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前预习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⑴针对①________ “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②________”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⑵不能以“③________”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④________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⑶提出“绝假纯真”的“⑤________”,以此反对⑥________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⑷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⑦________”,反对当时的摹古文风。
2.著作:流传至今的有《⑧________》、《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3.影响:对⑨________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特别提醒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这种思想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进步性。但李贽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如其哲学思想依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他反对的是假道学,对真道学还是肯定的。他不能提出一套新的标准与封建正统标准相对抗,主要是因为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兴阶级还没有发展起来。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地位:明清之际,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是⑩________学派的创立者。
2.思想
⑴最精彩之处是敢于批判 ________。
⑵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________”,建立“ ________”。
⑶提出 ________的思想。
⑷在具体制度方面,提出限制 ________的主张, ________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⑸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 ________。
3.评价
⑴反映了明朝末年传统 ________发生变化。
⑵为中国近代反 ________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特别提醒 黄宗羲定律:黄宗羲认识到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同时他看到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即“黄宗羲定律”。黄宗羲定律是指中国历史上赋税改革历朝历代都有进行,虽然赋税改革的目的很多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国家财政,每次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在短时间内确实有下降,但随后又增长到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国家财政最后也得不到改善。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曾提到这一定律。
自我校对:①理学;②理;③圣人;④经典;⑤童心说;⑥礼教;⑦真心;⑧藏书;⑨正统思想;⑩浙东; 君主专制; 一家之法; 天下之法; 君臣平等; 君权; 学校; 工商皆本; 社会关系; 专制主义;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地位:在历史学、地理学、音韵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并开清代①________学之先河。
2.思想
⑴将批判锋芒指向“②________”的君主专制,深刻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⑵提出“③________”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⑶④________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⑷提倡经世致用,注重⑤________。
3.评价
⑴具有强烈的⑥________和⑦________。
⑵虽不具有近代的“⑧________”意识,但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强烈。
⑶是清初⑨________思潮的推动者之一。
自我校对:①考据;②私天下;③众治;④梁启超;⑤实学;⑥批判精神;⑦启蒙精神;⑧民权;⑨经世致用;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思想
⑴政治思想的主旨是“①________”。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②________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⑵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
a.帝王③________是民生疾苦的根源;
b.帝王④________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c.法制之弊是⑤________的根源。
⑶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⑥________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⑦________史观。
⑷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反对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处谈论“⑧________”对历史的主宰。
3.评价: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其⑨________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思想
⑴肯定⑩________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
⑵最大特点是对 ________的大胆批判。
⑶对“ ________”进行猛烈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2.评价
⑴不仅在当时起到了 ________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对专制主义君权和 ________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 ________的揭露。
⑶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 ________身上。
⑷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 ________、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特别提醒 明清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不完善?明清之际产生的民主思想还处于启蒙状态,与西方民主思想相比还有一定缺陷。原因有:⑴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⑵中国传统文化地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偷学说体系。⑶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也给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自我校对:①循天下之公;②秦始皇;③横征暴敛;④独尊;⑤政治腐败;⑥唯物论;⑦社会;⑧天命;⑨哲学思辨;⑩儒学; 专制君主; 官; 振聋发聩; 官吏腐败; 黑暗现实; 贤君明主; 齐家;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条件
⑴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⑵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队伍扩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⑶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⑷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明末清初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⑴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李贽大胆挑战宋明理学,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五论”;三大思想家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黄宗羲和顾炎武强烈批判君主专制,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唐甄对专制君主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⑵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唐甄都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与推动者。
⑶一定的民主色彩。李贽提出“童心说”;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
⑷指出“工商皆本”,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⑴经世致用思想:①明末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②针对明代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③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④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⑵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①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断加剧了王朝的危机,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从而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他们否定了孔孟之学和程朱理学的理论权威;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②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⑶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评价:①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日益走向没落的时期。此时期的思想较之以往有较大发展,其特征如下:主张明道救世的经世之学,反对宋明以来空谈义理的学风。在政治上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个人专断,主张分权众治;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但是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②以顾、黄、王思想为代表的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评价
⑴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提出“礼”,即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的背景下,力图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⑵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君轻民贵”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以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孟子思想目的在于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春秋战同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中,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力图缓和阶级矛盾,不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因而备受冷落,不被统治者重视。
⑶秦朝时,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把它作为治国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受到沉重的打击。
⑷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将封建专制统治神化,从而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取得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由此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导致社会上神学迷信泛滥。
⑸宋朝的来意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则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二者实际上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
⑹明清时期,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儒学走向极端。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宋明理学进行批判,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使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
1.民主思想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产物。
2.明清民主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商品经济的不发达造成的。
3.黄宗羲在经济上反对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也是国家之本,反映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这时重农抑商的政策就不再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了,只有工商皆本,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有着进步的民主色彩,影响十分深远。
4.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注意不要与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相混淆。
5.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有何异同?
⑴相同: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②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③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⑵不同: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③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课堂反馈
(10年江苏卷)“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2010年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泽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主倡思想解放
D.揭露宋明道学家清心寡欲的虚伪主张
2.(2010年金考卷·六)明末李贽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抨击腐朽统治 D.反对权威崇拜
3.(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列观点中属于明代李贽的观点的是(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D.“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4.(中史参2010-2)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条件有(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③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④西学东渐的影响 ⑤抗清斗争实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重庆一中2010届月考)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张和他相似的是( )
A.徐光启 B.黄宗羲 C.郑观应 D.魏源
7.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仍然严重 ④有性别歧视的思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010华南师大附中综合测试)下列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1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1.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以下解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甚于焚书坑儒 B.顾炎武强烈抨击八股取士制度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C.顾炎武对八股取士制度带有偏见 D.明朝后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12.梁启超在评价我国古代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著作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⑴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⑵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⑶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⑷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⑸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4.(2010广东六校一次联考)浙东学派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个派别,其始于宋,发达于明清时期。其代表人物为包括吕祖谦、叶适、王阳明、黄宗羲等在内的一批活动于今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的学者。这个学派在宋、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主导地位,对近代以来的中国也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通商惠工,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汉高祖始行困辱商人之策,至武帝乃有算船告缗之令,盐铁榷酷之入,极于平准,取天下百货自居之。夫四民(农工士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使其果出于厚本而抑末,虽偏,尚有义。若后世但夺之以自利,则何名为抑?”“其要欲使四民世为之,其理固当然,而四民古今未有不以事。至于丞进髦士(意为国家进献杰出人才),则古人盖曰无类,虽工商不敢绝也。”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二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王阳明文集》
材料三 2005年3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写给史晓风的信中指出:“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叶适的主要思想观点。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以宋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⑵有的学者认为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请根据材料二中王阳明的主要思想主张论证这一观点,并分析其思想主张的社会影响。
⑶结合材料三,分析黄宗羲的哪些观点“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⑷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浙东学派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