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明清皇宫
北京城是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今天的故宫即北京城的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建筑气势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了专制时代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整体布局气魄宏伟,规划严整,处处体现着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21世纪教育网
2.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明朝重修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
6 300多千米,俗称万里长城。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气
势宏大,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明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深远巨大的影响,也积淀和凝聚了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长城是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中原王朝无法彻底清除飘忽不定的对手,又要时刻防备突如其来的偷袭,广筑长城在中国古代较长的历史时期便不失为一种明智有效的对策。长城在极为艰巨复杂的施工过程中体现出的刻苦勤奋、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世人赞叹。21世纪教育网
两千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构成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极为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是这样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最终积淀熔铸成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问题探究
问题1:为什么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采用红墙黄瓦?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呢?21世纪教育网
探究思路:用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体现,用什么颜色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寓意。紫禁城的墙为红色,这是表示庄重尊严的色调。瓦多为黄色,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世界因此变化不定。“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本,皇帝也是万民之本,所以皇宫多用黄色。周围平民百姓居住的只能是灰墙灰瓦的房子,更显出皇室的高贵和威严。
问题2:在明清两代,京城九门的走法是有讲究的,例如正阳门是京城的正门,所以走皇辇宫车;皇家派兵打仗,出兵时要走德胜门,归朝时要走安定门,就是为了图个吉利;还有皇家用的水,是专门从西郊玉泉山拉来的泉水,每天傍晚,皇家的运水车都要吱吱呀呀地进到西直门,这是专门为它开的门。你知道其他几个门有什么作用吗?
探究思路:崇文门,百姓俗称“哈德门”,是京城的税关,主走酒车。宣武门,因为门外设有菜市口刑场,囚车经常从此门出入,所以人称“死门”,城门洞顶上刻有三个大字“后悔迟”,令人回味。朝阳门,走粮车,门内设九个大型粮仓专门储粮,所以瓮城的门洞上刻着一束谷穗。阜成门,和朝阳门东西对称,京西门头沟区斋堂所产的煤大多都从此门出入,所以瓮城门洞上刻了一束梅花作为纪念,取的是“梅”“煤”谐音。东直门,主要走砖瓦、木材车,是内城九门中最穷困的一门。
●精题精讲21世纪教育网
例1 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按照理想的要求,要做好这道题,应在掌握这四个历史时代主要成就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仔细甄别,然后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但实际上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可以使用排除法。只要能明确紫禁城在北京,是明清时期的皇宫,这样就把定都南京的明太祖排除了;同时,根据时间顺序,清朝的两位皇帝必然被排除,这样就只剩下明成祖一人了。
答案:D
黑色陷阱:本题容易出错的原因,一是没有明确明太祖虽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他定都在南京而不是北京,直到明成祖时,才迁都北京这一史实,从而误选A项;二是认为紫禁城也是清朝皇宫,而顺治帝和康熙帝是清军入关的两位皇帝,就错误判断而误选B、C两项。
例2 (2003年威海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今天中外游人参观的长城多为明长城。明长城主要由关城、城墙、城台、烽火台组成。关城结构复杂,具有多种功能。著名的关城有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等。墙是长城的主体,墙里面是夯(hɑng)土,外面用砖包砌,其中特别险要的地带用大石条砌筑。烽火台每隔1.5千米左右设一个,白天点烟,夜间燃火以传递信号。据统计,修筑明长城大约需要1.8亿立方米的夯土和6 000万立方米的砖石。如果以这些夯土、砖石来修筑一道5米高1
米厚的墙,可以绕地球一周多,可见其工程的浩大。
请回答:
(1)明朝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明长城是什么性质的建筑体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由材料可以看出,古人用什么方式远距离传递信息?你还知道有哪些?
