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课堂 高塘学校 戴攀峰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现代汉语词典》
认 识 诗 歌
诗歌特质一 抒情言志
诗歌特质二 反映生活
诗歌特质三 节奏韵律
有“诗鬼”之称
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 齐名
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李 贺
诗者,吟咏性情也。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诗歌特质一 抒情言志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上》
意象分析
方法提示:抓住具体物象,分析它在语境中的表现力或表达作用。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
读诗歌的过程,亦是“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诗歌特质二 反映生活
背景分析
方法提示:结合具体背景,见天地,见众生。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在感慨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之余,仍不忘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长期抑郁感伤,27岁英年早逝。
李 贺
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特质三 韵律节奏
吟诵传韵
濒临失传……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 李贺
青春语文·戴攀峰诗歌阅读研究(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原创:?戴攀峰?
诗歌教学比较难。尤其是古诗,几十个字要讲一节课,确实不易。有不少学校的同仁,对于诗歌的处理,只从大意、作者、背景等做简要讲解。师生们会将学诗歌的更多时间精力,花在背诵默写以应付考试上。
近日,宁波鄞州一所中学的语文同仁们前来我校交流。于是我尝试从诗歌特质出发,探索诗歌学习的有效策略。现跟大家分享我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多批评、指正。
?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教学目标:
1.认识诗歌,了解诗歌特质,了解吟诵
2.抓住意象,认识李贺,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3.有情感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
教学重点:
1.认识诗歌,了解诗歌特质
2.抓住意象,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诗歌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现代汉语词典》
诗歌特质一????????????抒情言志
诗歌特质二????????????反映生活
诗歌特质三????????????节奏韵律
2.?初识李贺
李贺:
有“诗鬼”之称
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 齐名
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二.初读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
诗者,吟咏性情也。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1.根据诗歌特质一“抒情言志”,推荐阅读策略——意象分析。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上》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物象,分析它在语境中的表现力或表达作用。
2.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黑云”、“甲光”、“日”、“金鳞”、“角声”、“燕脂”、“半卷红旗”、“易水”、“霜重鼓寒”、“黄金台”、“玉龙”这些意象,感受到战场的雄壮、悲壮、和悲惨,感受到诗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3.学生活动:①自读诗歌,圈出诗歌中的物象。
②并在课本中,具体物象边上的空白处写下该物象的表达效果。
在学生品读出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声情并茂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报国雄心。
三.再读诗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
1.根据诗歌特质二“反映生活”,推荐阅读策略——结合背景
读诗歌,可以结合诗人的生活。读诗的过程,亦是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方法指导,联系诗人生活,结合背景,进一步走进诗人内心,见天地,见众生。
走近李贺:
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二十一岁的李贺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因人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2.设计意图:通过诗人李贺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感受到李贺报国雄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诗人内心,体会李贺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通过李贺的遭遇,看到李贺时期那片报国无门的天地,更让学生联想到历史长河中千千万万的“李贺”。
? ? 走进李贺: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在感慨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之余,仍不忘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长期抑郁感伤,27岁英年早逝。
3.学生活动:①结合背景知识,说说自己对李贺的认识。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读出李贺壮志难酬的伤感与无奈。
四.吟诵诗歌
????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1.?根据诗歌特质三“节奏韵律”,推荐阅读策略——朗诵和吟诵
2.?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通过示范吟诵,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美。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中国古诗有“吟诵”文化,激发学生兴趣,更希望他们能将此传承与发扬。
3.师生活动:①教师打节拍,学生朗诵,感受诗歌节奏美。
????????????②教师示范吟诵,感受诗歌韵律美。
?
五.群文拓展
?
秋来????作者: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
学生任务:根据诗歌特质,通过意象分析并结合你对李贺的了解,品读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感。
作者戴攀峰简介: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学校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浙江省宁波市教坛新秀,多次获县市各类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愿追着青春的脚步,用笔记录语文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