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4《植物的多种繁殖方式 》 北京课改版(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4《植物的多种繁殖方式 》 北京课改版(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22 14: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植物的多种繁殖方式
第一节 繁殖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 繁殖的方式
第三节 有性繁殖 任何植物,不论是低等的或是高等的,是结构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它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周期,包含着两个互为依存的方面:一是维持它本身一代的生存;另一个是保持种族的延续。
所以植物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就是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 繁殖的概念繁殖的意义繁殖:是生物产生后代的现象。是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生命现象之一。
繁殖的意义
增加个体数量,扩大生活范围
繁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选择产生了植物的多样性
人工繁殖可获得优良品种
第二节 繁殖的方式
(1)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后发育成新个体。
(2)生殖:由母体产生生殖细胞,发育为新的植物体。(前者为本代,后者为下一代)
A、无性生殖(孢子生殖)生殖细胞(孢子)不需要两性结合,直接发育为新的植物体。以孢子进行繁殖是藻类、菌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B、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两性配子或精和卵),彼此融合形成合子(或称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的植物体。
二、被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一)、营养繁殖
1、自然营养繁殖:植物体在自然情况下,不经人工辅助,就产生新的植株。
如:借助块根(甘薯、大丽菊)、鳞茎(洋葱、百合、水仙、蒜、风信子、朱顶红等)、块茎(马铃薯、菊芋、花叶芋等)、球茎(慈姑、荸荠等)、根状茎(竹、藕、姜、白茅等)、根蘖(洋槐、白杨等)、匍匐茎(草莓、狗牙根等)
有些长期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有性生殖器官退化,不能发生作用。营养繁殖不仅可以达到繁殖的目的,还能克服种子萌发力弱,寿命短,或是用种子繁殖需要经过较长的幼年期,使开花结实有所推迟等缺点。 2、人工营养繁殖:是经过人工的辅助,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的营养繁殖,如分生繁殖、扦插、压条、嫁接、组织培养等。
(1)分离繁殖(division)
由植物体的根状茎、根蘖、匍匐茎等长成的新植株,人为地加以分割,使与母体分离,分别移栽在适当场所任其发育长大的方法,称为分离繁殖。
分离繁殖移栽的新植株,一般是已经成长了的小植物体,所以成活率很高。 多种木本植物的繁殖是采用根蘖进行的,由这些植物根部长出的不定芽发展为萌蘖枝,再把它们连同母根的一段,及时移栽,即可长成新植株。
我国杉木的繁殖和杉木林的更新,是利用由砍伐过的树干基部,或由老根产生的不定芽所形成的新苗来实行的。
其他如苹果、樱桃、银杏、香蕉、小麦、水稻等,也可采用分离法繁殖。
(2)扦插(cutting)
剪取植物的一段带1—2个芽的枝条、一段根或一张叶片,插入湿润的土壤或其他排水良好的基质上,经过相当时间以后,可以从插入的枝段、根段的切口处或叶片上长出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上长出不定根,并由原来的芽体,或新长成的不定芽发展为新个体。
扦插选取的材料、时间,依植物种类而异。通常扦插是用枝来进行,有些植物可进行根插,如蔷薇、梨、苹果、无花果、合欢树、橡胶草、漆树等,或用叶扦插,如秋海棠、柠檬、柑橘等。 对于后一类插条可以先通过药剂处理,如把插条浸入0.01—0.001%的高锰酸钾溶液,2%的蔗糖溶液或不同浓度的一些生长素[如2,4-D,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或等量IBA和NAA溶液的混合液]的溶液内若干小时,然后再插入土中,对加速不定根的成长有显著效果。研究证明,维生素B1对促进不定根的发生也有很大作用。某些矿质营养的使用,如有机或无机含氮物质、硼等,对促进生根也有显著作用。
扦插的枝条需按插条在原来植株上的正常位置插入土中。