(4)用一句话概括你对长城的评价。
思路解析:本题通过明长城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用教材的相关叙述回答即可;第(3)问涉及到长城上传递信息的方式,比较容易判断,对于其他传递方式,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第(4)问主要结合材料,突出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明长城是明朝在其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为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 300多千米,俗称万里长城。它是由城墙、关、城堡、墙台和
烟墩等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参考答案:(1)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
(2)整体防御。长城防线不但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而且有效地保卫着屯田、交通,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3)白天点烟,夜间燃火。骑马、放飞信鸽、使用风筝。
(4)长城气势宏伟,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绿色通道:长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重要历史古迹,对于比较熟悉的事物我们要经常从不同角度思考,不能熟视无睹,这样才能在思考和感悟中提高历史思辨能力。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 明朝时,北京城的城中心是
A.宫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思路解析:明朝时,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位于城中心。
答案:A
2. 人们通常所说的“金銮宝殿”是指
A.交泰殿 B.太和殿 C.中和殿 D.保和殿
思路解析:故宫的中心建筑是太和殿,凡是重大典礼都在此举行,皇帝的宝座也在这里,人们通常称之为“金銮宝殿”。
答案:B
3. 不是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的是
A.交泰殿 B.太和殿 C.中和殿 D.保和殿
思路解析:交泰殿是帝后居住的宫殿,不是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
答案:A
4.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在这里发号施令的皇帝个数是
A.20 B.22 C.23 D.24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从明朝明成祖算起,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一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发号施令。
答案:D
5. 北京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87年 C.1989年 D.1992年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时间的记忆能力。1987年北京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6. 明朝修筑长城主要是为防范哪一少数民族的骑兵南下侵扰21世纪教育网
A.蒙古族 B.匈奴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思路解析: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然被推翻,但其他残余势力还一直盘踞在蒙古高原,对明朝的北部边境形成严重威胁。为防范蒙古族的骑兵南下侵扰,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
答案:A
7. 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长城
B.比前代的整体防御功能大大提高
C.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
D.长城阻碍了中原人民和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思路解析:长城的修筑并没有阻碍中原人民和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史书上曾明确记载长城内外经贸频繁,边塞地区人民安乐,和中原已没有区别。[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8. 读下图,完成下面的要求。
(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居住在明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名称。
(2)看图填写:明朝长城东起___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___多千米,它气势宏伟,是世界奇迹之一。
(3)图A是____________关,它的地理位置在今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它所在的位置。
思路解析: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 000多千米。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
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气势宏大,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外游人参观的长城多为明长城。
答案:(1)从东到西分别填:女真、鞑靼、瓦剌。
(2)鸭绿江 嘉峪关 6 000
(3)山海 河北省 连线略
●我综合 我发展
9. 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列举相关知识。
(1)列举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2)列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
思路解析: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主要是在水利、陵墓、都城和防御工程方面;北京是四朝古都。
参考答案:(1)都江堰、郑国渠、长城、大运河、秦始皇陵、北京城等。
(2)金、元、明、清。
10. 为什么说“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简单的论证题,题干包括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长城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另一方面,长城又保证了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正常的贸易往来,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稍加整理即可。
参考答案:长城防线不但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而且有效地保卫着屯田、交通,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游牧民族也只有在无法任意破关抢掠而又迫切需要获取农产品时,才有可能与中原地区发展马市贸易,从而出现较为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长城防线正是促成这种格局出现的重要保证。
●我创新 我超越
11. 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然而目前大多数城市建筑缺乏特色。你认为城市建筑需要个性化吗?你认为个性化的城市建筑可以怎样表现出来?
答案:略
共同成长21世纪教育网
●合作共赢
课题:参观考察古代建筑
首先了解本地有哪些古代建筑,然后学习相关资料,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去参观考察。外出旅游时,也可以抓住机会参观考察所到之处的著名古代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八达岭长城、河北的赵州桥、甘肃的嘉峪关等。如果不具备参观考察的条件,还可以搜集古代建筑的图片,在班上或小组内展示。
●读书做人21世纪教育网
杰出工匠蒯祥
在明成祖营建北京的过程中,涌现出不少能工巧匠,蒯(kuai)祥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蒯祥是明朝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出身木工家庭,自幼学习和钻研木工技术,手艺超群。据史书记载,他能两手握笔画双龙,而“合之如一”,人们称他为“蒯鲁班”。从明成祖到明宪宗的数十年间,他承担了主持营建和维修北京城的重任。明英宗时,重新整修故宫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他废寝忘食,绘出殿阁楼台的图样。凡是经他测算的殿宇,修复后与原殿不差分毫。蒯祥用他高超的技艺为北京城的营建和维修作出了重大贡献。
[想一想]
蒯祥用他的高超技艺修复后的殿宇与原殿不差分毫,这说明蒯祥做事非常精细。细节决定成败,品质铸就未来。你平时注意细节吗?你是如何做到精细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_______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_______和_______的典型风格,是东方______艺术的结晶。
答案:故宫 城市建筑 宫殿建筑 建筑
2.看图3-6,并填上该建筑物的东西起止点。
图3-6
东起A:___________________;
西至B: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图上显示长城的起止点,联系所学的知识做答。21世纪教育网
答案:鸭绿江 嘉峪关
