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2中国的古代艺术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学案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2中国的古代艺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07 19: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前预习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主要特点
⑴以汉字的①________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②________为形式。
⑵以自由多样的线的③________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2.发展演变
字体 时间 特点
甲骨文金文 ④________时代 甲骨文已经是比较⑤________的文字
小篆 创始于⑥________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⑦________美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通行于⑧________时代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形成于⑨________末 字形⑩________,规矩严整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 ________和 ________之长,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草书 把中国书法的 ________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 ________
3.代表人物
⑴秦晋时期:秦代的李斯与东晋时期的 ________。
⑵唐宋时期: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 ________;宋代的 ________等。
⑶元明时期:元代的 ________与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
特别提醒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的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自我校对:①文义;②书写;③曲直;④殷商;⑤成熟;⑥秦;⑦图案;⑧汉魏;⑨汉;⑩方正; 楷书; 草书; 写意; 感情; 王羲之; 柳公权; 苏轼; 赵孟頫;
二.画中有诗
1.演变
⑴①________时代:刻在岩壁上,绘在地面上、陶器上的画作。
⑵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②________、画像砖。
⑶魏晋南北朝至③________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2.材料:笔、墨、纸、砚、绢素、矿物颜料。
3.分类
⑴以④________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⑵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⑤________的区别。
4.特点:
⑴山水画
a.以⑥________为主要描绘内容;讲究⑦________,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b.以⑧________为灵魂,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⑨________,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⑵文人画:又称“⑩________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强调 ________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 ________。
特别提醒 中国画,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写意”与“工笔”相对,即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要求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动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三.金声玉振
1.先秦时期
⑴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骨笛,有完整的 ________。
⑵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 ________,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
⑶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 ________,制作精美,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2.秦汉时期
⑴设立 ________机构。
⑵收集 ________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形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3.东晋时期:形成南国“ ________”。
4.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 ________。
5.明清时代
⑴戏曲音乐繁荣。
⑵器乐艺术发达,如琵琶曲《 ________》、《霸王卸甲》等。
特别提醒 影响古代音乐艺术发展的因素有⑴经济是否繁荣。⑵社会是否安定。⑶统治者的政策与提倡。⑷民族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
自我校对:①石器;②画像石;③隋唐;④题材;⑤写意;⑥自然风景;⑦布局构图;⑧意境;⑨神韵;⑩士大夫; 个性; 文化素养; 七声音列; 陶埙; 青铜编钟; 乐府; 民间歌曲; 清商乐; 燕乐; 十面埋伏;
四.宫廷和民间舞
1.原始舞蹈:青海出土①________时代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2.宫廷舞蹈
⑴发展过程
a.夏商时代已经产生②________舞蹈。
b.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③________制度。
c.汉代设④________,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⑤________祭祀。
d.隋唐是⑥________舞蹈发展的鼎盛期,官办的乐舞机构集中培训大批专业乐舞艺人。
e.宋元时代的⑦________,继承了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
f.明清,宫廷⑧________开始趋于衰落。
⑵特点:
①多是为帝王⑨________或表现⑩________。
⑵形式上比较 ________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 ________性和艺术性。
3.民间舞蹈:
⑴艺术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 ________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⑵发展过程:
a.《 ________》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 ________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b. ________时,各地乐舞出现了繁荣局面。
c.敦煌石窟壁画展示了南北朝时代“ ________”的风范。
d.隋唐时代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 ________、大创造。
e.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 ________非常活跃,有许多节目流传至今。
特别提醒
自我校对:①新石器;②宫廷;③礼乐;④乐府;⑤宫廷;⑥宫廷;⑦宫廷队舞;⑧燕乐舞蹈;⑨歌功颂德;⑩歌舞升平; 华丽; 技巧; 生产生活; 诗经; 荆楚; 两汉; 胡舞; 大融合; 舞队;
五.戏曲;
1.地位:在中国①________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2.概况:剧目数以万计,至今仍有②________多个剧种在演出。
3.演变
⑴秦汉魏晋南北朝:③________
⑵隋代:“④________”
⑶唐代:⑤________
⑷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⑥________形式发达起来,⑦________与⑧________脱颖而出。
⑸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⑨________的核心艺术形式。
⑹明代:⑩________
a.特点:广泛吸收 ________各种民间音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b.概况:“ ________”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后来,皮黄腔、梆子腔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创 ________变化体唱腔。
c.影响:赋予戏曲更大的表现力,促成了 ________的出现和繁荣。
⑺清代:京剧
a.起源:乾隆年间,“ ________”以及“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四大徽班”进京。
b.形成: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
c.特点
①在徽戏和 ________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
②主要唱腔有二黄、 ________两个系统,京剧也称“皮黄”。
③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 ________四大行。
d.地位:是中国文化的“ ________”之一。
特别提醒 京剧特色⑴虚拟化: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拟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限制,具体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和舞台行动等方面。⑵综合性:京剧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都有所体现,并且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⑶脸谱化:京剧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并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⑷故事性:京剧大多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进行编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并赋予其深刻的寓意,起到一定的教育或启迪的作用。⑸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即所谓程式。
自我校对:①艺术;②300;③乐舞百戏;④四方散乐;⑤杂技歌舞;⑥说唱;⑦杂剧;⑧南戏;⑨元杂剧;⑩传奇; 南方; 水磨调; 板式; 京剧; 三庆班; 汉戏; 西皮; 生、旦、净、丑; 国粹;
1.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由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1000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
