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培优学案: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要点讲解+分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培优学案: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要点讲解+分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15 16: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要点整理】
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 和 ,后者由鼻 、 、 、 组成,对进入肺的气体起到 、 、 的作用。
呼气和吸气是依靠 和 等的活动而产生的。 收缩,肋骨 , 移升,胸腔体积 ,肺内压力 ,人就吸气;反之, 舒张,肋骨 , 回落,胸腔体积 ,肺内压力 ,人就呼气。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的 与 发生氧化反应所提供的。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过程: 。
【例题讲解】
1、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  )
A. 外界→咽喉→食道→肺
B. 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
C. 外界→鼻腔→气管→肺
D. 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那么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故选:D
2、人在呼气时胸部和膈发生的变化是( )
①肋骨向上向外运动②肋骨向下向内运动③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④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⑤胸廓扩大⑥胸廓缩小.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因此人在呼气时膈肌的变化是:;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如图所示:
故选B.
3、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一般生成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故选:B.
4、根据下图来回答:经数小时后,U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解:根据图示的装置可知:氧气被小白鼠 (?https:?/??/?www.baidu.com?/?s?wd=%E5%B0%8F%E7%99%BD%E9%BC%A0&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_blank?)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体系压强变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
故选:A?
5、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
(1)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A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瓶由于煮熟的种子,石灰水变化不大,因此B装置起到对照作用.
(2)图乙,为防止新鲜菠菜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应在黑暗或无光照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否则,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蜡烛熄灭,该现象不能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其他气体如氮气、二氧化氮等气体.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
(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同步练习】
基础篇
1.人体进行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与肋间肌、膈肌有关。下列会导致呼气的情况是(  )
A.膈肌收缩,肋间肌舒张 B.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
C.膈肌舒张,肋间肌收缩 D.膈肌舒张,肋间肌舒张
2.吃饭时大声说笑容易被呛到而发生危险,所以古人云“食不言”。原因是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有一个共同的器官是(  )
A.咽 B.口腔 C.鼻 D.气管
3.如图所示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  )

A.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2 B.1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C.痰形成的部位是6 D.呼吸系统包括1、2、3、4、5
4.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 B.乙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
C.乙是吸气过程,膈肌舒张 D.甲是呼气过程,膈肌舒张
5.人体的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不是鼻腔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的一项是(  )
A.鼻毛阻挡灰尘
B.鼻黏膜血管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C.鼻黏膜分泌黏液清洁和湿润空气
D.鼻细胞能进行气体交换
6.某同学为了探究呼吸作用的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装置,将它们放在靠窗口的准备台上,请你推测24小时后袋中气体最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甲塑料袋 B.乙塑料袋 C.丙塑料袋 D.丁塑料袋
7.某研究小组用同种的、萌发和煮熟的种子进行植物呼吸作用实验(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瓶中均放入煮熟的种子
B.甲、乙瓶中均放入萌发的种子
C.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D.乙瓶中的二氧化碳被煮熟的种子吸收了
8.有实验小组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如下操作:在一个500毫升的透明塑料瓶中装入大豆种子,然后密封,1小时后用装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的针简抽取瓶中的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发现并没有变混。下列分析和评价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设计不够完善,没有设置对照
B.石灰水没有变混说明不能用它来检验二氧化碳
C.石灰水没有变混可能是由于大豆种子呼吸作用弱
D.石灰水没有变混可能是实验时间短,产生二氧化碳少
9.取等量的两份新鲜菠菜和两只相同的广口瓶分别标号为甲、乙,将其中一份菠菜用沸水处理并放入甲瓶,另一份新鲜的菠菜放入乙瓶,同时置于温暖、封闭、遮光的环境中24h,将点燃并稳定燃烧的蜡烛迅速伸入两瓶中,蜡烛的燃烧变化是(  )
A.甲瓶中火焰变小,乙瓶中几乎不变 B.甲瓶中几乎不变,乙瓶中火焰变小
C.甲瓶中火焰变小,乙瓶中燃烧更剧烈 D.甲、乙瓶中变化都不明显
10.某同学要证明绿色植物具有呼吸作用,下列哪项是必须具备的?(  )
A.用被子植物做实验材料 B.选用金鱼藻做实验材料
C.在光照下进行实验 D.在黑暗处进行实验
提高篇
11.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氧气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参与
12.以温度为测量值,设置甲、乙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A. B. C. D.
