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人民版必修3:专题七3人类文明的引擎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学案人民版必修3:专题七3人类文明的引擎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07 19: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课前预习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人物 成就 影响
凯伊 ①________ ②________效率提高 英国的⑦________业在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⑧________的过渡。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提高了③________效率
阿克莱特 ④________纺纱机
克隆普顿 “⑤________” 提高纱的质量和产量
卡特莱特 水力⑥________ 提高织布效率
二.“万能的原动机”
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⑨________的长期孕育。
2.历程
⑴法国工程师⑩________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化为 ________能。
⑵1705年, ________等人合作制造出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
⑶1769年, ________改进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
⑷1782年,瓦特又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并使其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 ________运动。
3.影响
⑴成为“万能的原动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 ________力方面的最大成果。
⑵使 ________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了 ________时代。
特别提醒 之所以说“蒸汽机是城市之母”,这是因为:蒸汽机发明之前,工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为了依靠水力提供动力,只能分布在靠近河流的地方。蒸汽机发明后,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动力,使工业生产可以集中在城市中进行,大大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自我校对:①飞梭;②织布;③纺纱;④水力;⑤骡机;⑥织布机;⑦棉纺织;⑧机器大工业;⑨实验科学;⑩巴本; 机械; 纽可门; 瓦特; 旋转; 自然; 工厂; 蒸汽;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1.交通工具的改进
⑴1803年,美国工程师①________发明汽船并投入使用。
⑵英国人②________研制的蒸汽机车获得成功,昭示着“③________时代”的到来。
2.机器制造业诞生
⑴1794年,英国人④________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⑤________。
⑵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⑥________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方面 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化学工业建立
成就 ⑴1831年,英国的⑦_______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⑵1838年,俄国的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⑧________。⑶1866年,德国工程师⑨________制成发电机。⑷1870年,比利时人⑩________制成了直流电动机。⑸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不断涌现。⑹1882年,美国人 ________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成网络。 ⑴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 ________。⑵1887年, ________发明了柴油机。⑶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 ________、远洋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陆续出现。 ⑴1867年,瑞典人 ________发明了炸药。⑵诺贝尔开办生产炸药的工厂。
意义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 ________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世界跨入 ________时代。 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又一典范,内燃机推动了 ________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诺贝尔用一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了 ________奖。
特别提醒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首先,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再次,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自我校对:①富尔顿;②史蒂芬孙;③铁路;④莫兹利;⑤机械化;⑥机械加工制造;⑦法拉第;⑧电动机;⑨西门子;⑩格拉姆; 爱迪生; 电力; 电气; 内燃机; 狄塞尔; 汽车; 石油开采; 诺贝尔; 诺贝尔;
1.工业革命中各领域、各部门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⑴飞梭的发明,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供不应求,所以出现“珍妮机”等一系列纺纱技术的创新。
⑵“珍妮机”的出现促进了织布机的出现,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蒸汽机应运而生。
⑶蒸汽机的作用是极大地促进了机器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对大量的产品和原材料提供快速、便捷的运输工具,所以轮船、火车出现了。
2.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蒸汽机在欧美广泛应用,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各行各业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4)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导致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导致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确立了对世界统治。
(3)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4.蒸汽动力和电力产生过程有何异同?
蒸汽动力和电力作为两种新能源实现了人类利用能源的重大突破,把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它们在产生的过程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⑴相同点
①都源于社会生产需要,也就是说两种动力的产生都是时代呼唤的结果。②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通过科学实验得以产生,并投入生产生活领域。
⑵不同点
①蒸汽动力的产生主要源于对早期蒸汽机的改良,不是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而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是建立在电磁学理论基础上的,即电力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产物,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起来。②蒸汽动力主要在英国完成,而电力是由多国的科学家共同创制出来的。③蒸汽动力主要由瓦特改良产生,主要是生产实践的总结,是技工的创造;电力是科学家创制出来的,更多的是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是科学家的创造。
1.人们之所以称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的时期为“蒸汽时代”,主要依据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动力问题,在工业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看到“蒸汽时代”这一概念,往往首先联想到蒸汽机,其实,我们所说的“蒸汽时代”,并非仅指蒸汽机在各个领域得到普遍使用,而是指蒸汽机在动力方面的改革所引起的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变化,它影响了整个时代。
2.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次科技革命主要代表性成就的理论基础依次分别为牛顿力学体系、电磁学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瓦特与爱迪生创造发明的异同:
⑴相同:①都是在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下和科学领域出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②都与两个人的勤奋刻苦和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分不开。③都推动了新能源的应用。④都应用于社会生产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⑵不同:①时代背景。前者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后者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②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前者,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后者,科学和技术结合,发明是在“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的技术创新前提下创造的。③应用的领域。前者主要应用于动力机械;后者不仅用于生产领域,而且用于生活领域。④带来影响。前者推动新能源煤的开发,后又推动了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们进入蒸汽时代;后者发明和改进了日常生活中的电灯、电话等。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进入电力时代。
课堂反馈
1.(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2.(2010高考信息卷·三)1819年一位科技伟人去世后,人们在讣告中对他的发明有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是( )
A.爱迪生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卡尔·本茨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史参2010-2)19世纪初的一则明人讣告是这样评价该名人所研制的成果的:“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里的“它”是指该名人研制的(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2.(2010高考信息卷·五)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最终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下列科学家都为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够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
①爱因斯坦 ②伽利略
③普朗克 ④法拉第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2010年金考卷·文综1)“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他”应指( )
A.瓦特 B.爱迪生 C.史蒂芬孙 D.西门子
4.(2010年金考卷·历史三)2009年8月,台风莫拉克席卷了我国台湾、福建和浙江等地,使这些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雨天气,一些地方的电网受损严重,人们切身体会到电力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人们用电梦想的实现与下列哪一位科学家的贡献有关( )
A.牛顿 B.西门子 C.贝尔 D.爱因斯坦
5.(2010年金考卷·历史五)科学理论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同时又是在否定中发展的。下列科学家对科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对前者既是否定又是发展的是( )
A.牛顿—一爱因斯坦 B.普朗克—一爱因斯坦
C.拉马克—一达尔文 D.瓦特——法拉第
6.(2010年北黄冲刺卷·历史七)下列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
①“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②“物质的力借以表现出的各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③“物质的辐射能是以取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达尔文 ②法拉第 ③爱因斯坦 ④牛顿
B.①达尔文 ②法拉第 ③普朗克 ④牛顿
C.①拉马克 ②牛顿 ③爱因斯坦 ④伽利略
D.①拉马克 ②牛顿 ③普朗克 ④伽利略
二.材料题
7.(2009福建文综高考)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⑴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⑵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⑶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⑷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瓦特和蒸汽机
材料二 材料三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实验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材料四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更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请回答:
⑴材料一、二、三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们各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⑵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力比蒸汽动力的优越之处,并列举几例使用电力的发明。
⑶据上述材料,分析“蒸汽大王”和“电力的火花”所带来的共同的社会作用?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