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16《繁荣的宋元文化》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 2.16《繁荣的宋元文化》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6 08:17: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连线题
苏轼 《清明上河图》
李清照 《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如梦令》
关汉卿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张择端 《窦娥冤》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对于拓展文化素养,加强对这一时期文化特点的认识很有好处。根据课本和平时的所学,答案不难解决。
答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李清照——《如梦令》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关汉卿——《窦娥冤》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资治通鉴》(如图2-17)一书的作者是
图2-17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苏轼 D.关汉卿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方面的著作,受到历来统治者的重视,是北宋司马光在总结历代历史基础上主持编订的。
答案:B
3.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歌 B.散文 C.词 D.戏曲
思路解析:有句古话,唐诗宋词,是很熟悉的,所以根据课本和已经掌握的基本的文化知识,答案很容易得出。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
A.苏轼 B.苏辙 C.苏洵 D.辛弃疾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节课出现的著名文化人士的甄别能力。这需要对每一位文化人士在文化上的贡献以及特点有深刻的印象。《赤壁怀古》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篇。
答案:A
2.构成元曲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元杂剧 ②京剧 ③越剧 ④散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思路解析:元曲是我国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答案:B
3.下列属豪放派词人的是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辛弃疾 ④陆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思路解析:宋词主要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李清照则属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B
4.请将下列名句作者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D.李清照 E.白居易 F.辛弃疾 G.岳飞
作者 名句
(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1世纪教育网
(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其中许多诗句都是经常见到的,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白居易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苏东坡)的名句。
答案:DBFEGAC
5.阅读下面材料: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完成(1)~(3)题:
(1)材料中“此书”指什么书?作者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人?
(2)此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3)作者幼年勤奋学习的精神,今天我们应如何借鉴?
思路解析:本题第(1)(2)问,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可结合教材回答;第(3)问具有一定的思维发散性,司马光幼年发明了“警枕”,夜里圆木一滚,他就醒了,随即披衣下床,挑灯夜读。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高度自觉的人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这是一种严格自律的精神。
答案:(1)《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2)此书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以与历代朝政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该书记事准确可靠,文字简洁生动,对中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发奋自励,严于律己,勤奋刻苦。
●志鸿教育乐园
给别人一个机会
有一位妇人来找林肯总统,她理直气壮地说:“总统先生,你一定要给我儿子一个上校的职位。我并不是要求你的恩赐,而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权利。因为我的祖父曾参加过雷新顿战役,我的叔父在布拉敦斯堡是唯一没有逃跑的人,而我的父亲又参加过纳奥林斯之战,我丈夫是在曼特莱战死的,所以……”
“夫人,你们一家三代为国服务,对于国家的贡献实在够多了,我深表敬意。现在你能不能给别人一个为国效命的机会?”林肯接话说。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A.战国到五代 B.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C.战国到北宋 D.春秋到五代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时间的准确记忆能力,《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分晋到五代末期共1362年的历史。
答案:A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谁的词中
A.王安石 B.苏轼 C.李清照 D.文天祥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名句的掌握能力。本句词出自李清照的词。
答案:C
3.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的词作者是
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轼词的风格的掌握情况。苏轼开拓了词的内容和意境,形成豪放派词风。
答案:B
4.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A.岳飞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文天祥
思路解析:辛弃疾出生在南宋,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但是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使他志不能伸,于是经常在词中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5.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 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思路解析:所谓时代特征是指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一个时代区别于另一时代的特征。A、B、C项也都曾为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所反映,具有较强的干扰性,但是在两宋之交,实现国家统一才是最重要的主题。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渴望收复河山、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的时代主题,也是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散曲起源于
A.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B.古代的巫祭
C.原始宗教歌舞 D.宋代的说唱艺术
思路解析: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答案:A
7.元杂剧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唐宋诗词的繁荣 B.关汉卿等一大批剧作家的出现
C.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 D.元朝政治的黑暗
思路解析: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元杂剧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一层面,应该从经济基础方面找原因,其经济基础就是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人数的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才出现了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元杂剧。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辨析能力。唐宋诗词的繁荣为元杂剧出现提供了基础;元朝政治的黑暗是元杂剧反映的社会现实;关汉卿等一大批剧作家的出现推动了元杂剧的繁荣,都不是直接原因,只有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才是元杂剧出现的直接原因。
答案:C
8.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A.京剧的出现 B.元杂剧的出现
C.豫剧的出现 D.瓦舍的出现
思路解析: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答案:B
9.阅读下面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完成(1)~(3)题:
(1)这词的作者是谁?
(2)作者词的风格特点是
A.婉约派 B.豪放派
(3)后来是谁继承和发扬了他的风格?代表作品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宋词的掌握情况。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雄健的气势,宽阔的胸怀,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词作。
答案:(1)苏轼 (2)B (3)辛弃疾。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10.连线题
司马迁 《资治通鉴》
苏轼 《窦娥冤》
辛弃疾 《史记》
李清照 《念奴娇·赤壁怀古》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司马光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关汉卿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思路解析:本题仍然是考查对文学家与其文学作品的认识,只要在记忆课本的基础上比较容易作答。
答案:司马光——《资治通鉴》
关汉卿——《窦娥冤》
司马迁——《史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1.图2-19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局部。
图2-19
(1)根据此图你观察到了当时社会经济有何特点?
