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课件 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课件 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1 11:1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诤友到对手
胡适(1891—1962)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梅光迪(1890—1945)著名文学家
得师固难,得友亦难。正可藉以他山之助,以长补短,彼此借镜耳。
种花喜种梅,初不以其傲,欲其蕴积久,晚发绝众妙。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鲁迅
辜鸿铭
钱玄同
李大钊
刘半农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北大校长蔡元培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吴宓
胡先啸
刘伯明
梅光迪
应有自信之精神,应注重自得;应具知识的贞操;应具求真之精神;应持审慎之态度。——刘伯明《学者之精神》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陈独秀《敬告青年》
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
——《学衡》








革故鼎新
温故知新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何为德先生、赛先生?
德先生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
赛先生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近代中国有没有试行过民主?结果如何?
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是什么态度?




中国万数千年君主专制之国,而其试行民主制度也,甫十四年,故大多数人民心理,绝无民主国家主人翁之心理。——柳诒徵《选举阐微》




靠不住的
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
——吴虞《吃人与礼教》

何为旧道德?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救也;否定教权,求宗教之解救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救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陈独秀《敬告青年》
何为新道德?
即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
即男女平等、独立、自由人权的资产阶级道德




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如何革旧道德,鼎新道德?
打孔家店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点也。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道德本无新旧,真正之道德任何风俗社会中皆可行之……数千年孔孟诸哲所示孝悌、仁义、惧独、省身、诸义实足赡用无穷。——邵祖平《论新旧道德与文艺》
学衡派如何看待新旧道德?




为何要进行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形式: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内容:推倒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惟有从保存文言提倡国诗入手。
——吴宓:《空轩诗话》




此志形式上之特点,为(一)除小说戏剧纯用文言,不用白话;(二)不用新式标点,只用旧式圈点。至其内容,则介绍西洋思想,翻译西洋文学名著,与整理国学、阐明道德重。——吴宓《学衡》
学衡派如何看待新旧文学?
“人闲天又凉”,老梅上战场。
拍桌骂胡适,说话太荒唐。
说什么中国应有“活文学”!
说什么“须用白话做文章”!
文字哪有死活!白话俗不可当!
......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呵呵大笑。
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
......
出几个白话的嚣俄,
和几个白话的东坡,
那不是“活文学”是什么?
那不是“活文学”是什么?
足下以俗语白话为向来文学上不用之字,骤以入文,似觉新奇而美,实则无永久价值。








激进
中庸
民主科学
民主难行
新道德
道德无新旧
新文学
保存文言
pick?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1924年北京大学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两个表格的变化,体现出什么?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根据材料,比较两位女性遭遇的异同。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的故事。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彩……
《大公报》报道了一位李淑欣女士的故事。当李幼年时,其父即为之订亲。但后来未婚夫死了,她父母本来是从礼教上考虑,要她守望门寡的,但又从经济上考虑,让她改配一个姓彭的有钱人家,她因而反抗出走。李在其启事中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冲破礼教束缚
其时,老师辈的《新青年》群体、学生辈的《新潮》群体、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等众多派别与群体皆“披心而噭,其声昭明”......中国思想界在短短七八年间,能就如此众多理论展开极为广泛的讨论,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人类历史上也少有出其右者。——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各种思潮涌现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的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今日说到新文化运动,最多提到的是所谓“德先生”和“赛先生”。其实新文化运动真正改变历史的地方,是我们正在使用的白话文......这是至少三千年以上的一个大转变。——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材料反映了什么的转变?

1912-1919 13.4%

1894-1912
5%
1920-1929
4.7%
民族工业春天
夹缝中求生存
过山车式波动

1912年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2年破坏责任内阁,大权移集总统府;
1914年,解散国会;
1914年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年袁世凯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拜,恢复旧制,决定把1916年改元“洪宪”元年。
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
军阀割据形势表
1912年,民国教育部明令全国各中小学校,废止谈经和拜孔之礼。
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祭孔朝圣。12月23日又到天坛按封建帝王礼仪举行祭天大典;
1915年2月通令全国学校恢复尊孔读经
经济发展之艰难
政治进化之艰难

民族救亡之艰难
思想启蒙之艰难
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乃为世界实践道德家所同尊。
——陈独秀《孔子与宪法》
(西洋文化与吾国之国粹)可兼蓄并收,相得益彰,诚能保存国粹又能昌明欧化、融会贯通,则学艺文章,必多奇光异彩。
——吴宓《论新文化运动》
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 ——吴虞《致陈独秀》
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与孔子》
中西并蓄,保存国粹
并非全盘反传统,只为“勇猛”反封建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周以后中国迭有盛衰,而文化自信尚能维持和延续。而晚清,不过在沿海被打败,就逐渐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很多中国人或就因为近代一度的屈辱,遂忘却了几千年曾有的荣光……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所谓泱泱大国,从上到下,都要有从容之风。
——罗志田《从文化看复兴与崛起》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