3.不属于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的是
A.交泰殿 B.太和殿 C.中和殿 D.保和殿
思路解析:交泰殿是帝后居住的宫殿,不是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
答案:A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
A.防止建文帝复辟 B.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C.发展北方经济 D.增强与少数民族关系
思路解析: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是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也有利于加强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管辖。
答案:B
2.明清两朝的皇帝住在
A.京城 B.皇城 C.紫禁城 D.外城
思路解析: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
答案:C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女王所说到的长城应当修建于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思路解析:现存长城主要是明长城。
答案:C
4.明朝修筑长城主要防范的骑兵南下侵扰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匈奴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思路解析: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然被推翻,但他的残余势力还一直盘踞在蒙古高原,对明朝的北部边境形成严重威胁,为防范蒙古族的骑兵南下侵扰,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
答案:A
5.列举题
(1)列举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2)列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
思路解析: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主要是在水利、陵墓、都城和防御工程方面;北京是四朝古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都江堰、郑国渠、长城、大运河、秦始皇陵、北京城等。
(2)金、元、明、清。
●志鸿教育乐园21世纪教育网
很努力地做事
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一天,老师要他们开始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她在联络簿上写了:“每天帮家里吃饭。”21世纪教育网
老师的评语是:“看得出来,你很努力!”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21世纪教育网
1.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只要能明确紫禁城在北京,是明清时期的皇宫,这样就把定都南京的明太祖排除了,同时,根据时间顺序清朝的两位皇帝必然被排除,这样就只剩下明成祖一人了。明成祖登基后,为加强对北方蒙古贵族的防御,才决定迁都并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
答案: D
2.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思路解析: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清入关后继续定都北京。
答案:D
3.太庙和社稷坛分别象征着
A.祖先和国土 B.国土和祖先 C.上帝和祖先 D.国土和皇帝
思路解析:太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国土和五谷。
答案:A
4.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皇帝在这里发号施令的有
A.20位 B.22位 C.23位 D.24位
思路解析:从明朝明成祖算起,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一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发号施令。
答案:D
5.在明清历史故事片中,一般情况下大臣朝见皇上,向皇帝奏事是在
A.太庙 B.社稷坛 C.故宫三大殿 D.后三宫
思路解析:故宫三大殿是象征政权中心的地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6.北京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87年 C.1989年 D.1992年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时间的记忆能力。1987年北京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B
7.某中学中国古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查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 C.嘉峪关 D.玉门关遗址
思路解析:明长城最西端是位于甘肃省的嘉峪关,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关城、城墙等遗址。
答案:C
8.下列关于长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城是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
B.长城是中央王朝遏止游牧民族进攻的有效手段
C.长城是促进北方边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
D.长城在客观上造成了塞外游牧民族与中原和中央的隔阂
思路解析:长城的修筑并没有阻碍中原人民和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史书上曾明确记载长城内外经贸频繁,边塞地区人民安乐,和中原已没有区别,故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D
9.回答下列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明长城的修筑起了什么作用?21世纪教育网
(2)历史上各朝代不断修缮长城,但清朝康熙皇帝却说“修筑长城,实属无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长城的作用和对长城的有关评价。注意要结合不同的历史背景分析其作用和评价。
答案:(1)有效地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促进了北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使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清朝前期国家实力强大,其疆域将长城以北许多地区包括在内,长城失去了防御功效;康熙帝推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体现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向心凝聚力(或爱国精神)。
10.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简单的论证题,题干包括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长城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另一方面,长城又保证了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正常的贸易往来。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稍加整理即可。
答案:长城防线不但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而且有效地保卫着屯田、交通。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游牧民族也只有在无法任意破关抢掠而又迫切需要获取农产品时,才有可能与中原地区发展马市贸易,从而出现较为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长城防线正是促成这种格局出现的重要保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懂得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
2、知道长城的起止点,训练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知道长城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21世纪教育网
1、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明长城的东西至点分别是( )
A.辽东 临洮 B.山海关 玉门关 C.鸭绿江 嘉峪关 D.山海关 临洮
3、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崇祯帝
4、明朝时,北京城的城中心是( )
A.宫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5、明长城的东端起于( )
A.鸭绿江 B.黑龙江 C.嘉峪关 D.山海关21世纪教育网
6、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应包含以下哪些内容( )
① 通过活动,懂得怎样去收集、提取有效信息。
② 遇到困难时你是否有信心克服,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③ 在合作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加强与他人合作的,是否有利于培养你的合作精神?你还获得哪些 良好的心理体验?
