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走向整体的世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21 10: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走向整体的世界整体认识本课内容电气时代的来临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连接为一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美国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你能列举一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继续应用的发明吗?原因前提:条件市场:技术:资本: 劳动力: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直接推动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明和应用: 钢铁工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产业的发展: 中心:标志:成就美国和德国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电气时代 钢铁时代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 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特点新通迅手段的发明:电话 电报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棉纺织---轻工业 18S60年代—19S中期
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1866--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0多年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同时开始于几国英国—法美—德俄日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交叉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明和应用: 钢铁工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产业的发展: 中心:标志:时间:成就美国和德国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66年电气时代 钢铁时代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 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特点多国同时进行,速度快,规模大从重工业开始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俄国和日本)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可以产生电流这是一张作于巴黎一次展览会上的速描。从小孩到老太太都在排队听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爱迪生和他改进的留声机。为了改进这架留声机,爱迪生一连五天没有睡觉。(摄于1888年)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电影放映机“99%的汗水+1%的灵感=天才的成功” --爱迪生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举办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高320米、重9000吨、由18000多个钢制构件和数百万个铆钉组装而成。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
80万吨,
1900年增加到
2000万吨化学工业的建立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遗嘱:遗产作基金1901年开始12月10日颁 诺贝尔 诺贝尔化学奖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科学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
险、勇于可攀登高峰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1901年,他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3.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垄断组织的产生 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概况 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 影响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命脉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890年前后,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所作的一幅漫画,原名是《参议院的老板们》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B、爱迪生发明电灯
C、贝尔发明电话 D、乔治发明电影放映机
2、1898年人们可使用最新发明的交通工具是( )
A、飞机 B、汽船 C、火车 D、汽车
3、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表现为
( )
①扩大生产规模 ②改善经营管理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加紧瓜分世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DB选择题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革命的特点是
(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A选择题5、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6、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DA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第二次业革命,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思考题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瓜分世界的狂潮特点:
世界被瓜分完毕;德、美等后期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香港新加坡阿富汗埃及新西兰思考以下问题:
①列强为何掀起瓜分狂潮?
②瓜分狂潮的概况?
③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如何演变?列强为何掀起瓜分狂潮?
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①列强经济实力上升;
②垄断加剧对市场的竞争瓜分狂潮的概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英法俄占优势,德美日后来居上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法英德意亚洲大部分几乎整个非洲整个拉美世界殖民体系帝国主义列强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放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背景
1.美国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
2.美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
3.19世纪末,欧洲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对美国利益有害美“门罗主义”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接近胜利时,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门罗主义”,暴露美国对拉美的扩张野心。大棒政策金元政策19世纪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建立了“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泛美主义”马汉提出“海权论” ,美国于1898年4月向西班牙宣战。美国迅速击溃西班牙海军,迫使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此后不久,美国把古巴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法德20世纪初,成为西半球霸主3.“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美国的对外侵略扩张 1、早期政策重点门罗主义 泛美同盟 2、19世纪中期--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1.目的是追逐商业利润,要求“公平”竞争,不搞歧视和垄断措施和政策“海权论” “美西战争” “门户开放”政策 —建立美洲体系2.“不割让主义”反对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823门罗主义1889泛美主义19C90N海权主义19C中期新殖民主义“太平洋商业帝国”自由贸易公平贸易1899年门户开放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三、世界连接为一体1.分析世界一体化的原因?
2.世界一体化形成的时间、基础、手段、内容、标志?
3.分析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4.你如何评价世界的一体化?三、世界连接为一体1、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2)客观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世界经济联系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2、世界一体化的表现:(1)基础(框架):(2)手段(途径):(3)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市场国际贸易、殖民主义物资交流、人口迁徙、文化交流、
社会形态的冲突(4)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一体化的影响:(1)促进人群大规模流动和融合,也促进动植物广泛交流和世界农业的发展(2)促进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3)促进全球性思想文化的交流如何评价近代世界一体化?(1)实质:
(2)积极性:
(3)消极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世界体系)的形成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世界发展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知识综合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出现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80、90年代 经济全球化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这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真正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这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之上的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因此,就在这个“整体”形成后,亚、非、拉广大人民便起来进行斗争,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试图建立一个公正的新世界。课堂感悟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B.爱迪生发明电灯
C.贝尔发明电话
D.乔治发明电影放映机
2.1898年人们可用最新发明的交通工具
A.飞机 B.汽船 C.火车 D.汽车
3.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表现为①扩大生产规模②改善经营管理③提高生产效率④加紧瓜分世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DB4.美国确立西半球霸权地位是在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美国早期对外政策的基础是
A.门户开放 B.门罗主义
C.孤立主义 D.泛美主义DAC7.19世纪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在不断调整,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形势的变化 B.美国经济的发展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英国等国家的衰落的
8.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BD9.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10.下列有关世界一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世界一体化潮流,亚非走向了自主型的工业化道路
B.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交流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世界一体化在政治领域内主要体现为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AA1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2.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AB13.19世纪末,德国统治者叫嚣,必须建立起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和商船运输。德国这一举动主要是: A.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B.扩大军事力量防止法国的崛起 C.建立海军保持对俄国战略优势 D.为发动世界大战做最后准备
14.在资本主义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侵占非洲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C.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6.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17.1895年,美三百家大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设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国家加强了对私人生产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完善18.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A.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它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D.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关于垄断组织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主要形式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1.下列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不确切的是
A.建立在帝国主义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统治的基础上
B.与宰割、奴役联系在一起,是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毫无进步意义
C.客观上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连成一体,其真实内容是
A.世界各地联系紧密,政治经济都已融为一体
B.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后,人类历史有了巨大的进步
C.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统治 
D.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
BC3、下列有关世界一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世界一体化潮流,亚非走向了自主型的工业化道路
B、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世界一体化在政治领域内主要体现为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A两次工业革命相同点:内容:本质:都有许多科技创造发明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背景:影响: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各国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政治、经济、科技角度分析美德迅速崛起原因变化: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市场、原料、资本
科技:重视科技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本课学习启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明和应用: 钢铁工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产业的发展: 中心:开始标志:时间:成就美国和德国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66年电气时代 钢铁时代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 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影响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国际关系: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资金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大量资本积累、国际货币出现科学突破,技术创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前提条件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垄断组织产生到一定
程度(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垄断的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