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14《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2.14《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同步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6 08:17: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能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
3、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学习,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态度;学习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
[课堂同步练习(A)]21世纪教育网
一、 课堂训练
1、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的是( )
① 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交通发达  C.对外开放 D.国家统一
3、元朝时创立(现在仍在实行)的对全国有效统治的制度是( )
A 行省制度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 分封制
4、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 鲜卑族 B 女真族 C 满族 D 回族
5、元朝时,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的机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理藩院  D.澎湖巡检司
6、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的名称是 ( )
A 流求 B 琉球 C 夷州 D 澎湖
7、"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句话是谁说的( )
A 唐太宗 B 元世祖 C 宋太宗 D 宋神宗
8、.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
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
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
10、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
A.辽阳省 B.岭北省 C.吉林省 D.黑龙江省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40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2、 问答题
忽必烈改制实行和伟大意义?
三、课堂延伸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21世纪教育网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流放蒙古→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
1.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2. 蒙古政权是在哪一年由谁建立的?他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3. 成吉思汗为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采取了哪些措施?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进行的战争性质及影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 你能评价成吉思汗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挑战一百零一
忽必烈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引起不少蒙古贵族的非议,曾有宗室质问他:“我朝旧的传统制度与汉法不同,你现在久居汉地,建都立城,各种制度全部采用汉法,是出自什么动机呢?”他们认为改变蒙古人的传统制度和生活习俗,采用被征服民族的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就是对成吉思汗的背叛,就不配做蒙古国的君主。
请你代忽必烈写一篇短文,做出合理的解释。
3、历史游戏:「江山如此多灾」
各位读者是否做好了准备的功夫呢?预备好,一、二、三,测试开始......
(一)元代统治的背景
南宋末年,蒙古人攻打汉,究竟鹿死谁手,我们先看看以下三个回合的实力大测试:
测试一 :人口
蒙古人: 汉人:
第一个回合, 胜出。
测试二:文化水平
蒙古人: 汉人:
第二个回合, 胜出。
测试三:军力
蒙古人: 汉人:
第三个回合, 胜出。
经过上述三个回合的大测试后,理应是 胜出,不过,蒙古人最后郄将汉人打败,并且夺得了统治大奖。
你认为赛果合理吗? 蒙古人凭着甚么能打败汉人?
(二)元代统治政策21世纪教育网
以武力夺得了统治大奖的蒙古人,面对着实力强大的汉人,如何管治呢?
21世纪教育网
1. 图中握着槌子的手是谁的?2. 图中那个槌子代表了甚么政策?3. 图中在那此槌子下的代表谁?4. 假如你是槌子下的人,你认为有何方法可以令自己继续生存?
(三)在下列的梯级中,请为每一级的站立者填上其代表种族。
1. 假如你是站立于第四级的种族,你有何感受?
2. 你认为有甚么方法可以由第四级攀上第一级?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一、 课堂训练
1、B 2、D 3、A 4、D 5、D 6、B 7、B 8、 C 9、 A 10、A
提示:
1提示:定国号为元为忽必烈2提示:统一是前提,交流才有保障
3提示:现在还在实行只有A4提示:见书P785提示:见书P76宣政院辖西藏
6提示:见书P76图7提示:见书P778提示:同第5题9提示: 落后接受先进,
10提示:见书P76地图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行省制度。②“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③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问答题21世纪教育网
答:政治方面 :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元政府通过向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元政府还把台湾、西藏置于中央的管辖之下,拓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
经济方面:忽必烈刚即位时就下达诏令说:“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并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汉人为奴。同时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生产的机构“司农司”,还规定以辖区内百姓人口、户数的增加、开垦田亩的数目、赋税是否公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成《农桑辑要》一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忽必烈这一系列措施,使饱受战乱破坏的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得到了恢复,有的地方甚至有了发展,为中原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也为蒙古社会制度的封建化注入了新的物质内容。
忽必烈改制的意义: 忽必烈的改制顺应了蒙古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的农业封建文明。由于忽必烈大行汉法,元朝的经济实力大为加强,并进兵翦灭南宋残余势力,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为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三、课堂延伸
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21世纪教育网
答:1、生活迁徙不定:蒙古是个游牧民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没有固定住所,住房是用木竿和毡子搭建起来的圆顶毡帐。服饰多是用金银丝线或者动物皮革制成的。肉类和乳品是主要食物:食物包括肉类和乳品,来源于放牧和狩猎。主要饮料是马乳,他们还用马乳来酿酒。
独特的收继婚制:蒙古人盛行多妻制,妻子的多少,是由家庭的财产状况决定的。
2、铁木真1206年,“成吉思汗”3、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对外发动战争。侵略战争给外国带来巨大灾难。4、安定蒙古社会;奠定统一中国的基础;推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2、挑战一百零一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回答
3、 历史游戏:「江山如此多灾」
(1) 少、多、汉人;低、高、汉人;强、弱、蒙古人;汉;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则可。[21世纪教育网]
(2) 蒙古人,高压政策,汉人,学生自由作答(提示:反抗蒙古人或推翻蒙古人的统治。)
(三)第一等级:蒙古人 。第二等级:色目人。第三等级:汉人。第四等级:南人。
学生自由作答 (提示: 不满 / 想攀上第一级)(提示: 把蒙古人驱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忽必烈早年曾受命主管______地区,继位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他仿效_______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_______制度。中央设立_______,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在地方上设立_______,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还曾经下令司农司编写_______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基本知识的再认再现题,目的是对忽必烈推行的汉法有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加强对忽必烈所重视的学习汉法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答案:漠南汉族 中原 行省 中书省 行中书省 《农桑辑要》
