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三个内涵,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因此,要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先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首先讲述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教学目标:
1、了解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
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
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
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
展的方向。根据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1、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定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2、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定位置)↓↓↓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2、社会经济因素:二、农业的区位因素东北地区的位置53° 40°45° 50°120°125°130°135°116°三、东北的范围和位置①经纬位置:
116°E—135°E,本区最东端也是我国最东端;
39°N—53°N,本区最北端是________,也是我国最北端。②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___部,太平洋___岸,南临__海和__海。③政治地理位置:
东、北、西面分别与______、_______和_____接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部。1、范围2、位置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漠河东西渤黄朝鲜俄罗斯蒙古 为什么以东北地区为例讲述区域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不仅农业生产部门齐全,而且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
畜牧业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的农业为什么会有上述特点和地位?
这是由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东北大部分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四、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自然条件(1)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短(3—6个月);
年降水量为300—1000mm,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气候 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一年一熟春播、夏管、秋收喜凉作物4-10月制约东北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什么?
纬度高,热量不足。不利:
①作物品种有限,只能种植喜凉作物,北部不能发展种植业;
②作物的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春播秋收;
③春秋两季的低温冻害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④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防寒和饲料问题。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
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P61 思考有利:
①热量不足,作物的生育期长,营养积累多,品质优良;
②冬季寒冷,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品质优良;
③冬季寒冷,土壤中有机质、矿物质分解少,淋溶作用弱,
土壤肥沃;
④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了春旱,改善了土壤墒情。 东北地区受热量条件的限制,作物一年一熟且生长时间较长,因此农闲时间较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家庭副业、工业、商业、文化事业等,从而促进了农村的综合发展。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
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P61 思考(2)地形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如何分布?农业类型有何不同?地形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西部高原(呼伦贝尔高原)——畜牧业,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三大平原)——种植业(耕作业),
周围山地(三大山脉)——林业。东北地形类型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影响单产(3)土壤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土壤类型?如何分布?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土层深厚,有机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单产。东北地区的土壤有何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黑土: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世界三大黑土区
(1)中国的东北平原,黑土面积约103万km2;
(2)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20万km2;
(3)乌克兰附近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三大黑土区的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黑土地土地肥沃,这三大黑土区均为所在国家的重要的农业产品基地,因此,三大黑土区的垦殖指数均比较高。在各黑土区的开发垦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美国、乌克兰等地发生的"黑风暴"等。中国东北黑土区在近百年的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亦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这些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不仅是黑土资源的流失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如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收入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专家警告说,如果再不抓紧防治,“黑土地”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史名词。农业1.工业基础好2.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
方便3.开发晚,
人口密度小2、社会经济条件 利于大规模经营、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和种植技术有优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机械 化肥原 料农牧兴工
工促农牧 小结:地理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P62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
③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
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①土地资源广阔;
②光照充足;
③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
④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⑤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①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
的生长;
②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①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②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三、东北农业布局的特点 前面我们讲述了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东北各地的地理条件一样?
事实上各地的地理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1、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明显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高原、山地低于平原。P63 思考:
1、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热量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地形 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为什么大兴安岭东坡年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丰富。 读图思考:
1、如何读哈尔滨的海拔、降水和积温?
2、如何读海拔为800m处的降水和积温?
3、如何读积温为2200℃处的降水和海拔?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和部分林区草地玉米大豆、小麦水稻鹿茸、人参苹果梨柞蚕茧苹果 三河牛、
三河马东北红牛很普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由南向北逐渐增多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林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延边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辽南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松嫩平原西部2、三大农业区P-64 活动:1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P-64 活动:2①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②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四、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以上。
粮食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1、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生产上的突出特点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原因:地广人稀、 地形平坦且耕地集中连片
意义: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小麦: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小麦以春小麦为主。玉米:松辽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吉林省的玉米产量全国第一。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2)地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原因:地理条件内部分异
意义:有利于充分利于自然条件、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虽然东北的农业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但这样的农业生产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玉 米 带乳 畜 带棉 花 带小麦区亚热带作物带混合农业区小麦和林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美国农业的地区专业化生产⑤①②②③④⑥小麦区⑧⑦⑨P-66 活动(1)①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水平高,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②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产量高。(2)有。
①全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影响
粮食总量的增长,粮食供给紧张;
②东北人均耕地多,利于规模经营。(3)①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③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
食品基地。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山脉的名称:
A. ,B. ,C. 。
(2)写出河流的名称:
D. ,E. ,F. ,
G. 。
(3)写出平原的名称;
甲 ,乙 ,丙 。
(4)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 自然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
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较高;
国家政策支持。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可见其农业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问题。五、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危害人口激增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林开发强度高土地利用不合理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
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重点:
①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③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
基地。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3、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1)平原区 图4.13是东北平原区农业生态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以三江平原较为普遍的沼泽地为中心,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栽培业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的良性共处。(2)西部草原区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
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重点: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实施,
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西部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西部草原区,也离不开中部产粮区,这对中、西部有何意义?(3)山区 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重点:生产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小结: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3班P-68 活动1.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
2.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手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废水、滤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地回收利用。
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3.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 基上植桑,塘中养鱼,桑叶喂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这种生产方式成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因为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克服了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屎饲鱼)。笔记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2、社会经济条件:一、农业的区位因素二、地理条件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和部分林区草地玉米大豆、小麦水稻鹿茸、人参苹果梨柞蚕茧苹果 三河牛、
三河马东北红牛很普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由南向北逐渐增多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林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延边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辽南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松嫩平原西部三、农业布局特点1、地位:全国最大、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四、商品粮基地建设2、生产上的突出特点:五、农业发展方向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危害人口激增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3、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6班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知识结构地理条件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课堂小结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原理探索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请由这三幅图总结:
1、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布局特点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