13.如图为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效果会更好
B.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测氧气浓度的变化
C.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D.用此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时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4.将萌发的黄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一份装入甲瓶,另一份煮熟,冷却一段时间后装入乙瓶,并将两瓶密封。 24 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瓶,甲瓶中蜡烛很快熄灭,乙瓶中的依旧燃烧。 下列关于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煮熟的种子也可以进行微弱的呼吸作用
B.萌发的种子呼吸放出二氧化碳导致蜡烛熄灭
C.萌发的种子呼吸消耗氧气导致蜡烛熄灭
D.此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热量
15.把正在萌发的种子装在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装置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下图。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甲表示该装置中温度的变化,乙表示该装置中氧气含量的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出温度和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16.2017年2月14日,国家卫计委网站公布“2017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为192,死亡数为79.许多患者是通过呼吸道感染而患病的,患者持续高烧不退、咳嗽,严重时导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病毒到达患者肺部的旅程是:外界空气→   →   →   →   →   →   。患者的初期症状往往是咳嗽,这说明致病生物已达到   ,所以要及时治疗。
17.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   (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A.血液 B.肺泡 C.细胞 D.气管
(4)在呼吸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   ,胸廓扩大,气体就被吸入.
18.人体每时每刻必须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把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这一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的。图(一)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二)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A指的是   ,图(二)所示曲线中的   段表示人体吸气过程,请结合图(一)、图(二)完整叙述人体的吸气过程:   等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着   ,肺内气压降低,低于外界气压,于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图(三)中1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B端流到C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含量增加。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
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
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
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请分析回答:

(1)装置A可起到的作用是   ;装置B可起到的作用是   。
(2)标志着本探究活动成功的现象是   。
(3)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4)将整套装置放在暗室中的目的是   。
20.新鲜蔬菜堆放一段时间后就发热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新鲜蔬菜堆中热量的产生是否与蔬菜的呼吸作用有关。
(一)实验材料和器具
同种新鲜蔬菜若干,同型号黑色塑料袋、保温桶各两个,同型号温度计两支,棉线若干等。
(二)实验步骤:
(1)取两个黑色塑料袋,分别编号为甲、乙。
(2)甲袋放入一定量煮熟冷却后的蔬菜,乙袋放入   (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未做任何处理的同种新鲜蔬菜。
(3)往甲、乙两袋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并用线把袋口扎紧,记录温度计的初始读数。
(4)将甲、乙两袋分别放入两个保温桶中,并置于同一环境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三)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预期实验结果:
(Ⅰ)甲袋温度无变化,乙袋温度升高,则说明新鲜蔬菜堆中热量的产生与蔬菜的呼吸作用有关。
(Ⅱ)若甲、乙两袋温度无差异,则说明新鲜蔬菜堆中热量的产生与蔬菜的呼吸作用   。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实验设计中的两处空白补充完整:
a   ;b   。
(2)请你为该同学做出实验假设:   。
(3)将甲、乙两袋分别放入两个保温桶中,并置于同一环境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  变量。
(4)设计乙组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要点整理】
1、肺、呼吸道、咽、喉、气管、支气管、过滤、温暖、湿润;
2、膈肌、肋间肌、膈肌和肋间外肌、向上、向外、增大、减小、膈肌和肋间外肌、向下、向内、减小、增大
3、有机物、氧气、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同步训练】
D; 2.A; 3.A; 4.D; 5.D; 6.A; 7.C; 8.B; 9.B; 10.D;
11.A; 12.A; 13.C; 14.C; 15.C;
16.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气管和支气管;
17.B;较多的二氧化碳;对照;C;收缩;
18.膈肌;b﹣c;肋间肌、膈肌;扩张;二氧化碳;氧气;
19.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避免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0.等量;无关;等量;无关;新鲜蔬菜堆中热量的产生与蔬菜的呼吸作用有关;单一;进行对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