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氧化与燃烧》(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2《氧化与燃烧》(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15 18:10: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3.2《氧化与燃烧》
课题 氧化与燃烧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下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氧化反应的含义。 2. 理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 3. 了解剧烈氧化、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 4.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火灾自救讨论使学生掌握自救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培养安全意识。
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难点 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与许多物质(非金属、金属单质等)发生反应。 讲述: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完成P、Fe、C、S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 复习引入、巩固知识
讲授新课 思考:说说身边的氧化现象? 思考与讨论:你能从反应的剧烈程度将上述氧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教师补充: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之一:燃烧 1、定义: 把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称为燃烧 思考:你能列举一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燃烧的实例吗? 活动: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杯口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如图3-28所示,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29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要加热多久才能开始燃烧?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讲述:着火点 剧烈氧化之二:爆炸 现象:发热、发光、巨响! 实质: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 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和是否气态生成物产生。 思考: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 思考与讨论:1.爆炸虽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它也能为人类服务,你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 思考与讨论: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 缓慢氧化之一:自燃 自燃: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思考与讨论: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思考: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来灭火? 教师总结灭火的方法 讲述:人类利用燃烧放出热量来取暖、煮熟食物、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 其他化学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吗?有没有能使反应物温度降低的化学反应呢? 活动:1.将一段镁条(Mg)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稀 HCl),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2.用研钵将约20g氢氧化钡[Ba(OH)2]晶体磨成粉末,倒入小烧杯中。在一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g氯化铵[NH4Cl]晶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思考与讨论:化学能与热能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那么化学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能进行相互转化吗? 总结:化学变化不仅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重排,还有能量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尝试分类,其中的天然气燃烧、蜡烛燃烧、爆炸等变化剧烈,容易觉察。既发热又发光。 其它的变化缓慢、短期内不易觉察只放出少量热、不发光。 思考讨论 学生完成活动 得出:燃烧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学生总结燃烧三要素: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学生总结:轮胎爆胎、高压锅爆炸 (物理变化)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火灾自救 学生总结:1、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金属与酸反应等…… 2、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等……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一、氧化反应 1、定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分类 3、着火点 4、燃烧三要素: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与火灾自救 三、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氧化与燃烧》练习
1.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2.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剧烈燃烧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发生爆炸
3.当发生火灾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高楼起火跳楼逃生 B.先找贵重物品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乘坐电梯逃离
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D )
①可燃物 ②助燃剂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篝火晚会时,为使篝火燃烧更旺,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把木柴压紧一些 B.降低柴火周围的温度
C.把柴火架空一些 D.设法降低柴火的着火点
6.小明在家烧柴火煮饭,他往灶膛里塞满木柴,结果燃烧不旺,这说明要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  )
A.木柴要充足 B.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要有充足的氧气 D.燃烧时间更长一点
7.炒菜时因火力太大引起油锅起火,可采取的灭火措施为(  )
A.盖上锅盖 B.往油锅内倒水 C.往锅内倒沙 D.用灭火器灭火
8.有下列说法: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
9.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促进燃烧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烧锅炉是将煤加工成粉末,并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内鼓入空气
B.烧柴时把柴棍支起来
C.增加柴草的用量
D.设法提高氧气的含量
1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12. 把下列各项的标号填入以下空格中。
A.自燃 B.缓慢氧化 C.燃烧 D.爆炸
(1)在人的呼吸作用和食物腐烂过程中都包含着 。
(2)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会不断放出热量。柴草、秸秆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会引起 。
(3)把系在细铁丝上的木柴点燃后,等木柴快燃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 。
(4)混有汽油蒸汽的空气接触明火时就有 的危险。
13.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
14.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图A、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薄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以上均填字母)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4)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1 如图甲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 如图乙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5.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弹飞。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件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1.B 2. C 3. C 4. D 5. C 6. C 7. A 8. C 9. D 10. C
11. A
12. (1) B (2) A (3) C (4) D
13.小木棒的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14. (1) 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或氧气),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AB C。
(3)图B
(4) 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5. (1)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2)①②
(3)严禁烟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2《氧化和燃烧》
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非金属、金属单质等)发生反应。
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新知讲解
说说身边的氧化现象
苹果变色
食物腐败
天然气燃烧
蜡烛燃烧
爆炸
铁生锈
橡胶老化
动植物呼吸
酿酒
你能从反应的剧烈程度将上述氧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思考与讨论: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变化剧烈,容易觉察。既发热又发光。
变化缓慢、短期内不易觉察只放出少量热、不发光。
剧烈氧化之一:燃烧
1、定义:
把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称为燃烧
思考:你能列举一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燃烧的实例吗?