(2)这种经济上的特点对北宋时期的文化有何影响呢?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看图的能力,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把书本文字知识和现有的图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归纳和概括。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经济十分繁华,商业繁荣,人口众多。再根据宋代词的兴盛,可以得出繁荣的经济促成了宋词的繁荣。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在图中可以得出当时的城市经济十分繁华,人口繁多,建筑豪华气派。
(2)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得市民众多,逐渐出现了适应市民需要的宋词的繁荣,以及像本图风格的风俗画的兴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2、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了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
2、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歌 B.散文 C.词 D.戏曲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辛弃疾 ④陆游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资治通鉴》和《史记》在体例上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纪传体 B.都属于编年体C.都是断代史 D.都是通史
5、下面有关元曲不正确是( )
A、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B、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C、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D、 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表演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摘自《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①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②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是指谁?21世纪教育网
③这首词怀念了古代哪一历史事件?④这首词,你朗读后感受到什么?
2、问答题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体?什么叫通史?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过编年体的史书?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姓司马的史学家,他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他是按什么体例写《史记》的呢?也是编年体吗?纪传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例呢?它与编年体有哪些不同?
三、课堂延伸
宋词知多少!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21世纪教育网
2、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声声慢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3、辛弃疾的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一、 课堂训练
1、B 2、C 3、B 4、 D5、D
提示:
1提示:见书P862提示:唐诗宋词元曲3提示:见书P87-8821世纪教育网
4提示:编年体纪传体通史5提示:以叙事为主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苏拭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②魏、蜀、吴;周瑜 ③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大军。④“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豪迈奔放。
2. 问答题
答: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年的历史,共294卷。《春秋》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写了鲁国的历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国别史。司马迁写了《史记》。《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善《资治通鉴》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人物活动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史记》
三、课堂延伸21世纪教育网
1、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射天狼
把酒问青天 高处不胜寒 月有阴晴圆缺  千里共婵娟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凄凄惨惨戚戚 怎一个愁字了得!
3、可怜无数山 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前后共1 300多年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
鉴》。《资治通鉴》体大思精、录事全面可信,且通古今之变,拾遗补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必读之书;又因该书考评前朝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使《资治通鉴》一书更具特色,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享有很高声誉,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它在文学上也不失为一部优秀著作。鉴于司马光的巨大成就,人们把他同司马迁相提并论,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
2.宋词及其代表人物
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词的发展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她的词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辛弃疾是位传奇的英雄,他的词更多表现的是阔大的场面、战斗的雄姿、激愤的情感,充满炽烈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21世纪教育网
3.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曲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关汉卿和马致远等。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剧作家,生活于金末元初。关汉卿一生共写了60多种杂剧,留传至今的有10多种,极具悲剧色彩的《窦娥冤》是他的杰出代表作。他的作品比晚于他三个世纪之久的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几乎多了一倍,其影响早已超出了国界。有鉴于此,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21世纪教育网
●问题探究
问题1:查阅北宋的相关资料,探究一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个孱弱王朝的北宋,为什么会出现《资治通鉴》这样一部通史巨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探究思路:中国有“盛世修史”的传统,《资治通鉴》的出现,象征着史学的繁荣,北宋除去军事上的短暂失利之外,具备了相应的稳定的政局、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教育和科技等条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北宋王朝自初期起就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阶级矛盾的尖锐冲突等现实问题,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北宋的教育制度更为完备,科举制度更为理性,形成北宋时期文化普及程度较高、官员总体素质较高的典型的文官政府的特征,这为《资治通鉴》的编写提供了大批人才的储备。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批史学家,治学严谨,使该书具有取材详实可信、叙事明晰的特点。同时,印刷术的进步,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和收藏,这就扩大了文人学者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著书立说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资治通鉴》获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问题2:元杂剧是一种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它的形成,奠定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也表明了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主流。文学本来是上层社会读书人的专利,为什么到元朝时能够与平民百姓的生活相结合,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什么必然联系?
