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 宋明理学
课前预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⑴①________末年,儒学的②________被严重削弱。
⑵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⑶⑤________之后,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过程:
⑴唐代中后期,⑥________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宣称儒家的⑦________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⑧________”思想。
⑵⑨________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3.内容:
⑴推崇《⑩________》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指出其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 ________。
⑵认为要巩固 ________,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 ________。
⑶强调文化上的“ ________”,将背离儒家传统的佛教和道教统统视之为夷狄之教。
4.影响:
⑴研习 ________之风大开。
⑵士气大变,重 ________、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特别提醒 通过对本部分的学习应得出一般性认识:即一种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具体可理解为:一是思想本身,即旧的思想的衰落及其不适应社会,或者是新的思想的出现,如佛教、道教等出现;二是社会发展对思想的影响,如现实社会的种种动荡局面,使人们对佛教等产生信奉,以及新的统一王朝对新的主导思想的需要。
自我校对:①东汉;②权威性;③道教;④佛教;⑤唐末五代;⑥韩愈;⑦仁义;⑧道统;⑨李翱;⑩春秋; 纲常伦理; 中央集权; 儒学; 华夷之辨; 儒经义理; 忠孝;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影响
周敦颐 结合《①________》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②________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北宋五子”是理学的⑩________。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高到了“ ________”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 ________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 ________。
邵雍 重新排列《③________》的六十四卦,试图提示④________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 开创了理学中的“⑤________”一派,是理学中⑥________的杰出代表,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⑦________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程颐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⑧________”,其核心是 “⑨________”,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够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特别提醒 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够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所谓的“孔颜之乐”。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所以理学说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自我校对:①周易;②衍生;③周易;④宇宙;⑤气学;⑥唯物主义;⑦理学;⑧天理;⑨仁;⑩开创者; 天理; 天人关系; 新儒学;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①________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2.内容:
⑴理气关系:
a.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②________先于③________;同时,气有变化的④________,理不能离开气。
b.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⑤________”。
⑵修养论:
a.区分了教育的“⑥________”和“⑦________”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⑧________”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c.仁者境界强调在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⑨________感。
⑶社会政治理论:
a.道的价值内涵是“⑩________”,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的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 ________支柱才算得道。
b.儒家有干预 ________的天然权力,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 ________”。
⑷著作:他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为《 ________》,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影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的思想作为官方的 ________,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特别提醒 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对于今天我们正在实施的公民道德纲要有指导意义。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都成功地把儒学和西方文明有机结合起来,这为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儒家思想提供了借鉴。
自我校对:①朱熹;②理;③气;④能动性;⑤太极;⑥小学;⑦大学;⑧仁;⑨社会责任;⑩三纲五常; 精神; 政治; 正君心; 四书; 正统儒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陆王心学 主要思想 地位影响
陆九渊 ⑴提出的核心命题是“①________”,意思是本心即天理。⑵批评②________的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③________”,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⑶认为“④________”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是⑤________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 ________任务已经完成。
王阳明 ⑴人是天地的心,“⑥________”是人的心。⑵“灵明”就是⑦________,就是本心,就是⑧________。⑶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⑨________”。⑷强调“⑩________”。 建立系统的 ________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特别提醒 理学家重视宗族团结和建设,并把它当成稳定社会及道德秩序的途径。理学家们都重视讲学传道的作用,古代中国的书院教育在宋明时期达到鼎盛阶段。
自我校对:①心即理也;②朱熹;③发明本心;④物欲;⑤心学;⑥灵明;⑦天理;⑧良知;⑨致良知;⑩知行合一; 心学; 理论;
l.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和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影响
⑴社会原因:宋代理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和具体的文化背景。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佛、道有益的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⑵基本观点:程朱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基本观点包括:“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要把握“理”,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的内在之“理”;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⑶影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朱熹的学说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
2.“理学”名称的由来及核心内容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
“二程”兄弟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开始用“理”来代替,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且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就是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起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程朱理学把“天理(即三纲五常)”和“人欲(指一切违背三纲五常的动机和行为)”相对立,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3.宋代理学的发展过程
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学的开创、奠基和集大成三个阶段。
⑴理学开创于北宋初期,当时的一些儒学家有感于五代时期君臣父子伦纪的破坏,大力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宣传儒家道统说,宋仁宗庆历年间,周敦颐在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中,已经开始用“理”这一概念,只是尚未置于哲学的最高范畴加以阐述。
⑵北宋时的张载和“二程”被视为奠基人。张载以“气”为万物的本体,“二程”以“理”作为万物的本体,并对“气”和“理”这对重要的范畴各自作了论述。“二程”把“理”作为万物的本体,认为“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张载和“二程”提出的命题,成为宋明理学的命题,从而将董仲舒的天人之学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⑶南宋时期朱熹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糅合佛教及诸子之说,建立了一个博大繁杂的逻辑体系,成为集大成者。同时期,在理学内部还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陆九渊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奠定了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基础
4.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⑴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⑵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⑶这些道德标准,一方面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不少内容属于旧道德范畴,应当批判;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许多传统美德,应继续发扬。
1.宋代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精神,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其积极作用。但是,宋代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作用;宋代理学作为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不科学的。理学的实质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的学说。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要思想,而不能说是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哲学主流。
2.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点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3.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相同点 性质相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范畴
本源相同: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影响相同: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天理”与“人欲”对立,强调修身养性
不同点 核心不同:理是万物的本源,理先气后;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
方法不同:格物致知;致良知
范畴不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课堂反馈
1.(10年广东卷)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10年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4.(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3.(2010年北黄冲刺卷·历史一)陕北富县的聚仙厅并排供着孔子、释迎牟尼、太上老君(下图)的塑像,这体现了儒、释、道三教的和谐共处。据此,可判断该聚仙厅的建造时间最早应在( )
A.春秋时期 B.唐宋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2010年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少林寺钟楼前唐开元碑碑阴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语略曰:“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此图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若稍换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则左面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面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画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的主张各不相同,冲突激烈
D.反映了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5.(2010年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6.(2010高考信息卷·一)《东坡志林》是苏东坡随手写下来的文字,他曾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尊刘贬曹”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可能是受下列哪种思想的影响( )
A.“天人感应” B.仁爱
C.理学 D.“经世致用”
7.(2010年金考卷·历史三)“朱熹在重新肯定儒家的基本学说时,也同时带给了儒家学说新的转变……它使儒学有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赋予了儒学一个新的面貌。”这里的“儒学一个新的面貌”主要是指( )
A.从佛教与道教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
B.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C.更多地汲取了佛学中禅宗的思想
D.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命题
8.(2010年金考卷·一)著名儒学大师朱熹曾经在白鹿洞书院(见下图)举行过多次讲学活动与大型辩论活动,其讲学与学术辩论的内容不会涉及( )
A.人间的道德伦理问题
B.“气”和“理”谁先谁后问题
C.“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问题
D.“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9.(中史参2010-2)以下各项中,属于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者,理也”
C.“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D.“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中史参2010-2)“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11.(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这句话应出自(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12.(2010年北黄冲刺卷·历史二)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在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之争执。两派的争执主要表现为(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理是万物之本原
C.求“理”的方式 D.理学的作用
二.材料题
13.(2009高考广东单科)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⑴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⑵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⑶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起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二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⑵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
⑶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