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理解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二、预习导学:
(一)明清经济发展:
1、时期:从 到 ,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2、代表:康熙到乾隆年间出现的“ ”局面。
3、表现:(1)农业得到较大发展。(2) 生产十分兴盛。(3)对外贸易的发展: 、瓷器和 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4)商业发展: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 ;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 ;传统的大城市中,工商业也很繁荣;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1、社会方面,由于清朝人身依附进一步削弱,农业人口 增大,传统的 开始变化。
2、经济方面,运用 和 等手段经营的新型地主出现,手工业出现了 方式和带有 特征的经营方式。
3、思想观念方面,商人地位提高,并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4、特征:出现 的征兆,带有向 演进的趋向。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危机:
1、原因:(1)内因:对外 (闭关锁国);对内坚持“ ”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 ,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大兴 ,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2)外因:英国推行罪恶的
2、结果:清帝国无力抵抗 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三、合作探究交流:
明代以前,士农工商这“四民”中,商人排在最后。到明末,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位置升到第二。到清代,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你能说一说“重农主义”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吗?
四、知识巩固延伸:
1、下列关于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外贸易处于劣势
B.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C.对外贸易处于优势
D.对西方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
2、下列不属于近代化因萌发趋向的表现的是( )
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
B.“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
C.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D.大兴文字狱
3、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做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演讲题目是(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4、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步伐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表现在( )
①工商业发展受到打击,科学技术被鄙薄
②新思想、新文化受到限制
③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④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