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22 16: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综合复习以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氧气制取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四种方法都是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制取O2 B.?己等质量的四种反应物,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最多 C.?反应时加入的MnO2不能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 D.?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最佳方法是H2O2分解制取O2
2.1.69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⑥??????????????????????????????B.?①②⑤??????????????????????????????C.?①③⑥??????????????????????????????D.?①④⑥ 
3.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4.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B.??????????????C.??????????????D.?
5.已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6.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B.????????????????C.????????????????D.?
7.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B.?2:1????????????????????????????????????C.?4:1????????????????????????????????????D.?5:1
8.“节能减排,我有责任”.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节约原则的是(  )
A.?甲同学做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后,把多余的金属回收 B.?乙同学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 C.?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去组装仪器 D.?丁同学用废弃的包装药物胶囊的铝塑板凹槽替代试管,进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
9.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
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
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约为24mL;
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2个???????????????????????????????????????B.?3个???????????????????????????????????????C.?4个???????????????????????????????????????D.?5个
10.某同学对化学反应A2+3B2=2C的理解错误的是(?? )
A.?C的化学式为AB3????????????????????????????????????????????????B.?若a克A2完全反应生成b克C,则同时消耗(b-a)克B2 C.?若m克A2和n克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克C??????????D.?若A2和B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和y,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
11.有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16g,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157.2g,则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7.3%???????????????????????????????????B.?9.7%???????????????????????????????????C.?14.6%???????????????????????????????????D.?20%
12.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③⑤????????????????????????????????D.?②③⑥
13.有反应A+2B=C+3D,已知6克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克C和7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80??????????????????????????????????????B.?80克??????????????????????????????????????C.?40??????????????????????????????????????D.?40克
1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5.如图为蔬菜大棚内一天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一天当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 )
A.?0点???????????????????????????????????B.?6点  ???????????????????????????????????C.?12点???????????????????????????????????D.?18点
16.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③实验结束后,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可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仅①②????????????????????????????????B.?仅①③????????????????????????????????C.?仅②③????????????????????????????????D.?①②③
17.有关催化剂在化学反应时以及反应前后的情况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质量变小 ②质量不变 ③化学性质改变
④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⑤能加快反应速率 ⑥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记添加二氧化锰,会使氧气的生成量减少 ⑦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A.?①③????????????????????????????????B.?②④⑤⑥????????????????????????????????C.?②④????????????????????????????????D.?②③⑤⑦
18.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19.如图所示,如果甲是H2O和CO2 ,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呼吸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 , 丁是光合作用 B.?乙是光合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 , 丁是呼吸作用 C.?乙是呼吸作用,丙是H2O和CO2 , 丁是光合作用 D.?乙是光合作用,丙是H2O和CO2 , 丁是呼吸作用
20.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的保护气 B.?氧气用于潜水、气焊、急救都利用了它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可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一种污染物
二、填空题
21.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22.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________?。
23.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________。
(2)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_℃左右。
(3)当温度在35 ℃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________毫克。
(4)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
24.康康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________;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答出2条即可).
25.如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1]________,[2]________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________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________。
(3)图乙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________含量增加。
(4)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3]________应处于________状态。
26.?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实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实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NaC1,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SO2 , 待反应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TeOSO4+2SO2+3XTe↓+3H2SO4 , 则X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控制NaC1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试验,数据如下:
实验
温度/℃
反应时间/h
粗蹄沉淀率
a
65
3.0
65.0
b
80
3.0
98.9
c
80
2.0
98.9
d
90
2.0
97.0
①该小组研究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 ②实验a和b的目的是________ . ③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h.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设计对比实验,选择的反应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填选项).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
三、解答题
27.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求: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每片钙片实际钙含量.说明是否与标注相符?
(3)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8.某同学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已知Fe+SFe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硫粉的质量(克)
16
32
32
铁粉的质量(克)
28
28
56
硫化亚铁的质量(克)
44
44
88
(1)第二次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从上表可知,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是________。
(3)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克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________?克?能生成硫化亚铁________?克 。
29.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的结晶水(即x后面的H2O)的含量,做下列实验,将硫酸铜晶体放在坩埚里加热,至不含结晶水,测得数据见右表。求:
物质
质量(克)
坩埚+硫酸铜晶体
45.5
坩埚+无水硫酸铜
36.5
坩埚
20.5
(1)反应生成水________克。
(2)请计算出x的值。
30.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称取 15g 该样品,和 3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加热时间与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15
14.5
13.2
13.2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氯酸钾完全反应的时间是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3)求:15g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3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我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___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作用.
32.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CO2)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
33.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
(1)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是________(写出一点);
(2)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
34.衢州菁才中学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三套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环保,因为两装置都能防止产生的__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
(2)图2装置中的气球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图3装置中的________两处(用“a、b、c”表示)的现象,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D 4.【答案】 A 5.【答案】A
6.【答案】 D 7.【答案】 D 8.【答案】 C 9.【答案】 C 10.【答案】 D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 C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 B 17.【答案】C 18.【答案】 B 19.【答案】 B 20.【答案】A
二、填空题
21.【答案】(1)催化 (2)d→e→b(→c) (3)①②④
22.【答案】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23.【答案】(1)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积累有机物 (2)20(3)0 (4)晚上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4.【答案】CO2+H2O=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5.【答案】(1)肺;呼吸道(2)一;气体交换(3)二氧化碳;氧气(4)膈肌;收缩
26.【答案】H2O;温度;反应时间;比较相同时间,不同的反应温度对粗碲沉淀率的影响;80℃;2.0h;A
三、解答题
27.【答案】(1)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10+50g-64.5g=5.5g (2)设10片片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 ? ?? ?? ? ? ? ? 44 ? x???? ? ?????? ? ? ???? ? ? ?? 5.5g
,x=12.5g;
每片中钙含量是:12.5g× ÷10=0.5g<0.6g,实际钙含量与标注不相符. (3)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 ? ? ?? ???? 73???????? ? ? ? ? 44 ??? ? ? ? ?? ? y?????????? ? ? ?? 5.5g
,y=9.125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8.【答案】(1)符合
;参加反应的硫粉和铁粉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亚铁的质量 (2)7:4 (3)84;132
29.【答案】 (1)9 (2)由表格中的数据,硫酸铜的质量为35.5g-19.5g=16g,
则 ,
????? 160?????????????? 18x
?????? 16g?????????????? 9g
x=5.
30.【答案】(1)t3 (2)4.8g (3)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4.8g
??
?x=12.25g
答:15g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四、实验探究题
31.【答案】(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乙 
;二氧化碳  (2)黑暗 ;光合作用  (3)蒸腾
32.【答案】 (1)C(2)CO (3)增大发热剂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4)铁生锈可以耗尽氧气,而磷、碳在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程度时无法继续燃烧
33.【答案】(1)红磷量少,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等 (2)误差少或无污染
34.【答案】 (1)P2O5 (2)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中,从而避免污染环境 (3)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