2.元朝完成统一全国使命的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思路解析:阿保机、阿骨打虽然是少数民族的首领,但是他们不是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是蒙古政权的首领,在位时元政权还没有建立。完成全国统一的是元政权,所以应该是忽必烈。
答案:B
3.列举两宋期间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并回答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过程有什么特点。
思路解析:根据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可知有辽、西夏、金。这些政权在建立前都由一个强大的部落完成了统一,最终建立了政权。
答案:辽、西夏、金政权。在建立的过程中,首先有一部落在与汉族政权的接触中,受汉族政权的影响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完成了本民族的统一,建立了政权。
4.列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过程中的史实。
思路解析:在回答本题的时候要抓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过程的最典型的历史事件,将过程表述成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形式,没有必要表述成文。
答案:1206年,铁木真成为蒙古族最高的首领,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蒙古政权施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朝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②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④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思路解析:对文天祥的评价和对岳飞的评价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在历史上都参与了抗击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最终解决的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事情,所以,他们都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
答案:B
2.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思路解析: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他经过多年战争,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又建立了蒙古政权,之后,又发动了大规模扩张战争。定国号为元的是忽必烈。
答案:B
3.回族开始形成于
A.五代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思路解析:回族是历史上的一个经历了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的民族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答案:D
4. 读图2-10,完成(1)~(2)题。
图2-10
(1)他是谁?
(2)他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思路解析:成吉思汗在历史上统一了蒙古的各个部落,并且带领蒙古铁骑四处征战,为后来元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答案:(1)成吉思汗(铁木真)
(2)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经过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正式建立蒙古政权。成吉思汗不断进行扩张战争,蒙古政权日益强盛,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列举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思路解析: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由于统一局面的形成,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局面,并且促成了新的民族——回族的产生。
答案: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地区;原先迁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什么差别;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志鸿教育乐园
刘赶三鸣不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关系紧张,对光绪帝很苛刻。每当看戏的时候,慈禧在堂中坐,却让光绪帝站在旁边侍候,对光绪帝像对待佣人一般。唱戏的演员刘赶三便借机为光绪帝鸣不平。
有一天,慈禧点名要看《十入扯》,刘赶三扮演皇帝。当剧中的皇帝上台就座时,刘赶三忽然吊场说:“你看:我是假皇帝,尚且能坐,那位真皇帝却天天站着,又何尝能坐!”
慈禧听了这话,为堵众人的口,从此后便让光绪帝坐了。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元朝的大都指的是现在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杭州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古今地名的对照,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城。
答案:C
2.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 ②定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思路解析:本题中的定都大都在灭亡南宋之前,所以可以首先排除不符合的选项。依据课本我们知道元政权就是由蒙古政权在1271改来的,所以选A。
答案:A
3.元朝的中书省是21世纪教育网
A.征收赋税的机构 B.草拟国家政令的机构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C.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 D.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思路解析:关于中书省在唐朝的政治体制中我们就已经学过,所以,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辨别不同时期的历史概念。在唐朝中书省是草拟国家政令的机构,但到了元朝就成了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史书记载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宋朝
思路解析:本题是材料解析题,从材料所提供的北过阴山,南到大海,只有元朝的疆域能够达到。
答案:C
5.忽必烈时,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中没有
A.户口增 B.田野辟 C.秩序安 D.赋役平
思路解析:忽必烈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是“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不包括社会治安的情况。[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6.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农桑辑要》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思路解析: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农桑辑要》。《齐民要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出现在明朝。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7.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以前,蒙古族处于分裂状态并受到女真族的压迫
B.元朝的统一局面对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D.元朝将人民分四等的政策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思路解析:元朝建立以前,成吉思汗已经统一蒙古,建立其军政合一的国家,在蒙古统一以前,蒙古族处于分裂状态并受到女真族的压迫,A项把时间搞错了。其他说法都与史实相符。
答案:A
8.阅读下面材料: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完成(1)~(2)题:
(1)这是元末时期出现的一种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什么民族 其民族信仰的是哪一宗教?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的含义,然后再结合元末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进行回答。
答案:(1)民族融合。(2)回族,伊斯兰教。
9.忽必烈(如图2-11)在位期间不顾原蒙古大臣的反对毅然仿效汉法进行改制,你能说说忽必烈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吗?
