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15 16: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研究化学的一种方法—对比法;
【感情调节】
1、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在相同条件下,面粉 溶解在水中,而食盐、蔗糖 溶解在水中;
【自学】 自学内容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自学方法:阅读书本P16-1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及表格内容。
1、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 )溶解在 ( )中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阅读“小明的发现”做出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1: ;猜想2: ;猜想3: ;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溶质不同,溶剂相同
溶质(1g) 食盐 氢氧化钙
溶剂(5mL) 水 水
溶解情况
结论: 。
实验2:溶质相同,溶剂不同
溶质 食用油 食用油
溶剂 水 汽油
溶解情况
结论: 。
实验3:溶质、溶剂相同,温度不同
溶质/溶剂 3g硝酸钾/5mL水 3g硝酸钾/5mL水
温度 室温 加热
溶解情况
结论: 。
[得出结论]: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内因
外因
2、气体的溶解性,除了受溶质、溶剂性质影响外,还和 有关: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 而减弱,随 的增大而增强。
【活动与探究2】 自学内容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根据刚才的实验并阅读课本P18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温度一定、水的量一定时,可溶解的KNO3的量 。
2.用水量越多,溶解的KNO3 。
3.温度升高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KNO3 。(多数物质与之相同)
小结:在 下、 里,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活动与探究3】 自学内容三、【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改变温度的实质是 。
小结:当温度或溶剂的量等条件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具有确定的意义。
智者加速: 反思提升: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2、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吗?
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同种溶质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 比不饱和溶液浓(用 “一定” 、“不一定”填空)。
课后作业:
1、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倒出溶剂 D.加入溶质
2、20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 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此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 )
A.增加5 g B.为25 g C.为20 g D.无法确定
3、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4、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5、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溶液中 ( )
A.溶液质量增加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质质量分数增加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7、室温时,从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 )
A、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 B、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C、硝酸钾质量没变 D、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没变
8、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9、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一瓶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NO3晶体,晶体仍能全部
溶解。对此,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原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加入晶体后,溶液的质量变大
C.加入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加入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0、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11、 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30℃的不饱和溶液 B、30℃的饱和溶液
C、90℃的不饱和溶液 D、90℃的饱和溶液
12、 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要使弹簧秤读数保持
不变,在恒温条件下,可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悬挂物不参与反应)( )
A.同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 B.水
C.硝酸钾晶体 D.氯化钠晶体
13、在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0C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40C时,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A的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质量分数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室温下,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
14、 小明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取出一杯4℃的澄清石灰水,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4℃时该石灰水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该石灰水4℃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室温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1.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_________、 、 _三个因素有关。
②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
2.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
3.如图在三只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然后依次加入30克、40克、50克蔗糖,用
玻璃棒充分搅拌溶解,最后情况如图,
请你判断: 中溶液一定饱和,
中溶液一定不饱和; 中和 中的
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4.如右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
说明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 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称读数___________;
(2) 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读数_________ __;
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___。
知者加速: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相同组成的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
甲 乙 丙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g 2 2 12
试根据此计算:(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
(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A B C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