探究思路: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生活实践,既然能够写出反映平民百姓的作品,说明艺术家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元代,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既是一个空前统一的王朝,又是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元代,一方面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注重教育,另一方面,又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在受压迫的广大民众之中,文人的处境也很不幸。隋唐以来,文人的出路主要在科举;而元代的科举,废立无常,这就断绝了文人的出路,使他们沦入社会的底层,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元代知识分子中的多数人,无论是走上仕途的或生活于民间的,都处在不同程度的压抑之下。于是,其中的某些人便从事与人民大众关系密切的戏曲的创作乃至演出,从而不自觉地实现了文学与平民百姓生活的结合。
●精题精讲
例1 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 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思路解析: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渴望收复河山、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的时代主题,也是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
答案:D
黑色陷阱:所谓时代特征是指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一个时代区别于另一时代的特征。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揭露统治者的腐朽、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也都曾为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所反映,具有较强的干扰性,但是在两宋之交,实现国家统一才是最重要的主题。
例2 《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A.战国到五代 B.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C.战国到北宋 D.春秋到五代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时间的准确记忆能力。《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分晋到五代末期共1362年的历史。
答案:A
绿色通道:历史学习中容易碰到繁多的时间概念。记忆这种时间概念可以采用谐音法、联想法、歌谣法,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些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来进行记忆。
自主广场[21世纪教育网
●我夯基 我达标
1. 宋朝史学有了新的发展,《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资治通鉴》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D
2. 《资治通鉴》一书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苏轼 D.关汉卿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资治通鉴》一书的作者是司马光;《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注意加以区别。
答案:B
3. 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歌 B.散文 C.词 D.小说
思路解析: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不同,我们习惯的称为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答案:C
4. 下列属豪放派词人的是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辛弃疾 ④陆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思路解析:宋词主要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李清照则属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B
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词的作者是
A.柳永 B.辛弃疾 C.苏轼 D.李清照
思路解析:这首词是李清照痛斥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名句。
答案:D
6. 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是
A.文成公主 B.王昭君 C.李清照 D.武则天
思路解析:李清照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不同的经历,使她的词前后风格不同。
答案:C
7. 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A.岳飞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文天祥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辛弃疾出生在南宋,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但是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使他志不能伸,于是经常在词中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答案:B
8. 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A.京剧的出现 B.元杂剧的出现 C.豫剧的出现 D.瓦舍的出现
思路解析: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答案:B
9. 散曲起源于
A.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B.古代的巫祭
C.原始宗教歌舞 D.宋代的说唱艺术
思路解析: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答案:A
●我综合 我发展
10. 请把题中相应的空缺填充上。21世纪教育网
人物 类别 主要成就
史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苏轼 宋词
宋词 豪放派词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李清照 宋词
关汉卿 《窦娥冤》
答案:如下表所示。
人物21世纪教育网 类别 主要成就
司马光 史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苏轼 宋词 豪放词人,《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宋词 豪放派词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李清照 宋词 婉约派词人,《如梦令》
关汉卿 元杂剧 《窦娥冤》
11.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
(2)他的词的特点是什么?
(3)“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4)现代诗词作家中谁和他词风类似?你能默写出他们的一些词句吗?请试着写一下。
思路解析:材料所选的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特点大家也应当是比较了解的,所以(1)(2)(3)问不难回答,第(4)问稍有难度,如果曾学习过毛泽东的诗词,稍加联系也能答出。
参考答案:(1)苏轼。
(2)豪迈奔放。
(3)赤壁战役。
(4)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与苏轼的词风类似,像他的《沁园春·雪》《清平乐·蒋桂战争》《水调歌头·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12.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情节和“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的台词都出自哪一戏剧?作者是谁?作者写这些情节和台词,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戏剧台词,应该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第一、二问比较容易答出。文学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正是社会的无比黑暗,才能出现剧中不合常理的情节和剧中人物无比愤怒的呐喊。
参考答案:《窦娥冤》。关汉卿。深刻揭露了元代“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黑暗现实,表达了民众怨愤反抗的情绪。
●我创新 我超越
13. 你能从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中找出几个值得借鉴的历史事件或值得学习的历史人物吗?请你说说看,为什么这些历史事件值得你借鉴或历史人物值得你学习?
答案:略
共同成长
●合作共赢
课题:宋词朗诵会
选择喜爱的宋词作品,邀请教师做指导 (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体会意境,从词的音律中把握情感),最好配以音乐、灯光、背景,选择好主持人,举办一次宋词朗诵会。21世纪教育网
●读书做人
苏轼取江水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王安石曾请他到府上饮酒话别。临别时,王安石说自己多年来得了“痰火之症”,必须用阳羡茶才能治愈。如今阳羡茶已有,独缺瞿塘峡之水煎泡,方可奏效,托苏轼代取。苏轼答应而去。
从四川返回时,途经瞿塘峡,苏轼被三峡幽丽的风光迷住了,早把王安石的取水之托忘得一干二净。瞿塘峡人称“中峡”,过了中峡,苏轼才想起王安石的嘱托。苏轼是位洒脱的人,心想上、中、下三峡相通,本为一江之水,有什么区别?再说,王安石又如何分辨得出?于是汲满一瓮下峡水,送到王安石家。王安石大喜,当场煎水泡茶,将一撮阳羡茶投入白瓷宝窑碗中,过了好久,方现出茶色。王安石眉头一攒,问苏轼道:“这水,取于何处?”苏轼慌忙搪塞道:“是从瞿塘中峡取来的。”王安石再看了看茶汤,厉声说道:“你不必骗瞒老夫,这明明是下峡之水,岂能冒充中峡水!”苏轼大惊,急忙谢罪,并请教王安石是如何看出破绽的。王安石说:“上峡之水性急,下峡则缓,只有中峡水缓急相半。太医以为老夫此病可用阳羡茶治愈,但用上峡水煎茶味太浓,下峡水煎则太淡,只有中峡水适中,恰到好处。如今见茶色半晌才出,便知是下峡水了。”
[想一想]
一件看似简单的任务,如果不细心就会做错。你从苏轼的失误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