④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还懂得了哪些除历史以外的其他知识?
⑤ 在活动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情感体验?
⑥ 注意对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二、课堂回顾
1、 分析题21世纪教育网
以前的朝代大都有修建长城,而清朝为什么不修建?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什么说故宫体现了明清大一统气派?请问回答这两个问题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2、 分析题21世纪教育网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阅读以下史料,然后解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
史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汉<史记.蒙恬传>
史料二"匈奴……数为寇暴于边都……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修障塞,饰烽燧火,屯戍(兵)以备之。" ——汉、桓宽<盬铁论>
史料三"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孙中山先生<孙文学说第四章>
问题:
1.根据史料一中,秦修筑长城是为了对付甚么?
2.根据史料二中,汉朝修长城是为了对付甚么人?
3.综合史料一及史料二,秦汉时期如何发挥长城的防卫作用?
4.孙中山如何盛赞长城的功用?你同意吗?
5.有评论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劳役百姓,结果导至秦朝早亡。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三、课堂延伸
2001年7月13日晚10点10分,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整个中国沸腾了!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北京感到骄傲!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2008年除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外,还将向他们展示这座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古城的历史遗迹和独特魅力。到那时,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奥运服务。今天就让我们来选拔优秀志愿者。
每一个人的发言人先后上台就课前抽到的题目进行讲解,时间控制在3——4分钟之内。以虚拟游北京故宫和长城的形式,当作导游,对有关景点进行讲解,并通过课件展示图片。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 课堂训练
1、D 2、C 3、B 4、 A5、A 6、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示:
1提示:见书P115第一段2提示:见书P117地图3提示:同第1题
4提示:宫城(紫禁城)书P1155提示:见书P117
6提示: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辅以找不足之处
二、课堂回顾
1. 分析题
答:1、 关于第一个问题:①要了解长城的作用;②知道长城修建的背景;③联系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④对比明清两朝的疆域图;⑤明确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品质,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⑥注意把握民族关系问题。
2、 关于第二个问题:①理解大一统的含义;②要考虑故宫营建时明清两朝的国情;③引导学生从故宫建筑的命名、故宫建筑的布局特点、故宫的规模、建筑的色彩、材质和尺度、建筑的风格、太和殿的规模来分析;④从建立到建都,经历两个朝代,两个民族,感受民族的包容性;⑤如此大规模建筑的营建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等。
2. 分析题
北方的戎狄。匈奴。在地劫险要的地方筑长城,建烽火台,驻兵防守。筑长城好比大禹治水,解除威胁;同意,长城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同意 - 因为征用三十多万人。不同意 - 筑长城是保卫中国本土,秦亡有其它原因,并非祇因修筑长城。
三、课堂延伸
提示:第一位:①着重介绍故宫营建的时间、过程、建立者以及历史地位和建筑特点;②展示的图片有明清北京城和故宫的地图、朱棣的画像,故宫平面图、故宫全景图。 第二位:①着重介绍故宫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介绍过程中要注意这三大殿的建筑特色、功能,如太和殿的殿名的意思,殿内的大柱子,皇帝的宝座,保和殿后的云龙大石雕、金砖的来历等。②展示的图片有三大殿的内外景、铜龟、铜鹤等。 第三位:①介绍的内容与三大殿的要求一样,重在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②展示的图片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内外景,坤宁宫的灶王、喜床,乾清宫的东暖阁、正大光明匾等。 第四位:①介绍天安门的建筑特点,曾经在此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天安门的历史意义。②展示的图片有天安门景色、历次重大历史事件的照片或影视片段。 第五位:①介绍长城的修建历史和作用。②展示的图片有历代长城的地图和风光图片。 第六位:①介绍长城的著名景点如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金山岭,注意收集长城遭到破坏的情况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对长城发起的保护活动,提出倡议。②展示的图片有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金山岭的风光照,反映长城问题的照片,社会对长城进行保护的情景,展示倡议书。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