⑴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成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
⑵主要字体: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具有实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开始盛行于晋代,它兼具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⑶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
①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功能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②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
③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3.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
⑴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⑵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⑶秦汉时期,绘画艺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⑷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⑸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了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⑹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照耀百代。
⑺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4.中国绘画的特征
⑴中国画特别讲究神似,不求形似。
⑵中国画讲求象征,不求写实。
⑶中国画不重背景,重在留白,引人深思。
⑷中国画以山水为主。
⑸中国画特别讲究布局构图。
⑹中国画的灵魂是意境。
⑺中国画强调个性表现,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为一体。
⑻中国画趣味优雅,意境深远,不为普通民众所理解。
5.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
⑴政治、宗教因素
①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就带有巫术色彩。
②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③政治黑暗成为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致于戏剧创作。
④京剧产生的关键是为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徽班进京。
⑵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⑶文化因素
①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发展成熟。
②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③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是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是经济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知识群体则是自始至终起了重要作用。
6.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⑴)形成因素:
①外部因素:明清时期,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北京,达官贵人、商人、艺人云集,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
②内部因素:“四大徽班”进京促使了徽剧与汉调的结合,为京剧的正式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⑵京剧产生: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使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⑶主要成就: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⑷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1.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它与后来成熟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3.西周铜器的铭文被称为“金文”,也是较完整的文字。
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5.中西绘画特点有什么不同?
西方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⑴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不求形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⑵西方画则讲求“以形写形”,主要是依据光源照射于物体而产生的明暗调子进行分面去塑造物象的体积,并注意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
6.京剧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是因为它从上层权贵逐渐走向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形成了一种大众化趋势。在现代社会,面对现代文化的挑战,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
课堂反馈
(10年北京卷)1.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10年福建卷)2.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2009全国文综一)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2.(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A B C D
3.(2009高考浙江文综)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4.(2009安徽文综高考)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5.(2010浙江温州十校联考)社会环境、审美欣赏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书法的不同特点。下列关于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晋代书法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体现了“尚韵”特色 ②唐代书法气魄雄伟,注重规范和法度,体现了“尚法”特色 ③宋代书法追求个性,以书达意,忽略法度,形成了“尚意”特色 ④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意,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变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10年金考卷·五)下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作品,其中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主要有( )
①反映我国古代文人画的风格
②以兰竹明志,凸显了不随世浮沉的气节
③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④该作品面向现实,关心民情,同情百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7.(2010西安铁一中10月月考)下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蟹的造型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
A.讲究工笔重彩 B.强调个性写意
C.重视气势磅礴 D.追求摹写逼真
答案 B
解析 此画为写意画,故选B。
8.(2010高考信息卷·二)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被称为“充满魅力的国粹艺术”的是哪一种戏剧形式(  )
A.杂剧 B.南戏 C.黄梅戏 D.京剧
9.(2010年金考卷·历史三)右图为电影《梅兰芳》的剧照,影片中的主人公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大师。 他所代表的剧种最早形成于( )
A.乾隆年间 B.道光年间
C.同治年间 D.光绪年间
10.(2010年金考卷·六)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下面是梅兰芳先生的剧照,分别是《打渔杀家》、《三娘教子》、《贵妃醉酒》、《白蛇传》,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
A.生 B.旦 C.净 D.丑
11.(2010年金考卷·九)2007年4月23日,“京剧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整个系列活动为半年,目的是使京剧成为宣扬北京奥运理念的桥梁,让京剧走到大学生中间,并以此与人文奥运的理念结合,推广北京奥运。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京剧主要由徽剧、汉剧融合而成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D.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12.(2010年金考卷·一)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独领百年风骚的原因有( )
①京剧本身的艺术魅力 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③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 ④表演动作不拘一格,自由活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
材料二 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评张旭书》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想一想政治是如何影响书法的发展的?
⑵根据材料二,谈一谈时代精神与书法风格的关系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二
材料三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四大行当。
——《京剧行当》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说明京剧形成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⑵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⑶中国戏曲传统角色划分为“生、旦、净、末、丑、外、杂、上手、下手和流行”10门角色,材料三将演员角色演变后划分为四大行当的目的是什么
⑷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京剧在表演上有什么特色?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