一般情况下,取自植株基部的枝条较取自上部的成活率高;就一个枝条而言,又以中、下部为优,因为枝条的中、下部发育较好,贮藏物较丰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亦较高。取自健壮、年幼的枝条比老枝成活率要高。
单子叶植物的插条难于生成愈伤组织,不定根不从茎上生出,而由基部叶腋中的芽长大再生根,成为新的植物体。
(3)压条(layering)
与扦插的不同点是在新植株生成不定根后,再从母体上割离栽植,所以成活率极高。
压条繁殖常用于生根比较缓慢的植物种类,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在天气转暖,雨量充沛的早春季节进行。 枝压是指从需要压条的植物体上,选取靠近地面的枝条,轻轻弯下,以能碰到地面为准。枝条在埋入土壤之前,可先在枝条上割掉半圈树皮,再将枝条的割皮处压入土中,上面覆以松土,单留枝条带芽的末端露出土面,同时须经常使覆土保持润湿。经过相当时间,待压埋的枝条在割皮处拥积大量养料,生成不定根,枝条上部的芽体和枝叶也正常开展生长,便可将枝条从母体上分离出去。
葡萄、悬钩子、连翘、茶等植物,常用这一方法繁殖。
(4)嫁接(grafting)
将一株植物体上的枝条或芽体,移接在另一株带根的植株上,使二者彼此愈合,共同生长在一起,这一方法称为嫁接。
保留根系的、被接的植物称为砧木(stock),接上去的枝条或芽体称为接穗(scion)。选作砧木的植株一般具有耐寒、抗病、对土壤适应性大、营养生长强盛等特性,或者利用根系的影响,提早开花。 两者接合时,两个伤面的形成层互相靠拢紧贴,各自增生新细胞,形成愈伤组织(callus),并分化出形成层,产生维管组织,将二者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
嫁接能否成功,决定于嫁接技术与接后管理,尤其重要的是嫁接植株间的亲缘关系。一般而言,亲缘关系越近越易成功,如品种间嫁接最易,种间较难,属、科间更难。此外,木本植物的嫁接要比草本、藤本的容易,双子叶植物嫁接比单子叶植物困难要少。
嫁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靠接 将需要嫁接的二个植物枝条彼此靠拢,各在相对一侧削成切口,作为接穗的枝条,在切口相反的一侧需带有芽体,然后贴紧,缚好,涂蜡,待接活后,将接穗的枝条从原植株上剪下,同时剪去砧木上都不需要的枝条即成。
②枝接 利用植株上一段带芽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上去,称为枝接。接穗的枝条如果和砧木的茎干同样粗细,可采用全接法。全接的接合处可削成互相嵌合的舌状或马鞍状;如果接穗枝条比砧木细小,不能在二个切口面完全愈合,可采用切接或劈接法。
③芽接 接穗是枝条上的芽体。进行芽接时,先在砧木茎干上划一“T”形的接缝,深仅及皮层,并用嫁接刀在切缝处挑开皮层,同时将接穗枝条上的腋芽用刀削下,保留芽下一小部分皮层和木质部,再修剪成盾形,切去芽下方的叶片,仅留一小段叶柄。然后把盾形的接芽嵌入已割开的砧木皮下,使接穗的芽体正好在砧木切缝正中央的位置,以绳或麻皮扎紧,待愈合后即成。
(5)微繁殖(micropropagation)类似于扦插繁殖,但微繁殖是室内特别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在试管中(in vitro)无菌的培养基上进行的。
培养基以藻胶为支持介质,以无机盐的形式,加入大量元素如氮、磷、钙和铁;加入蔗糖作为碳源;微量元素则有维生素、生长调节素等,调节pH值,经过高压灭菌后接种培养。
接种材料称外植体(explant)。外植体必须无病菌感染,经过严格消毒而又不杀死植物组织,才能移入培养基。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的外植体形成数量很多的无根苗。将这些无根苗在无菌操作下切割分离,转移至能促进无根苗生根的培养基,培育出完整的试管苗。(二) 有性生殖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通过繁殖器官花的结构,产生雌雄两性配子——卵和精子,在经过受精作用后来完成繁殖的目的。
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配子的融合来完成繁殖的作用,是繁殖方式中的进步形式。
二配子彼此融合时,它们相互同化,成为一个新生的细胞——合子,再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成为新个体。
  有性生殖的配子,可以是从不同生活条件下生长的两个个体,或是在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上形成。所以,配子所带的遗传性可以不尽相同,融合后形成的合子以及以后发展的新个体,也就包含了两性配子所带来的遗传特性,因此,新的个体更富于生活力,更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配子生殖
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多见于低等藻类
卵式生殖,多见于高等植物
其他方式(藻类等低等植物中):接合生殖;配子囊交配;体细胞交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