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28 15: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分
散到水中?这样形成的混合物在
生活中有何用途?
将食盐溶于水
配制0.9%生理盐水于医疗中
酒精与水混合
医用消毒
洗洁精与水混合
洗涤餐具
碘与酒精混合
碘酒消毒
高锰酸钾溶于水
种子消毒
葡萄糖溶于水
医疗注射液
纯碱与水混合
苏打水,蒸馒头
一、溶解与乳化
〔试验1〕取几粒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分别放入三只盛有半杯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取少量泥土和1~2滴食用油分别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试管容积1/2的水,振荡,放置,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1〕表6-2中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白色固体逐渐消失,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白色固体逐渐消失,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泥土沉到水底,振荡后得到浑浊液体。静置后,固体逐渐下沉。
油漂浮在水面,振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静置后,又分为上下两层。
紫黑色固体逐渐消失,得到紫红色的透明液体
实验 现象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泥土加入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问题2]:在上述实验中,(1)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

(2)哪些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

(3)哪些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
(1)高锰酸钾、食盐、蔗糖;
(2)泥土;
(3)食用油。
[答案]:
[问题3]: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高锰酸钾(KMnO4)的K+和MnO4-,构成食盐(NaCl)的Na+和Cl-,构成蔗糖的分子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了。
[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溶解?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溶液: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例如:酒精溶液、碘酒、植物油的汽油溶液、矿泉水等
[提问]:上述实验中得到的哪些液体是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食盐溶液、蔗糖溶液。
溶液概念的要点:
(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稳定是溶液的宏观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内各处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时(如:溶液不蒸发、温度不改变等),溶液不发生改
(2)溶液是透明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的。
(3)几种物质可以分散到一种物质中溶解。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泥浆水、石灰浆等。
(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如乳白鱼肝油、牛奶等。
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固、液或气态
固态
液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混合物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微粒
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
宏观特征
共同点
问题探究:
1:蒸馏水是溶液吗?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蒸馏水是纯净物,溶液必须为混合物。
黄色溶液为氯化铁溶液
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2:你认为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说说你见到的
溶液的颜色。
3: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吗?举
例说明。
[活动与探究]:在试管中加入大约1/3的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1~ 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前面做的植物油分散到水中进行比较。
[问题]:有什么现象?
4、乳化
[提问]:什么叫乳化?
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
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的应用: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以及纺织印染,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等都和乳化有关。
[拓展视野]:乳化作用
[提问]:什么叫乳化剂?什么叫乳化作用?
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如洗洁精中就含有乳化剂)。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示意
乳化作用动画示意
[引导]用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用洗发剂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友情链接:修车师傅会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原因是什么?
奶奶会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厨房灶台上的油污,你知道原因吗?
[交流与讨论]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请提出建议。




建议1:
建议2:
建议3:
溶解时不断搅拌
溶解时加热
把固体研细后溶解
[本节小结]: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物质的溶解
2、溶液
(1)概念
(2)特征
3、悬浊液、乳浊液
4、乳化
(1)概念
(2)应用
(3)乳化剂
(4)乳化作用
5、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
A.牛奶 B.泥水 C.液氧 D. 碘酒
2.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 ( )
A.上面和下面不相同 B.完全相同
C.完全不同 C.不一定相同
3.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无关的是( )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脂 B.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锈 C.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D.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
D
B
B
4.下列小实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食盐
粉尘
植物油
味精



汽油
5.等同条件下,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食盐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6.现有一杯糖水,取出一部分,测其密度为a g/cm3,则剩余糖水的密度是( )
A.小于 a g/cm3 B.等于 a g/cm3 C.大于a g/cm3 D.无法确定
B
A
B
C
D
B
B
7.若要加快某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而又不影响实验效果,则下列方法中不适宜的是( )
A.不断搅拌 B.加热 C.将固体粉碎 D.加溶剂
二、交流与讨论
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中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右边支管的液面上升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生石灰 c.活性炭 d.硝酸铵 e.氢氧化钠 f.浓硫酸)
红墨水

b e f
D
5、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活动与探究]课本155页
[实验1]:取3只烧杯,各加入5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2]分别将一药匙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上述3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表6-3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8℃
7℃
8℃
17℃
比水温低1℃
比水温高9℃
无变化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溶解硝酸铵
溶解氯化钠
溶解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