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代谢
一、单选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h测定,得到如图曲线,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e两点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D.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A、c、e两点的CO2吸收速率为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正确;
B、c、d之间的区段CO2吸收速率大于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正确;
C、de段CO2吸收速率大于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
D、a﹣g区段一直在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
故选:AB.
2.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下降
B.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C.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D.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增多
【答案】C
【解析】已知图示表为最适温度下,所以在A点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降低,A正确;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C错误;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但产物的量将增加,D正确。
【考点定位】酶促反应
【名师点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
(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
(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3.右图为某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c点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C.b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N1
D.d点的呼吸速率大于b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点时为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氧气含量等,A错误。光饱和点为植物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因此结合图示不能确定c点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B错误。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氧气的产生量大于零,C错误。有氧气释放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能否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图示信息,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生物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生物膜能实现能量转换的是
①线粒体外膜 ②线粒体内膜 ③叶绿体外膜
④叶绿体内膜 ⑤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能量,是能量转换的场所;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力。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5.为研究强光照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II、III、IV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更绿
B. 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D. 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答案】B
【解析】分析两条色素带,I胡萝卜素,橙黄色;Ⅱ叶黄素,黄色;Ⅲ叶绿素a,蓝绿色;Ⅳ叶绿素b,黄绿色。对比分析两种光照下的色素带宽窄,强光照下两种叶绿素减少,两种类胡萝卜素增多。由此推测强光会导致叶绿素分解,绿色较浅,A错误;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叶片发黄, B正确;色素在层析液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条的扩散速度越快,与点样线的距离越远,故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错误;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石油醚,不会得到四条色素带,D错误。
【考点定位】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名师点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误差分析:
误差1:色素提取液呈现浅绿色。
原因分析:色素提取液呈浅绿色,可能由于以下一种或几种原因引起:
(1)叶片颜色太浅;(2)绿叶不新鲜;(3)研磨不充分;(4)未加碳酸钙或加入量太少;(5)加入无水乙醇量太多;(6)研磨时间过长,部分叶绿素被破坏。
误差2:滤纸条上色素带不整齐。
原因分析:不整齐的原因可能是:(1)滤纸条部分区域不干燥;(2)滤液细线画得不细,不直;(3)重复画线时,应干燥后再画。
误差3:滤纸条上无色素带,或色素带数目少于4条。
原因分析:无色素带可能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或滤液细线中色素的含量过少。色素带少于4条可能选材不佳,如衰老叶片中叶绿素被破坏等。
6.酵母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类型属于
A.厌氧 B.自养
C.好氧 D.兼性厌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在有氧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下进行无氧呼吸,为兼性厌氧生物,D正确,AC错。自养为同化作用类型,不是异化作用类型,B错。
考点:本题考查代谢类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使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下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把实验材料换成细菌或蓝藻,观察实验的现象也相同。
C.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用的活性染料是健那绿。
D. 在用蔗糖溶液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可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在使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下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20/4=5个,A项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若把实验材料换成细菌或蓝藻等原核细胞,则无法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B项错误;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用的活性染料是健那绿,C项正确;在用蔗糖溶液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可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8.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真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有水的生成
B. 为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可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C.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现C瓶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
D.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答案】A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水产生,A错误;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B正确;实验中发现C瓶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说明酵母菌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且量较多,C正确;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快而多,所以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D正确。
9.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是蔗糖分子扩散到液泡内
B. 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
C. 细胞呼吸时,丙酮酸一定要转运到线粒体内才能被利用