图2-11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忽必烈仿效汉法改制的原因。我们通过掌握的元朝刚完成统一的背景不难分析:面对要统治比本部族更为先进的中原地区,面对要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面对民族融合的新形式的发展,巩固统一的全国政权,那就促使忽必烈必须要仿效汉法进行改制。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因为在当时历史情况下,蒙古的旧制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为了巩固统一的全国政权,改制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0.阅读下面材料:
蒙古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12世纪时,在蒙古高原上散居着蒙古族的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他们有的以打猎为生,有的以放牧为生,也有的开始经营农业。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制“没有主子,不分尊卑好坏和上下”的情况改变了,形成阶级对立的社会。当时,金朝对蒙古族野蛮地统治着。金世宗每3年派兵向北大杀一阵,给蒙古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所以当时流传着“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这样的歌词。
完成(1)~(3)题:
(1)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问题?
(2)是谁来实现人们的这一愿望的?
(3)这位伟人的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铁木真统一蒙古的背景和主要的历史功绩。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当时的蒙古由于连年混战再加上金的压迫,人民生活动荡不安,人民渴望统一。
答案:(1)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2)铁木真21世纪教育网
(3)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政权。
11.我们在宋金的对峙中学到了金政权曾经模仿汉法进行改制,那么它与我们本节课中学习的忽必烈的改制的主要内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辨别能力。在回答此类题目的时候,不仅要求对过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要比较熟练的掌握,还要求有较好的分析事件的能力。同时在回答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格式问题,把相同与不同点分开来说。
答案:相同点:金朝仿照南宋官制建立中央集权机构,发展农业,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忽必烈仿效汉法建立行省制度,并将边陲地区置于中央管辖之下,又推行重农的政策,这些都是相同之处。
不同点:忽必烈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实行的改制,而金只是统治着局部地区;金只是鼓励与汉族人通婚,而到了元朝,不仅提倡互相通婚,使各族差异逐渐缩小,而且促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的出现。
12.读元朝疆域图2-12,完成下面的要求。
图2-12 元朝疆域图
(1)为巩固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今天的西藏属___________管辖,今天的河北、山东属___________管辖,东北三省属________管辖,台湾当时称______,元朝的疆域,最北到_______,最南到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地图进行识记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古今地名的不同,如山东、琉球等。
答案:(1)行省制度21世纪教育网
(2)宣政院 中书省 辽阳行省 琉球 北海 南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和西征
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进行的西征,属于蒙古奴隶主贵族的掠夺式扩张战争,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拉近了各国的距离,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把欧洲的文明传到中国。
2.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岭北、辽阳、云南、西藏都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3.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元朝实现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杂居的局面。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融合在一起。唐朝以来迁入我国的波斯、阿拉伯和中亚各族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后来也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问题探究21世纪教育网
问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课内外读物提供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词的理解。
探究思路:可结合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来分析。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大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了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因此,用“一代天骄”称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实的。但是,成吉思汗的一生,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战斗的一生,虽然疆域扩展到欧洲,但没有对占领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和管辖,不久即被当地各族所推翻。所以,毛泽东在这首词中说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问题2:既然承认元朝统一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那又为什么认为文天祥抗元是正义性的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探究思路:这并不矛盾。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重建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元、明、清三朝统一的基础。由于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是掠夺人口、土地,而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正是对这种掠夺政策的反抗,因此是正义的。另外,文天祥作为南宋的大臣,在危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权,威武不屈,乃至以身殉国,舍生取义,其浩然正气,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精题精讲
例1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 ②南宋灭亡 ③定国号为元 ④元朝统一全国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准确记忆能力。1206年蒙古政权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黑色陷阱:在蒙古崛起和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对其发生时间的准确记忆是一大难点。本题最容易混淆的时间是南宋灭亡和定国号为元,其他事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而这两个事件的联系不密切,再加上前后发生的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2年定都大都等,则更难记忆,易于错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2 元政府设置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行中书省 C.司农司 D.宣政院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记忆辨析能力。除宣政院由于教材上未曾出现,比较容易排除外,其他两项都易混淆。行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市舶司是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 统一蒙古各部并建立蒙古政权的人是
