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s://www.21cnjy.com/space.php?uid=5367292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s://book.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D
B
C
A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C
D
B
D
D
C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21.催化作用 2CO+2NO N2+2CO2
22.(1)有机物 (2)细胞质
23.二氧化碳 光
24.(1)①④⑤ (2)太阳能 (3)温室效应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等
25.(1)[4]肺泡;肺泡和包绕着的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A→B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6.(1)光合作用
(2)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3)变蓝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4)没有对照组
27.(1)吸收掉空气中二氧化碳
(2)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黑暗 防止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8.(1)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 (2)灯与烧杯的距离越大,烧杯受到的光照强度越小
四、解答题(29题6分,30题6分,共12分。)
29.(1)B(2)大于(3)黄白;不能
30.解:1000L=1m3设1m3空气中含SO2质量为xS02+I2+2H20═H2SO4+2HI64? 254x? 1.27mg
空气中SO2浓度=0.32mg÷1m3=0.32mg/m3由于0.15mg/m3<0.32mg/m3<0.5mg/m3,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二级答: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二级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B
C
A
B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6.蒸腾 (2)d (3)多于 (4)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
7.【实验步骤】越弱 光照强度
【评价反思】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不同的温度条件
排除偶然数据的偏差,使实验结果更符合客观规律
8.(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黑暗或无光照
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三、解答题(第9题6分,第10题5分,共11分。)
9.(1)B (2)B (3)植物根部、金鱼体内均找不到放射性碳
在黑暗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0.(1)0.6
(2)B
精准测试8:八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章节测试(3.5-3.8)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8年6月,连云港市环保局在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我市2017年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了省下达的4%的年度减排目标。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可吸入颗粒物质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2.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3.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全国各地围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主题内涵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C.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 D.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4.“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资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其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如图是碳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的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燃料 B.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6、分析人体从鼻孔吸人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
B.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
C.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
7、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增加肺泡的数量 D.组织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
8、用手接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 )
A.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B.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扩大
C.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缩小 D.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9、右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10、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其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是( )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①③⑥
11、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
12、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的是( )
A.光合作用 B.燃料燃烧 C.呼吸作用 D.金属锈蚀
13、为了提高温室中的蔬菜产量,应将温度控制为( )
A.白天比晚上高 B.晚上比白天高 C.晚上和白天都高 D.晚上和白天都低
14、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所示,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4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对比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对比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对比d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17、我市樱桃种植户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采取了以上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合理密植 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适时松土、施肥 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18、学习了“生命与空气”一单元后,某班要举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会,某小组为了支持“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这一观点,收集了以下证据。你认为不应该成为本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的燃料越来越多
D.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19、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2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21.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铂钯合金表面发生反应,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和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铂钯合金能加快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反应的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没有改变,它所起的作用是 。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2.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水蕴草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⑴水蕴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 ,同时产生氧气。
⑵叶绿体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一基本结构中? 。
23.上海世博会上期间展示了一款最新概念车——叶子(如图),它出色的能量转换技术和“负排放”理念吸引了许多观众。车顶的“大叶子”是一部奇妙的能量转化器,它模拟自然界中叶片光合作用的某一阶段,即捕获空气中的 和水,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实现了 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产生的电能传给锂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汽车。
24.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CO2和O2,那么其中表示CO2的是 。(2)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3)大气中的CO2含量过高,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产生 现象。(4)降低自然界CO2含量的途径有很多,写出两点 。
25.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外界空气到达图中3后,气体交换在[ ] []内填图中标码,其后填相应的结构名称)内进行,此处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 。
(2)“非典”是由一种病毒感染肺而引起的疾病,患上这种病会使肺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和回缩。从这一点来看,这会影响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 这个环节。从而使图中 的过程不能完成。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6.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
⑴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⑵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表明:
⑶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碘处理,结果发现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 。
⑷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27.如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
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
⑶若将萌发的种子换成大豆幼苗,应对C装置进行 处理,目的是 。
28.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灯与烧杯的距离/厘米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个
18
15
10
8
6
4
2
0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 。
四、解答题(29题6分,30题6分,共12分。)
29.图1为探究 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 a为实验组, b为对照组。完成图1所示探究后,将 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 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图1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
A﹒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 CO2的干扰
C﹒防止 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将图1中 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 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2中, 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 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0.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高浓度(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限制如下表所示: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浓度限制(mg/m3)
0.15
0.50
0.70
为测定某地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某中学环保小组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含碘(I2)1.27mg的碘溶液,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淀粉遇I2变蓝色),通过抽气装置抽气,使空气由导气管进入试管与碘溶液充分接触,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实验过程中进入试管内的空气的总体积为1000L。请通过计算判断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态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从V到X期间,肺排出空气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多
2.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a>b B.a>b>c C.a>c>b D.b>c>a
3.“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得到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其他反应物是 ( )
A.CO2和CH3OH B.CO2和H2 O C.H2和CO D.CH3OH
4.如图表示平静呼吸时的两种状态。符合图一的描述有??? ( )
①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②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③肋骨向上移动;④肋骨向下移动;⑤膈顶下降;⑥膈顶上升;⑦肺内压大于大气压;⑧肺内压小于大气压
A.①③⑤⑧?? ???B.②④⑥⑦????? C.①④⑤⑦? ???D.②③⑥⑧
5.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与乙相等 B.甲多于乙 C.甲少于乙 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6.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7.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
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右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21cnkxtj2008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8片;
③打开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6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评价反思】
①本实验的一大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8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6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8﹒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 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 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
三、解答题(第9题6分,第10题5分,共11分。)
9.把一盆栽番茄植株放在钟罩内(如图),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依图中所示输入罩内,1h后把进气阀关闭。然后把番茄植株移出,洗去土壤,用仪器记下根系的放射性碳的剂量。再把这些根烘干,切成小块,放到养着饥饿金鱼的不带放射性物质的金鱼缸内,4天后,把金鱼从缸中取出,经检测发现鱼组织内放射性碳超过正常水平。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 。
A.氧循环 B.碳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2)设置该实验的对照实验,正确措施应是 。
A.把番茄换成天竺葵
B.把放射性二氧化碳换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把土换成蒸馏水
D.把金鱼换成蝌蚪
(3)如果这项实验的研究中,把植株放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实验结果将是 ;理由是 。
10.在载人航天活动中,比较难解决的是宇航员的供氧问题。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克,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
(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
(1)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1小时可产生 克葡萄糖。
(2)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员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
A.CO2 B.H2O C.部分来自CO2,部分来自H2O 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