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太平洋东亚华盛顿华盛顿会议(1921-1922)场景:
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在美国首都美国革命女儿会大厦开幕。
这一天,会场内着意渲染了和平气氛:装饰了许多棕榈叶,摆设了“U”字形的会议桌,桌上覆盖着绿色台布,桌后树立着美、英、法、意、日、比、荷、葡、中 9国的国旗。
会场附近,挤满了好奇的人群,都想目睹各国代表的风采。时钟敲了10响以后,一个个身穿礼服的代表陆续进入会场。参加会议的各国首席代表是:
美国国务卿休斯
英国枢密院大臣贝尔福
法国总理白里安
意大利前财政大臣卡洛·香泽
日本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
荷兰外交大臣柯尼碧克
比利时驻美大使卡德
葡萄牙驻美大使阿尔戴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驻美公使施肇基 会议开始,美国哈定总统致了开幕词,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减少战争,增进和平,……减轻负担,改善现状”。 主要议题
1.远东及太平洋地区问题(中国问题)
2.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四国条约》《五国条约》《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九国公约》 日本感到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英日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华盛顿体系》 美国海军部认为:“假如英日同盟继续存在,美国要维护其安全,就必须拥有一支相当于英日两国海军之和的海上部队,这就是说美国必须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参议员洛奇则更明确地指出:“英日同盟是我们与远东太平洋关系中最危险的一个因素。 最明显的是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获得了胜利;又如,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于1910年实现了对朝鲜的吞并。而日本势力的扩张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
利益。——《解读日本崛起奥秘之英日同盟》条约规定:
2.“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
3.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
一、《四国条约》__________4.在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1.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
葬礼? ① 对美国而言: 埋葬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② 对日本而言:
一方面英日同盟解散,使其扩张野心受到了暂时遏制;
另一方面它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又得到了大国的承认,第一次处于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③ 对英国而言: 保证其既得利益,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但也使英日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实力下降,最后只能选择妥协政策。看法: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成果之处:协商外交军事同盟美日英三国海军军备竞赛
美国国会批准,扩充海军计划,1924年将拥有38艘主力舰。
日本每8年内增加8艘主力舰和8艘新式巡洋舰。
——八八舰队计划
英国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国家
—— 劳合·乔治
1914年三国舰艇总吨位 1922年《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5 : 5 : 3 : 1.75 : 1.75 伦敦《泰晤士报》记者科洛内尔·雷平顿写道:“休斯先生在35分钟内击沉的军舰,要比全世界的海军将领几个世纪中所击沉的军舰还要多。” 据英国记者沙利文报道:当休斯提到英国应停止建造“乔治五世号”主力舰时,英国代表、海军上将比蒂勋爵在靠椅上向前一趴,活像一只躺在门口太阳下打盹的猛犬被一个粗鲁的过路人踢了一脚的…… 11月30日,日本首席代表加藤友三郎正式向大会建议,英、美、日主力舰吨位的比例应改为 10:10:7。但休斯不肯让步,他宣称:如果日本坚持它的主张,那么日本每造一艘军舰,美国就要造4艘军舰。 ——《争夺海上霸权的<五国公约>》 按照休斯的建议,英、美、日三国要拆毁已建成或正在建造的舰只共66艘,合计187 万多吨。这在各国代表中引起很大震动 :二、《五国条约》 加藤友三郎就说:“如果没有真正充实的国力,不管有多么充实的军备也不能发挥作用。”
①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个胜利。
看法: 《五国公约》是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隐患: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②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其海军受到限制,但美英在海军基地方面对日做出了让步。
③标志着英国海军优势的丧失。成果之处顾维钧、施肇基、王宠惠 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
③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山东问题由何而来?三、中国问题(一)、《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其中规定:
1.日军撤出山东省,胶州湾德国租借地和青岛海关的主权归还中国。
2.胶济铁路由中国以5300万马克(合3200万银元)的代价赎回,前德属煤矿由中日合办。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U"形桌外的谈判 顾维钧说,“中国所获已超过(预设目标的)百分之五十,……并第一次收回所丧失的部分国权。”成果之处 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二)、《九国公约》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3.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2.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_____利益均沾 条约签订之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终于实现了。”列强在中国“商务机会均等”,中国向列强“门户开放”,任何国家(指日本)不得在中国谋求“特别权利”。
①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条件,是美国外交的又一重要胜利。
看法: ②日本: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不利于日本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扩张。
③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会议开始,美国哈定总统致了开幕词,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减少战争,增进和平,……减轻负担,改善现状”。 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对华政策会议--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明确提出要将东北和内蒙古从中国分割出去,由日本侵占。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偷袭美国海军驻地珍珠港 评价:调整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的稳定,军备也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该体系下隐含着许多矛盾:美日矛盾、英日分歧、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该体系的崩溃。如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埋下了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公约改变了一次大战前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地图: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公约限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地区势力的发展,成为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历史原因。 会议期间,中国方面曾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驻华军队和收回租界、租借地等,但均招拒绝。 该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对华盛顿体系如何评价?(有何积极作用?又隐含着哪些矛盾和不稳定性?)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日英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在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建立起列强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秩序评价:调整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的稳定,军备也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该体系下隐含着许多矛盾:美日矛盾、英日分歧、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该体系的崩溃。如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埋下了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使美国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 “五国公约”是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就局部裁军问题达成的唯一协议。会后,按照条约的具体规定,缔约各国都拆除了一批正在建造和服役的主力舰,并在10年内相对缓和了主力舰的造舰竞赛。
这是华盛顿会议所取得的一点成果。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列强宰割弱小民族、
重新瓜分世界的强盗会议。成果之处:
“五国公约”是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就局部裁军问题达成的唯一协议。会后,按照条约的具体规定,缔约各国都拆除了一批正在建造和服役的主力舰,并在10年内相对缓和了主力舰的造舰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