、课堂延伸
1、大明宫、宫城、东市、西市;市、坊、朱雀街;答: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体现了长安城规整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划一,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21世纪教育网
2、朝鲜、印度;答:困难: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天降,沙暴天气。精神: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建正法幢,作狮子吼,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译业彪炳,诲人不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开放与交流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_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___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唐都长安是一座 ______性大都市。
答案:遣唐使 鉴真 玄奘 国际
2.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了中日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中日关系密切,为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官方先后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
答案:B
3.同李白、王维等大诗人有着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学生是
A.崔致远 B.阿倍仲麻吕 C.卑路斯 D.马可波罗
思路解析:马可波罗是元朝时来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崔致远是传播唐朝文化的朝鲜人,卑路斯是唐朝时来中国的波斯王子。
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4.古名天竺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阿拉伯 D.古印度
思路解析:唐朝时对印度半岛各部统称天竺。波斯是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大秦是罗马帝国,大食是阿拉伯帝国。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称“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的是
A.鉴真 B.玄奘 C.一行 D.马可波罗
思路解析: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又翻译了大量佛经。
答案:B
2.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唐朝首都是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答案:B
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目的地是
A.朝鲜 B.日本 C.泰国 D.印度
思路解析:材料是颂扬鉴真东渡的一首诗,诗中提到的奈良城就是日本的城市。鉴真一生六次东渡,目的地都是日本。
答案:B
4.唐朝对外关系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封建经济出现繁盛局面,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超过前代
C.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接触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科学、文学、史学、教育等有新发展,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
思路解析:经济的繁荣,综合国力的强盛是唐朝对外关系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答案:A
5.传说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
A.唐太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玄宗时 D.唐中宗时
思路解析: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唐太宗时,唐太宗还曾专程迎接他取经归来。
答案:A
6.读图1-10和图1-11,完成表格。
图1-10 鉴真东渡图 1-11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历史事件 时间21世纪教育网 到达国家 是否有随行人员 是否回国
鉴真东渡 21世纪教育网
玄奘西行
答案:
历史事件 时间 到达国家 是否有随行人员 是否回国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 日本 有 否21世纪教育网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 天竺 无 是
7.西方认识中国始于唐朝,华人穿的衣服被称为唐装,华人聚居地被叫做“唐人街”。那么,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呢
思路解析:就像中国古代中原人把少数民族称为“夷”,旧中国把外国人以及和外国有关的事物都冠以“洋”字一样,各国称中国为“唐人”“唐装”“唐人街”,是因为唐朝的影响大。
答案:因为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志鸿教育乐园
哭笑不得
有一次,弟弟上历史课的时候,教师问他:“谁是路易十四?”他答:“路易十四不就是路易十加路易四吗?教师听后几乎给气炸了,没好气地道:“你怎么不说是路易七乘路易二呢?”哪知道弟弟不假思索便说:“老师,从数学来说,路易七乘路易二应是路易平方十四,因此你错了。”老师为之结舌,哭笑不得。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从7世纪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政府机构是
A.工部 B.户部 C.礼部 D.吏部
思路解析:礼部掌管礼仪,负责对外交流的事务。
答案:C
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思路解析: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不论是政治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与社会习俗,甚至今天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答案:D
3.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皮罗阁
思路解析:鉴真是唐朝的高僧,六次东渡才到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值得纪念的著名历史人物。
答案:C
4.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路解析:本题为比较组合型选择题。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高僧,一个东渡日本,一个西行天竺,途中都历尽千辛万苦,饱受磨难。鉴真六次东渡才到日本,玄奘途中几乎丧命,但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使命,鉴真终于到达日本,玄奘也从印度取回真经,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A
5.图1-12所示《大唐西域记》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图1-12
A.鉴真 B.玄奘 C.戒日王 D.阿倍仲麻吕
思路解析:《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口述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由弟子整理而成的书。
答案:B
6.唐朝长安城有严格的布局,其中商业区称为
A.宫城 B.皇城 C.市 D.坊
思路解析: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坊是住宅区。
答案:C
7.居住长安(唐都)的张三,热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好友,他可以为好友办到的事有
①清晨去大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 ②上午去东市选购朝鲜人参 ③傍晚西出玄武门,遥观夕阳映衬的宏伟建筑大明宫 ④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
思路解析:玄武门在长安城以北,长安城内也没有夜市。
答案:B
8.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的繁荣 B.开放的对外政策
C.对外交通发达 D.唐朝文学艺术繁荣
思路解析:本题为逆向思维选择题,是对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这一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容易犯以个别代替全体,以表象掩盖本质的错误。四个选项中,干扰性较强的是A、C两项,因为从两个著名高僧——鉴真和玄奘的对外交往的事实中,看不到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通发达,故认为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通发达,实则是正是由于唐朝经济的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先进才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吸引力,才慕名到大唐来。同时,唐朝有着四通八达的陆路和海路交通,向东可到达朝鲜、日本,向西可到达印度、阿拉伯,也大大便利了对外交往。对外交往的情形与文学艺术关系不大。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9.填一填,如图1-13所示。
图1-13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21世纪教育网
(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长安城内A、B、C、D代表的重要地名。21世纪教育网
(2)填写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叫______、______。城内最中心的街道叫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教材插图基本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1)A.宫城 B.东市 C.西市 D.大明宫
(2)东市 西市 朱雀大街
10.阅读下面材料:
“九天阊阉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请回答:王维写这句诗反映的是什么景象
思路解析:注意诗中提到的“万国”说明当时各国来朝,“冕旒”代表唐朝皇帝,是反映中外友好往来的。
答案:展现各国达官贵客云集长安,拜谒唐朝皇帝的景象。
11.历史诊断:
(1)鉴真为什么要东渡日本
他是应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后终于回国。
(2)你了解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南北短、东西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已经把生活区与商业区分开了。
(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材料提供了鉴真东渡日本的目的、意义和结果,知识性的错误出现在结果上。
答案:鉴真最后死于日本。
(2)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掌握熟练程度。结合地图我们知道长安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部分;南北稍短、东西稍长,形同长方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属于国际性大都市;当时对商业经营进行严格的管理,生活区与商业区分开,生活区称“坊”,商业区称“市”,当时有“东市”和“西市”。
答案:正确
12.阅读下面材料: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完成(1)~(2)题: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和评价能力。从材料中“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可知是鉴真东渡日本。
答案:(1)鉴真;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
(2)(这是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大体上符合下述内容的意思即可)
他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不怕艰难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学习鉴真的优秀品质,才能经得起挫折和磨炼,才能获得成功。他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3.请归纳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的重要史实。
思路解析: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即可。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有13次之多。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2)唐朝和日本贸易繁盛。日本大量出土唐货币“开元通宝”,中国境内也发现日本银币“和同开珎”。21世纪教育网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样式,几乎同长安一样。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日本士大夫热衷学习中国书法。唐朝的饮食和风俗习惯传入日本。日本今天的一些习俗,如重阳节登高,就来自唐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