D.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蔗糖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失水,A错误;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B错误;好氧的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并在侧芽积累,抑制侧芽的生长,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属极性运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细胞呼吸、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0.给离体叶绿体提供足够的光合作用原料和反应条件,一段时间后突然撤去光照,瞬间含量将会上升的物质是( )
A.C3 B.ADP C.C5 D.ADP和C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下降,[H]和ATP的生成量减少,同时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而C3的还原速率降低,因此导致C3增多,C5减少,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区别于无氧呼吸,细胞有氧呼吸特有的分解产物是
A. 水 B. 二氧化碳 C. ATP D. 丙酮酸
【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反应式
产生酒精: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
产生乳酸:C6H12O6酶───→2C3H6O3+能量
12.酶的活化和去活化循环中,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位点通常在酶的哪一种氨基酸残基上:
A.天冬氨酸 B.脯氨酸 C.赖氨酸
D.丝氨酸 E.甘氨酸
【答案】D
【解析】蛋白激酶可以使ATP分子上的γ-磷酸转移到一种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的羟基上,在磷酸基的转移过程中,常伴有酶蛋白活性的变化,例如肝糖原合成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两种形式对糖原合成的调控是必需的。
13.某植物体三个相邻细胞,细胞液浓度为a>b>c,则三细胞之间水分相互渗透的方向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水运输的方向就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水分运输的就越多.由于细胞液浓度为a>b>c,所以水分运输的方向就是c→b、b→a、c→a。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要掌握发生渗透作用,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14.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下的大棚中,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在D点时,光反应最强,细胞中的ATP大量积累
B. 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 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S2+S4
D. 大棚用红色或蓝紫色薄膜对提高棚内植物的产量最有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本题的纵坐标是二氧化碳吸收量,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是光照强度,总体反应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A点是黑暗条件,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是光补偿点,C点是光饱和点,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A、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供暗反应利用,在一个相对恒定条件ATP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不会有大量积累,A错误;
B、在B点时,整株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强度,植物有些部位如根、不见光部位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故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
C、看图可知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为S1+S2+S4,C错误;
D、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他色素也吸收,故为提高大棚植物的光合作用,应选用无色的塑料,使所有的光都能透过供植物利用,D错误.
故选:B.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15.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加入的物质
A
B
C
D
E
F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
-
-
氧气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是B、D、F
B. 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
C. 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D. A试管中会有CO2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中信息并结合细胞呼吸的过程可知:A试管中因缺乏将丙酮酸分解的酶,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和F试管中因缺乏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通过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酒精;C试管中含有氧气,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的酶,可将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和H2O;D试管中因缺乏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酶,因此细胞呼吸不能进行;E试管中含有氧气,而酵母菌细胞中既有细胞质基质又有线粒体,所以可将葡萄糖彻底分解成CO2和H2O。综上分析:会产生酒精的试管只有试管B、F,A项错误;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C和E,B项错误;试管D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即使不提供氧气也不能产生酒精,说明无氧呼吸的场所不在线粒体,与B、F试管中的结果相对照,可以确定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项正确,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探究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过程的掌握情况及其分析问题的能力。熟记并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三个阶段所需要的酶依次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无氧呼吸的全过程所需要的酶都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据此结合表中信息即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6.下列关于“” 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②过程不可能在人的红细胞中进行
B.②过程可能不产生ATP
C.②过程不可能消耗[H]
D.②过程可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C
【解析】人的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正确;若为无氧呼吸过程,则②过程丙酮酸消耗[H],C错误;无氧呼吸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正确。
【考点定位】呼吸作用
17.生态酶制剂是一种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微生物制剂。它不仅能改善养殖环境、畜禽品质和降低饲料成本,还能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使质量较差的饲料能和优质饲料具有同样的饲喂效果,从而提高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生态酶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大为广阔。下列有关生态酶或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B.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生态酶失活
C.物质的跨膜运输、CO2的固定和还原都需要酶的参与
D.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D
【解析】组成酶的基本单位可以是氨基酸,也可以是核糖核苷酸;低温不会使生态酶失活;物质的被动运输不需要酶的参与。
18.果蔬储存时,采用降低氧浓度或温度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细胞呼吸 B.增强细胞呼吸
C.抑制光合作用 D.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略
19.ATP分子中各组分的连接方式是:
A.R-A-P-P-P B.A-R-P-P-P C.P-A-R-P-P D.P-R-A-P-P
【答案】B
【解析】ATP分子中各组分的连接方式为:腺嘌呤-核糖-三磷酸,既A-R-P-P-P。
20.动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 )
A. 吸收水分、生物电 B.吸收物质、热能散失
C.光合作用、肌肉收缩 D. 合成ATP、维持体温
【答案】D
【解析】
