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前预习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背景:
⑴20世纪初,在中国的①________中已有人开始介绍马克思。
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②________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③________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概况:
⑴十月革命前
a.④________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1902年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b.革命党人⑤________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c.一些⑥________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⑵十月革命后
a.李大钊发表《⑦__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b.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⑧________和⑨________。
c.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⑩________有关的课程,利用 ________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3.影响:改变了 ________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特别提醒 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⑴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是其他非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无法比拟的。⑵通过宣传论战,鉴别比较,实践扬弃,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根本解决中国问题。⑶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世界观和阶级属性都已发生了变化,必然要选择能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指导思想。
自我校对:①知识分子;②五四爱国运动;③新文化;④梁启超;⑤朱执信;⑥无政府;⑦庶民的胜利;⑧政治经济学;⑨科学社会主义;⑩社会主义; 讲坛; 新文化;
二.新思潮的竞起
类别 名称 代表 基本主张 评价
社会主义思潮 无政府主义 留日、法的学生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主张个人的①________,反对一切强权和②________,希望建立没有任何政府的社会 流行较早,影响较大
新村主义 留日学生及进步知识分子 极力赞扬③________里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的新生活 影响较小
工读互助团运动 北京大学学生 幻想通过知识分子④________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打破“劳力”与“劳心”的差别,实现社会的改造 成立“⑤________”开始实践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实用主义 胡适 反对⑥________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主张⑦________和阶级调和 源于⑧________,影响较大
基尔特社会主义 梁启超 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反对无产阶级⑨________和无产阶级专政 源于⑩________,影响较大
特别提醒 无政府主义在五四时期流行的原因:⑴中国本来就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有传播无政府主义的土壤。⑵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小生产者日益陷于破产。同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他们反对专制,而无政府主义所主张的恐怖、暗杀就成为他们选择的手段。⑶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将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淆,无政府主义就大行其道了。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问题与主义之争
⑴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社会改造应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 ________和 ________。
⑵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 ________与主义不能分离。
⑶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 ________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2.工读互助团的失败
⑴原因: ________上入不敷出和经常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
⑵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 ________改造。
3.通过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________等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⑴基尔特社会主义:主张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 ________,发展实业,否认中国有工人阶级,反对成立无产阶级的政党。
⑵马克思主义:用什么办法发展 ________,需要认真选择,只有走 ________的发展道路才行得通。
特别提醒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新文化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⑵它的传播使更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⑶传播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自我校对:①绝对自由;②政府;③新村;④做工;⑤工读互助团;⑥阶级斗争;⑦社会改良;⑧美国;⑨革命;⑩英国; 全盘解决; 社会革命; 问题; 新文化; 经济; 根本; 陈独秀; 资本主义; 实业; 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⑴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⑵从客观上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⑶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⑴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⑵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⑶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
⑷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或方式
(1)撰写文章:如李大钊在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2)创办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等。
(3)创办社团:如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
(4)翻译著作:如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
(5)开设课程:如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
(6)论战:如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者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论战等。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1.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维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相同之处?
⑴都撰写文章和翻译外国书籍。在维新宣传中,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等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者有李大钊写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进行宣传。
⑵同反对势力进行论战。维新派同顽固派进行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⑶都与政治运动相结合。在维新宣传中,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都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⑷都组建宣传的团体。
课堂反馈
1.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战胜其他社会思潮的根本原因是( )
A.五四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C.中国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社会主义
D.李大钊等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而斗争
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
B.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传入中国
C.先进的知识分子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D.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2009高考广东单科)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2.(2009高考浙江文综)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3.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比较全面的一篇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4.主张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打破“劳力”与“劳心”差别的学派是( )
A.新村主义 B.工读互助团
C.泛劳动主义 D.基尔特社会主义
5.下列作品体现了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的有( )
①《马克思主义——称科学社会主义》
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③《再论问题与主义》
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其直接原因在于(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前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五四运动冲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7.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表明他( )
A.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B.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
D.倡导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8.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
A.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材料二 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管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印象。
——《毛泽东自传》
材料三 上海《劳动界》第七期上刊登了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请回答:
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倾向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其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谁?
⑵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工人思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主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10.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孙中山 图二 李大钊 图三 毛泽东
请回答:
⑴图一和图三两人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均有很大贡献,试说明两人最主要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⑵图二和图三两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何贡献?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