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人民版必修3:专题四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学案人民版必修3:专题四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07 19: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课前预习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形成背景
⑴“文革”结束后,受“①________”倾错误的长期影响,②________仍在束缚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
⑵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③________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⑶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在④________召开。
2.过程
⑴在⑤________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⑵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⑥________全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⑦________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表现 时间 内容 意义
南方谈话 1992年初 ⑴社会主义的⑧________问题。⑵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⑨________的关系。⑶改革开放、革命与发展⑩________的关系。⑷ ________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⑸三个有利于标准。 ⑴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⑵是把 ________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 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________体制。⑵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 ________的指导地位。 ⑴以南方谈话和中共 ________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⑵揭示了社会主义的 ________,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 ⑴首次使用“ ________理论”这个概念。⑵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规定,中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_____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共继续前进的旗帜。
特别提醒 邓小平理论有何主要内容:⑴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⑵发展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⑶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⑷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⑸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⑹战略步骤:分三步走战略。⑺领导核心:坚持中共领导核心。⑻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⑼祖国统一:一国两制。⑽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自我校对:①左;②个人崇拜;③理论;④北京;⑤1978;⑥十一届三中;⑦邓小平;⑧本质;⑨社会主义;⑩生产力; 科学技术;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党; 十四大; 本质; 邓小平; 毛泽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
⑴中国的①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⑵基于对国内外形势、中共肩负的②________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2.提出:③________年春
3.内容
⑴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④________的发展要求;
⑵代表中国先进⑤________的发展方向;
⑶代表中国⑥________的根本利益。
3.评价
⑴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⑦________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⑧________”的问题。
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⑨________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⑶是实现全面建设⑩________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特别提醒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各部分内容是一个相互依存、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孤立地看待。⑴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⑵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⑶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自我校对:①改革开放;②历史任务;③2000;④生产力;⑤文化;⑥最广大人民;⑦市场经济;⑧怎样建设党;⑨具体实际;⑩小康社会;
l.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
形成过程:
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⑶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⑷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
⑸“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
⑹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⑺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⑻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
历史地位:
⑴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⑵作为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⑴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又一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它把党的建设同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如何建设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创造性的回答。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世纪之交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形成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21世纪取得更伟大更辉煌的成就做了理论上的保证。
⑶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理论方面,概括地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二,在实践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和总纲。所以,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
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①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它们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理论精髓和根本方法。③它们都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④它们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
4.简要概括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
关于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5.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l)内容:①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②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③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2)认识:①近现代中国的三次巨变,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孙中山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是为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实现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邓小平是为了我们的经济体制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同时三次巨变又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第一,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真正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一理论的要求。
1.实事求是不是1978年才形成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一次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注意从三个方面把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一是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指导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二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决策,这是正确的政治路线。三是决定拨乱反正,平反昭雪冤假错案,这是正确的组织路线。
3.党的领导说到底是思想路线的领导。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联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脉相承的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两大重要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这一理论的拓展和深化。
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课堂反馈
1.某市市委决定将“民生净福利”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指标。这一举措体现了( )
A.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
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
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中共“十七大”后,绿色“GDP”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党引入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标是( )
A.不能把GDP的增长作为唯一指标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第三产业
C.建立新的更加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D.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2.(中史参2010-2)从一定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具有相同意义,那就是( )
A.开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实践
B.有利于民主思想传播
C.使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D.打破桎梏实现思想解放
3.(2010年金考卷·历史二)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坚持(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辟蹊径
4.某学校举办的体育节开幕式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作为主题,右图为穿着统一服装的学生高举着写有“小平您好”“中国崛起”“胡哥加油”等标语的牌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中国崛起”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C.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D.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5.(2010江苏洪泽中学10月月考)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 )
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6.“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存在着( )
A.根本对立 B.互为因果
C.互为前提 D.没有任何关系
7.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八大”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最重要的相似之处是( )
A.国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C.人民内部矛盾已开始处于突出地位
D.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9.“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胡锦涛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说:“江泽民同志的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主要是因为( )
①“三个代表地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②“三个代表”主要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③“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④“三个代表”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题
11.(2010年金考卷·四)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材料三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⑴图一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⑵材料二中的《时代》周刊将毛泽东和邓小平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⑷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上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路线、方针和政策?
12.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人物的思想名称、核心内容及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人物 思想名称 核心内容 主要影响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