21.要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最好选用( )
A.蛋白酶 B.脂肪酶
C.淀粉酶 D.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壁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应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故D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含量高的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快
B. 研究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可以用饲喂法、切除法等进行对照实验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能增强细胞通透性,便于染色
D. 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底物分解是否彻底
【答案】B
【解析】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快,而不是含量高的,A错误。研究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能,可以采用饲喂法,切除法等进行对照实验,B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起到的是解离作用,C错误。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底物分解是否彻底,因为蛋白酶自身也是蛋白质,D错误。
点睛:层析时扩散速度的快慢和色素含量无关,而是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关。研究动物激素用饲喂法时激素的化学本质不能是蛋白质或多肽类的,它们在消化道中会被水解而失去作用。
23.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含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3,这是因为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l/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和如下的细胞呼吸反应式可知: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吸收的O2体积的相对值为3,同时放出的CO2体积的相对值也为3,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为0.5;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放出的CO2体积的相对值为2,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为1。综上分析,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有0.5÷(0.5+1)=1/3,进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有1÷(0.5+1)=2/3,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细胞呼吸
24.右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也能运输氨基酸
B. 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
C. 该方式发生在被转运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时
D. 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可以知道,图表示的是葡萄糖跨膜运输的动态过程,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氨基酸,A错;同时图示过程并未标出消耗能量,只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此种类型,而且是被转运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所以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B、C正确,与细胞器是线粒体无关,与核糖体有关,D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在下列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②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CO2浓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
【解析】M点只进行细胞呼吸,①错误,A、B错误。N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说明进行光合作用,②错误,D错误。Q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子不是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③正确。P点前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④正确,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
解读 (1)解答有关光合作用的坐标曲线时,要注意对“四点三趋势”(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以及升、平、降三种变化趋势)的生物学意义的分析,命题者常从这些特征性的地方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2)光合总产量和净产量的常用判断方法:若CO2的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光下植物对CO2吸收量、O2的释放量和有机物的积累量都表示为净产量;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对CO2吸收量、O2的释放量和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总量。
二、非选择题
26.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产量。
(1)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生理过程,字母代表不同过程产生的物质。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线粒体中生成的B主要来源于化合物_________ 。
(2)图乙是探究小麦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t2与t1相比单位时间内C3的生成量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或“不变”),t4后短暂时间内, 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或“不变”)。t5以后叶肉细胞中还有ATP、[H]的生成吗?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表示在第3分钟改变条件(增大CO2浓度或者是增大光照强度)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C5和C3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分钟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填增大CO2浓度或者是增大光照强度)
【答案】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还原性氢 水 增多 减少 有 呼吸作用还会产生ATP、[H] C3 CO2+C5→2C3三碳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是五碳化合物的2倍 增大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甲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暗反应,A表示丙酮酸,B表示[H],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ADP+Pi,E表示ATP和[H],F表示水。图乙中显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图丙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五碳化合物与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关系图,a表示三碳化合物,b表示五碳化合物。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④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表示[H],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共有的产物,在线粒体中生产的[H]主要来自于水。
(2)t2与t1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导致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增加,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则五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也增加;t4后短暂时间内,由于黑暗条件导致ATP和[H]不足,则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减少;t5以后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有氧呼吸产生[H]和ATP。
(3)根据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三碳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是五碳化合物的2倍,根据丙图前3分钟可以判断a是三碳化合物,b是五碳化合物;若第3分钟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导致二氧化碳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a)的量增加,则五碳化合物(b)减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27.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
