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国版)第七章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3)——中和反应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国版)第七章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3)——中和反应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18 17: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常见的碱(3)——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初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质,能准确判断所给反应是否是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导学过程】
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根据你的生活常识,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 等物质。
【学生实验】
1.向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有无变化,氢氧化铜与硫酸是否发生反应了? ;化学方程式
2向有氢氧化铁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变化,氢氧化铁与盐酸发生反应了吗?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倒入少量的稀盐酸,观察有无变化? ;
【问题发现】怎样设法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一般思路是怎么样呢?书本活动与探究
【交流与讨论】
1.在[实验1]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
3.在【实验1】中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 ? ;
4.在反应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什么? ;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2】用倾倒方法取【实验1】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 用另一支胶头滴管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 滴加NaOH溶液后, 溶液变为 色。
【交流与讨论】滴加NaOH后,此时溶液呈 性,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3】用玻璃棒蘸取【实验1】所得的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 加热蒸发,观察实验现象。 玻璃棒上出现 。
【交流与讨论】这种固体是什么?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产物是 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问题呈现】能否从微观角度来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质呢?
【交流与讨论】
1.在【实验1】中,当滴入的盐酸较少时,溶液呈什么颜色?这又说明了什么?溶液显什么(酸、碱、中)性? 。
2.当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呈 性。此时反应后溶液中pH= 。
3.在【实验1】中,当滴入的盐酸恰好使烧杯中溶液变成无色时继续滴加一些盐酸,溶液为什么颜色?溶液显什么(酸、碱、中)性? 。
【归纳1】中和反应概念: 。
【实践活动1】下列哪些是属于中和反应?为什么?
(1)CO2 + 2NaOH = Na2CO3 + H2O (2)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3)3Fe(OH)2+10HNO3 ==3Fe(NO3)3 +8H2O +NO↑
(4)H2SO4 + Ba(OH)2 = BaSO4 ↓+2H2O
【归纳2】中和反应通式: ,此类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
【归纳3】中和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实践活动2】书写化学方程式:
(1)NaOH + H2SO4 — 2)Ca(OH)2 + HCl —
(3)NH3·H2O + HNO3— (4)Fe(OH)3 + HCl—
【实践活动3】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6g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所得的结论的依据是否科学?   (选填“科学”或“不科学”),理由是:   。(2)根据本实验的目的,请你改进他的实验操作。 。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交流与讨论】P48书本填写
【思考1】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之后,林林在实验室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少量稀盐酸欲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1,向A1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则说明A1显__________性;
(2)取少量稀盐酸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溶液A2,向A2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A2显_____________性;
综合(1)和(2)可知,A1的pH______________A2的pH(选填“>”、“<”或“=”)。
【检测作业】
1. 在36.5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中逐渐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1)要是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 ,此时,石蕊试液显 色,所得溶液的pH 7,溶液中的溶质是 ;
(2)若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35g,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液的pH 7,石蕊试液为 色;
(3)如果加入量为45g,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液的pH 7,石蕊试液
为 色。
2. 做馒头的面团发酵过度会发酸,要除去酸味,可在面团中加入 ( )
A.氢氧化钠 B.氧化钙 C.碳酸钠 D.氯化钠
3. 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中和反应要放出热量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
C.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D.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0
4. 一般来说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经测定某土壤的pH为5.5,若要改变它,应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 ( )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氯化钠 D.盐酸
5. 下列物质中,能跟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
A.Fe B.Ba(NO3)2 C.Na2CO3 D.NaOH
6. 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 (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被红蚂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 + H2SO4 = Na2SO4 + H2O
7. 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若用氨水(NH3·H2O)中和,就能得到氮肥硫酸铵(NH4)2SO4],该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8. 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10.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
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11.某化工厂发生硫酸泄漏事件,为了减少硫酸对环境的污染,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措施,在泄漏的硫酸上面喷洒了一种化学试剂。你认为这种试剂可能是 ( )
A.熟石灰 B.硫酸铜 C.食盐 D.干冰
12.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
13.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14.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钠,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
A.盐酸 B.酚酞 C.二氧化碳 D.硫酸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凡电离时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都称为碱B. 燃烧都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合反应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D.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6.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7.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反应终点问题:
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已恰好完全进行?
小红说: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若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小凤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
18.向50.0g 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
(1)求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求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


1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Fe2+、OH-、SOB.H+、Na+、HCO C.NH、H+、NO D.K+、H+、MnO
20.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21.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乙同学猜想是CaCO3;你认为是_______。【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_______保存熟石灰。
【导学后记】

Cl-

Cl-

H+

H+

OH-

OH-

Na+

Na+

H2O

H2O

Cl-

Cl-

Na+

Na+



PAGE



4
自强开智 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