燃烧的条件
活动:
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杯口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如图3-28所示,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有充足的空气(氧气)
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29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要加热多久才能开始燃烧?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达到一定温度
燃烧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燃烧达到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物质燃烧所需到达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着火点:
不同物质着火点是不同的。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着火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着火燃烧。
燃烧三要素
一是有可燃物;
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
现象:
实质:
发热、发光、巨响!
取决于:
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和是否气态生成物产生。
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
轮胎爆胎
高压锅爆炸
(物理变化)
剧烈氧化之二:爆炸
思考:
思考与讨论:
1.爆炸虽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它也能为人类服务,你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
2.春节放鞭炮是爆炸吗?你对放鞭炮怎么看法?
是爆炸!
鞭炮中含有硫等物质,污染空气。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
思考与讨论:
自 燃:
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粮食、麦秆、煤炭、擦拭机器的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空气不流通就会引起自燃。
缓慢氧化之一:自燃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爆 炸
燃 烧
呼吸作用
金属生锈
自 燃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
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思考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
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来灭火?
灭火:消除燃烧发生的任何一个条件
1、灭火的措施
(1)隔离法:
移走(或隔离)可燃物。
挖隔离带
(2)窒息法:
隔绝氧气(或空气)
(3)冷却法:
将外界的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思考与讨论:
1、水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来灭火?
水能灭火,但也不是万能的,用水灭火也有一定范围。以下四种火灾不能用水灭火。
(1)比水轻的易燃液体火灾,如汽油、煤油。
(2)容易被损坏的物体,如图书、精密仪器。
(4)对于高压电器火灾。
(3)与水起化学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或产生大量热能的物质,如、钾钙钠金属和电石。
2、油库着火应怎样灭火?
油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
不太严重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来灭火。严重
的请消防队进行扑救。
3、当电器或电线燃烧着火时,应当如何灭火?
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来灭火,不能用水。
灭火器的使用
②手握住软管
①拔开保险鞘
③控制好距离
④对准火根部
⑤压下手柄喷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灭一般固体、油气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
扑灭木材、棉布失火
注意事项:
如果是泡沫灭火器在压下手柄前需要上下摇晃,而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要将手抓在喷头的金属接点处以免导致手部冻伤。
常见的几种灭火器
火灾自救
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然后拨打“119”报警求助。
如果火势扩散,应尽快通知其他人设法离开现场。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能乘电梯。沿途要关上防火门,以减低火势及烟雾蔓延速度。
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被困室内时,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
不能离开
思考与讨论:
下面两幅图中都有燃烧这一化学反应,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放出热量
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人类利用燃烧放出热量来取暖、煮熟食物、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
其他化学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吗?有没有能使反应物温度降低的化学反应呢?
活动:
1.将一段镁条(Mg)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稀 HCl),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感觉到热
2.用研钵将约20g氢氧化钡[Ba(OH)2]晶体磨成粉末,倒入小烧杯中。在一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g氯化铵[NH4Cl]晶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玻璃片粘在烧杯底部
该反应吸热
该反应放热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1、放热反应:
如: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金属与酸反应等……
化学能
热能
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吸热反应:
如:
氯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等……
化学能
热能
思考与讨论: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那么化学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能进行相互转化吗?
将锌片和铜片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电流表指针的转动情况。
蓄电池放电
蓄电池充电
化学能
电能
电能
化学能
化学能
电能




构成物质的微粒重排
不同化学变化的能量的变化是不同的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通常表现为热、光、电等
总结:
课堂练习

B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下列能量转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与盐酸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原电池放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烟花燃放,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C
拓展提高
把下列各项的标号填入以下空格中。
A.自燃 B.缓慢氧化 C.燃烧 D.爆炸
(1)在人的呼吸作用和食物腐烂过程中都包含着 。
(2)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会不断放出热量。柴草、秸秆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会引起 。
(3)把系在细铁丝上的木柴点燃后,等木柴快燃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 。
(4)混有汽油蒸汽的空气接触明火时就有 的危险。
B
A
C
D
课堂总结
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将本节课的知识呈现出来。
板书设计
一、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1、定义:
2、分类: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爆 炸
燃 烧
呼吸作用
金属生锈
自 燃
物质燃烧所需到达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3、着火点:
4、燃烧三要素:
一是有可燃物;
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二、灭火与火灾自救
(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
2、灭火器的使用
3、火灾自救
三、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3、不同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大小是不同的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通常表现为热、光、电等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题3.2《氧化与燃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