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人民版必修3: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学案人民版必修3: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07 19: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 新文化运动
课前预习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⑴政治方面:在①________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⑵思想方面:
a.②________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b.辛亥革命后,③________的思想深入人心。
⑶文化方面:新式学堂的建立和④________风气的盛行。
⑷阶级基础:接受⑤________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并奋起反击。
2.兴起
⑴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⑥________》。
⑵代表人物:⑦________、胡适、⑧________、蔡元培。
⑶指导思想:⑨________和⑩________
⑷运动中心:蔡元培实行“ ________,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特别提醒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新文化运动不仅是倡导者的观念的产物,而且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军阀专制统治,中国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随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而此时的中国国内,袁世凯正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其称帝制造舆论准备。所以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思想运动必将应运而生。
自我校对:①北洋军阀;②袁世凯;③民主共和;④留学;⑤资产阶级;⑥青年杂志;⑦李大钊;⑧鲁迅;⑨民主;⑩科学; 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⑴陈独秀指出①________与②________,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⑵李大钊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③________与专制不能并存。⑶人们要用理性和④________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⑴⑤________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⑵陈独秀指出⑥________与时代潮流不相符,与⑦________不相容。⑶鲁迅在《⑧________》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⑴提出“⑨________”的口号。⑵胡适发表《⑩________》,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⑶陈独秀发表《 ________》,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特别提醒 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⑴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⑵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⑶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 ________运动。
2.积极作用
⑴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 ________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⑵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________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⑶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 ________事务的关心。
⑷是一场全面的 ________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⑸为中国 ________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 ________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 ________的偏向。
特别提醒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这是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一场以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与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批判过保皇思想,但未能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深刻性和彻底性大大超过了辛亥革命。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自我校对:①科学;②民主;③自由;④科学;⑤李大钊;⑥三纲五常;⑦民主共和;⑧狂人日记;⑨文学革命;⑩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思想解放; 新思想; 马克思; 国家政治; 文化转型; 文化; 西方文化; 形式主义;
1.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⑴实质:推动新思想在北大传播,让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⑵原因:蔡元培的办学方针使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到北京,《新青年》迁到北京,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2.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
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倡民主与科学,其目的是想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在封建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中国,提出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但是,他们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以西方民权、平等的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范畴。而且,陈独秀等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当作医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是偏激的。
⑵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批判、完全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原因是因为反动势力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而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也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的学识、经历有关。
3.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②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不同点:①性质不同:前期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运动领域的延续;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带有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性质。②领导者不同:前期是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是以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③内容不同:前期主要是宣传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④作用不同:前期促进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如何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两者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的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
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⑴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⑵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⑶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思想,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⑷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国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⑸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的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⑹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颇。
1.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主要活动基地不要混淆,前者是《新青年》,后者是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从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前后期。另外,“文学革命”不要与近代史上的“诗界革命”“史学革命”等概念相混淆。
3.民主和科学是旗帜,新道德是手段,新文学是载体。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4.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三纲:君为巨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儒家伦理学说。新道德主要指平等、自由、博爱。新道德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5.胡适主张文学改良,主要是在内容和文体等方面进行改革。陈独秀号召文学革命,明确提出推倒封建主义的文学,建立国民的写实的社会文学;还指出要革新政治,必须进行文学革命。
6.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课堂反馈
(10年北京卷)1.“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10年北京卷)2.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10年福建卷)3.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10年江苏卷)4.“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2009全国文综一)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2.(2009高考广东单科)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3.(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4.(2009高考上海单科)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5.(2009高考海南单科)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6.(2010年北黄冲刺卷·历史五)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性的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7.(2010年北黄卷·文综六)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馆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 )
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8.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说明他( )
A.提倡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B.主张进行文学革命
C.推崇“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
D.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9.(2010山东临沂一中一次月考)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0.(2010潍坊市高三)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2010年金考卷·六)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伟人”。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④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2010名校信息卷预测题)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化方面的小论文,结果在百度搜索到以下一段文字:“这是一位让人回味的思想者:诗人、教授、社会活动家、校长、院长、驻美大使……他倡导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他的名字纠缠着20世纪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这个人应该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郭沫若
二.材料题
13.(2009高考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⑶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14.(2010年北黄冲刺卷·历史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年后,林则徐自伊犁归来,从历史记载来看,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无奈中沉默下来。他的老朋友——编撰《海国图志》的魏源则遁入佛门,悄然病逝于杭州的一间僧舍。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的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地消亡了。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当社会改革露出端倪时,改革的拥护者并非那些无知的或不分是非的人,而是属于这样的人,即他们敢于独立思考,并能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到大清国未来除非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否则可能发生巨大的政治灾难。改革派的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他们试图在朝廷或人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就立即推翻大清国延续已久的古老秩序,或者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要知道隐藏在这种反对的背后,人们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是非常有利益的。他们既不准备接受人民所能发挥的这种作用,又不准备发动人民,以让人民知道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是为着民族利益着想,因而应该受到人民的支持和尊重。
——1900年12月23日《纽约时报》
材料三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1913年,袁世凯发布命令,大肆推行尊孔复古,并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1914年9月,袁世凯还亲自率领官员到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同年12月,袁世凯又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在袁世凯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人民版《历史》3必修
请回答:
⑴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中国近代第一代探索者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思想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⑵材料二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
⑶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思想方向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现实意义?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