A.耶律阿保机 B.铁木真 C.完颜阿骨打 D.忽必烈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的准确记忆能力。统一蒙古各部并建立蒙古政权的是铁木真。
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2.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时间是
A.1206年 B.1260年 C.1271年 D.1279年
思路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06年铁木真称汗,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9年元统一全国。对于容易混淆的时间,要多用心记忆。
答案:C
3. 忽必烈时,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中没有
A.户口增 B.田野辟 C.秩序安 D.赋役平
思路解析:忽必烈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是“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不包括社会治安的情况。
答案:C
4. 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六部 D.尚书省
思路解析:元朝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答案:B
5. 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行省制度是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省级区划现在还继续沿用,只是其统治范围发生了变化。
答案:D
6. 元朝时,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等互相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A.回族 B.藏族 C.满族 D.蒙古族21世纪教育网
思路解析:回族是形成的新民族,也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高表现形式。
答案:A
7. 史书记载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宋朝
思路解析:本题是材料解析题,从材料所提供的北过阴山、南到大海可知,只有元朝的疆域能够达到。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8. 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农桑辑要》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思路解析: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农桑辑要》。《齐民要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出现在明朝。
答案:A
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文天祥 D.王安石
思路解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名句,也是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答案:C
10. 根据所学知识,填充下列相关知识。
(1)_____________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_____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___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_。
(2)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政策,把各族人分为_____________等。
答案:(1)1206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和林 (2)歧视 压迫 四
●我综合 我发展
11. 连一连
第一等 色目人
第二等 南人
第三等 汉人 第四等 蒙古人
思路解析:略
答案:
12. 阅读下列材料: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请回答:
(1)引文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
(2)在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思路解析:第(1)问要从“农桑”“本”体会其思想认识;第(2)问结合教材中提到的元世祖采取的具体措施来回答。
参考答案:(1)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把农桑作为“本”对待。
(2)他在位时,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13. 阅读下列材料:
在(元朝)政府机构中,汉人和南人不得掌握实权。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和赔“烧埋银”;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灭族。此外还规定,汉人、南人不得习武打猎、集会,甚至夜间点灯以及养狗、养鹊都受限制。
不过事实上,早期投靠蒙古族的汉族官僚、地主,同样享有多种特权;蒙古族的下层人民也有不少破产流亡,沦为奴婢。 ——选自教材
请回答:
(1)汉人和南人分别指什么人?在元朝属于第几等级?最高一级是什么人?21世纪教育网
(2)以上材料说明元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其目的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3)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为什么?
思路解析:第(1)(2)问依据教材的基础知识即可回答。本题的探究性问题是第(3)问,依据材料,汉族中也有享有多种特权的官僚、地主,蒙古族中也有不少人破产流亡,沦为奴婢。说明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即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由此掌握民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矛盾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1)汉人,指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汉人属于第三等,南人属于第四等。最高一级是蒙古人。
(2)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分而治之。
(3)阶级矛盾。因为汉族中也有享有多种特权的官僚、地主,蒙古族中也有不少人破产流亡,沦为奴婢。
●我创新 我超越
14. 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民族迁徙、杂居相处、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融合。你是怎样对待你身边的少数民族的?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融合?
答案:略
共同成长
●合作共赢
课题:蒙古帝国的成功
背景:成吉思汗以区区一百多万的蒙古人为依托,以区区十几万军队为武力,以一开始连自己的文字和铁箭头都没有的原始落后的游牧小民族,征服了包括四大文明古国在内的半个世界,北到北冰洋,南到土耳其、叙利亚,东到朝鲜半岛,西到欧洲中部,创造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任务:查找相关资料,和你的同学一起探讨蒙古帝国兴起的奥妙,同学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如成吉思汗的杰出作用、民族精神、战略战术、马匹、武器、后勤补给、统治手段,等等)进行探讨。
●读书做人
成吉思汗射杀飞鹰
一次成吉思汗打猎的时候,口渴难耐。正好附近有一洼山泉,他捧起水就喝。正在他喝得开心的时候,一只老鹰疾飞而至,成吉思汗虚惊一场,山泉泼得满地都是。喝水的渴望被干扰,成吉思汗勃然大怒,抽出腰间羽箭射杀飞鹰,飞鹰跌落在山顶。成吉思汗爬上山顶,发现飞鹰已经被羽箭穿胸而毙,而飞鹰陈尸的山泉水源旁,有条被鹰啄死的大毒蛇。成吉思汗在庆幸的同时,深深地懊悔:我为何要射杀飞鹰!
[想一想]
如果你是成吉思汗,当时你会怎样想?后悔?自责?庆幸?自认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决定以后不要随便发怒?还是不要在发怒情况下随便决定行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