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 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_______ 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 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_____。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_____。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 (单位:秒)
组别
NaHCO3相对浓度
50
100
150
低光强组
968
801
720
中光强组
883
632
498
高光强组
767
476
355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评价反思】
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______。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注射器 越弱 光照强度 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不同的温度条件 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题图和题干文字推理设置实验台不同高度和不同 NaHCO3溶液浓度的目的。
【实验步骤】
①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人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③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越长,说明氧气释放越慢,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不同高度的实验台离光源的距离不同,即光照强度不同,浓度不同的 NaHCO3溶液提供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即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
【评价反思】
①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可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不同的温度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可排除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8.某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根据图1结果推测,如果将A、B两种植物混合种植在一个密闭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的是 。
(2)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 ,原因是 。
(3)实验二中,光照强度为a klx时,A植物产生[H]的场所是 。B植株产生的O2的去路有 。
(4)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 ,B植物的干重将 。
【答案】(1)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 B
(2)少 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少 (3)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进入线粒体(供给呼吸作用)
(4)增加 减少
【解析】(1)空气中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植物的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由于B能适应更低浓度的CO2,所以B能在密闭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2)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少。
(3)光照强度为aklx时,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2供线粒体利用,用于有氧呼吸。
(4)光照强度介于a和b之间,A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一昼夜A植物干重将增加,B植物将减少。
29.α-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能提高催化效率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利用α-淀粉酶、淀粉、蔗糖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____________(填“碘液”、“斐林试剂”、“碘液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2)大麦芽是酿酒的重要原料,这是由于大麦芽中含有淀粉酶,可将其他谷物中的淀粉先水解为_________(二糖),再在其他酶的催化下转化为可被酵母菌利用的葡萄糖。酵母菌酿酒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产中,可以用_______(激素)处理大麦种子,则无需发芽便可产生淀粉酶,从而降低成本,简化工艺。
(3)链球菌的某种基因常被作为抗虫基因,这种基因产物可以________(填“促进”、“抑制”)害虫消化道中α-淀粉酶的活性,从而使害虫消化不良。
(4)不同生物合成的α-淀粉酶最适pH不同:人类唾液中α-淀粉酶为6.0-7.0,芽孢杆菌α-淀粉酶为3.0,麦芽α-淀粉酶为4.5。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酶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 斐林试剂 麦芽糖 赤霉素 抑制 不同生物的α-淀粉酶基因(或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不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和细胞呼吸。要求学生熟知酶的作用原理、酶的特性以及无氧呼吸的过程。
(1)酶能提高催化效率的作用机理是(酶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α-淀粉酶会分解淀粉,产物是麦芽糖,α-淀粉酶不会分解蔗糖,由于两组装置可能均无淀粉,一组有麦芽糖(还原性糖)、一组无还原性糖,因此不能用碘液检测,而用斐林试剂检测。
(2)淀粉酶会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酵母菌酿酒的化学反应式为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反应过程,即。赤霉素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便可产生淀粉酶,从而降低成本,简化工艺。
(3)抗虫基因具备抗虫功能,消化道中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因此这种基因产物(抗虫蛋白)可以抑制害虫消化道中α-淀粉酶的活性,从而使害虫消化不良。
(4)α-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最适pH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的α-淀粉酶基因(或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不同。
30.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下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b。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b。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结构②中充满的液体是________。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________。
【答案】 < 下降 < ③④⑤ 外界溶液 D 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不一定
【解析】(1)水分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b。图乙可知液面高度增加速率下降,故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下降。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由于还存在液柱的压力,故c两侧浓度大小是a﹤b。
(2)成熟植物细胞的③细胞膜④细胞质⑤液泡膜构成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由于①细胞壁为全透性,蔗糖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故结构②为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空隙,充满蔗糖溶液。丙图就能发生质壁分离,这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这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还可能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3)由于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束缚原生质层进一步膨胀,故不能无限吸水。
(4)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可能是细胞壁的束缚,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考点定位】质壁分离和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