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14 21: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五个“W”:
1、where 位置的描述
2、what 区域里有什么
3、why 原因、原理
4、when 时间的变化
5、how 怎样发展—人地关系
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1、对区域进行定位
2.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
3.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高频考点巧突破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 1.区域的概念与特征。
2.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一、区域的概念与特征 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我国三大自然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CABD1234abcd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我 国 主 要 地 形 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东南丘陵内 蒙 古 高 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天 山 塔里木盆地青 藏 高 原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长江中下游平原柴达木盆地 中国地形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80 E9O E100 E110 E120 E130 E40 N30 N20 N°°°°°°°°°50 N°阿尔泰山(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3)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4)区域是有层次的区域的特点(2)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地
C.区域是在地里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2、关于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边界是明确的 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C.是依据地理差异划分 D.不能划分出下一级区域CA3、有关区域的含义的正确的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发映 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AD5、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
A、相对一致性 差异
B、绝对一致性 相对一致性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6、下列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松嫩平原
B、长江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中部地带、东部地带
C、东亚文化区、华夏文化区、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
D、热带、温带、亚热带、亚寒带AA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回答7-8题 。7、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8.“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B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看景观图找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自然、人文)合作探究:如何比较两个区域差异:1、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
科技、文化、市场、历史基础等2、人文地理环境: -方法指导-地理位置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300N
东南沿海中部430~ 480 N
东北地区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雨热同期温带带季风气候
区,大陆性较强,
水热条件不足水稻土为主
多为水田、分散
人均面积少黑土为主
多为旱地、集中
人均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资源丰富
——石油地理环境差异总结: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水田耕作业
一年两熟、三熟
水产养殖业旱地耕作业
一年一熟
畜牧业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重工业基地综合性
工业基地矿产资源
条件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商贸发达墙壁厚度、屋顶坡度、楼距……气候条件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1、关于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C.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没有不利影响
D.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2、关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东北南部
B.水热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C.石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成的黑土,肥力较高
3、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优越性表现在( )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条件 ③土地条件 ④矿产资源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ABC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地区,所属地形区是_________;
乙为我国___________地区,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东北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季风气候(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差异(从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作物熟制等)。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 ①开发早期(初期阶段)
②农业社会(成长阶段)
③工商业社会(后期阶段) 2.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基础)、
技术力量、产业结构等。①发展早期
状况: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水:交通阻隔
原因
土:开垦困难
②农业社会
状况:粮食主要产地,主要桑蚕、棉花生产基地
水:天然水道,扩大交通
原因
土:种植水稻,农业发展
为什么“水”与“土”的条件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却不再是耕作业发展的限制,反而成为促使耕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因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把以往的限制条件变成了发展的优势。③工商业社会
状况:粮仓地位让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棉花地位让于南疆、华北平原
水:耕地分割破裂,不利于机械化推广
土:人口多,人均耕地少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地势平坦B 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水网稠密???
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 D.②③D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B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P3活动(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充足的光照、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黎族船形屋 西关大屋云南的竹楼皖南民居福建土楼西藏碉房北京四合院窑洞四川民居新疆平顶房蒙古包青海民居中国民居分布图江南水乡民居上海石库门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有八种: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蒙古包、江南水乡民居、藏族碉房、客家围屋、土家吊脚楼、傣族竹楼。 东北大屋——平顶、矮小、墙厚、紧凑 内蒙古的羊毛毡帐房 黄土高原 窑洞 水乡民居——斜顶、高大、透风 井冈山客家民居云南傣族的竹楼 为了通风散热和防潮,防野兽袭击,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福建南部永定、龙岩、彰平和漳州一带,散布着许多客家土楼住宅。土楼体量高大,通常是三到四层,总高可至十二三米,外墙是厚达一两米的坚实夯土墙,是中国各地民居中颇具特色、引人注目的一种建筑形式。 土楼的建造者以从魏晋时代开始因战乱而逐步南迁的中原汉族人——“客家人”为主。由于社会不稳定,匪盗迭起,这种聚族而居、可容纳数百人的堡垒式住宅,是客家人为防卫械斗侵袭而采取的办法。 1、哈尔滨至内蒙古东部锡林郭勒牧区沿途可观察到大片的玉米田、广袤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2、在锡林郭勒牧区能见到辽阔的温带草原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畜牧业景观
3、至山西太原附近地区的途中,能观察到大同的煤矿、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太原附近可游览平遥古城
4、至华北平原南部地区,沿途可看到泥沙滚滚的黄河,辽阔的华北平原上大片的棉田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奔腾的长江,在江苏南部平原能看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的园林
6、至江西井岗山地区,沿途可看到杭州西湖,江南低山丘陵的茶园、竹林、梯田,在井岗山游览秋收起义纪念馆
7、至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沿途会看到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上“地无三尺平”的崎岖地形,在西双版纳能看到热带季雨林及傣族等少数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