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历史全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历史全册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4-01 21:14: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2课时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编印老师:初一历史备课组
班别: 姓名: 学号:
1、 温故知新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在历史上最大作用是( )
A、巩固隋朝通知 B、沟通五大水系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二、预习新课
唐太宗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你知道“贞观之治”的原因是什么吗?后人为什么盛赞“贞观之治”?
三、讲授新课
1、唐朝的建立:时间 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
2、贞观之治:
(1)原因:①吸取 的教训;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④提倡节俭;5、任用贤才和虚心 (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
(2)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四、课堂总结
1、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了 ( )
A、35年 B、36年 C、37年 D、38年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 ②东汉 ③隋朝 ④唐朝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敢于直接向唐太宗进谏的大臣中,最著名的是 ( )
A.马周 B.房玄龄 C. 杜如晦 D. 魏征
6.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是:(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7.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B.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C.唐太宗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
D.唐太宗创立三省六部制
8、
9、材料一:唐太宗:“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联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各是什么意思?
(2) 唐太宗一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什么影响?
五、作业布置
《学习辅导》中P4-5的“基础达标”(必做);P5-6的“能力提升”(必做),“拓展探究”选作。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① 李世民即位: 年
② 唐太宗纳谏: 善于 ,著名的大臣是
③ 唐太宗用人: 善任,如 被重用
时间: 人物:
都城:
唐王朝的建立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隋亡的原因
唐朝的建立
① 的暴政
② 大规模的 起义
③ 地方长官、 纷纷起义
贞观新政
原因: 吸取
主要内容: 经济:改革
政治:虚心 ,唯才是举,沿袭
法律:修订
结果:政治比较 ,经济得到 和 ,
国力 ,被誉为“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时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设计人:潘焕贞
【学习目标】
1、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掌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以及经济上繁荣的表现的知识。
2、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堂上小测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
①西晋 ②西汉 ③东汉 ④隋朝 ⑤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一、尝试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一、女皇帝武则天(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3--1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从皇后到皇帝:武则天在 (皇帝)在位期间及死后,独揽朝纲。后来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重用酷吏,打破 、 的局面。
(2)改 为 ,将武氏列为一等,
提高有军功的士兵的政治地位。
(3)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不拘一格选拔
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4)注意减轻 ,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社会生产。
3、统治简评: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史称有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 开元盛世(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盛世出现: 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 。
2、出现原因:
(1)唐玄宗很有才能,重用贤能。例如重用 为宰相。
(2)大力整顿吏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对 、 、 等进行
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社会经济繁荣:
农业: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 和 ;
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 窑、 窑。
人口:城市人口剧增,唐初人口 ,唐玄宗时增至 。
四、唐朝疆域示意图
四、巩固训练:
1、“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唐玄宗励精图治 B、唐玄宗重用贤能
C、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唐朝最强盛的时期是( )统治时期
唐太宗 唐玄宗 武则天 唐高宗
3、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朕的统治怎么样?服不服?

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时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班别: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名:
编印老师:黃月紅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 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
一、自学与交流: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可以讨论)
2、 隋朝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 在位时开凿。
观察教材第5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 ,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
(5)五大水系: 、 、 、 、 。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合作探究: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三、拓展延伸:
请你尝试用示意图的方式画出隋朝大运河的路线图.
四、系统总结:
五、巩固训练
1、隋朝实现南北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591年 D、598年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在历史上最大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统治 B、沟通五大水系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6、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设计人:潘焕贞
姓名: 班别: 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火药、雕版印刷术。
  2.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火药的发明。
难点:认识赵州桥的设计原理及数学、物理学等知识。
[堂前小测]
①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
C、 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 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②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③你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④__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___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
⑤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⑥唐朝时称印度半岛为
A印度 B波斯 C高丽 D天竺
【自主学习】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欧洲___________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②唐朝著名的印刷中心有________、_______。
③唐初,人们从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得到启发,发明了________印刷术。唐末,市场出现了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_____________”。
④唐朝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 印刷品。
⑤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联系,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学家是_________。在他的《___________》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______。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______”,也叫“_______”。
【归纳整理】
雕版印刷和火药是怎样发明的?你有没有什么发明?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留心,你也会有发明的,不信就试试。
【拓展练习】
1.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出现的( )
2、唐初有个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A、郭守敬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春
3、有关印刷术发明的问题,不正确的叙述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B、隋唐时已有活字印刷的佛经
C、《金刚经》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D、我国印刷术发明是雕版印刷开始的
4、欧洲最初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 )
①雕版印刷品 ②纸币 ③纸牌 ④活字印刷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
A、造纸术 印刷术 B、印刷术 火药
C、指南针 火药 D、造纸术 火药
6、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现存)是晚唐印刷的( )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金刚经》 D、《千金方》
7、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是何时建造的(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 )
A.火枪 B.火炮 C.火箭 D.突火枪
9、《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其明确时间是指(  )
A. 581年 B.589年 C. 618年 D. 868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气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的前两种是什么?


(2)这“三种发明”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 设计人:黄月红
班级: 姓名: 小组: 家长签名:
【认定目标】
1、了解明清皇宫,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
2、感悟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明长城
【课前小测】
1、康熙帝御驾亲征打败葛尔丹叛军的战役是( )
A、尼布楚战役 B、乌兰布通战役 C、雅克萨战役 D、台州战役
2、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属于(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4、金瓶掣签制度开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清朝前期管辖今东三省的管职是(    )
A、达赖 B、班禅  C、将军 D、参赞大臣
【自主学习】(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看谁能准确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明清皇宫: (谁)迁都到北京,营建北京城。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 、 三重。
建筑布局:(看图体会)。
三大殿: 、 、 象征政权中心。
后三宫: 、 、 。
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
的建筑群。1987年被 评定为
修筑目的:
起止地点: 、
长城作用: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经济上:是促进
政治上:是联结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这是秦朝长城,把它和教材上的明朝长城对比一下,再结合所学知识, 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下列朝代不是以北京为都城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故宫里的社稷坛象征( )
A、国土 B、祖先 C、民族 D、皇帝
5、故宫的整体布局特征是( )
A、依地形地势布局 B、对称布局 C、以皇宫为核心布局 D、沿河流布局
6、明长城东起( )
A、鸭绿江 B、山海关 C、居庸关 D、嘉峪关
五、布置作业:完成21课《学习辅导》的练习
金奔巴瓶
明清皇宫
故宫太和殿
明长城
雄伟的长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清帝国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课前小测】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
2、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3、下列词句属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A、散曲的兴起 B、昆曲的兴起 C、汉剧的出现 D、元杂剧的兴起
5、在我国文学史上,①诗 ②词 ③曲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预习检测】
1、丞相(宰相)制度是什么时间、谁设立的?又是什么时间、谁废除的?丞相的设与废都是为了一个什么共同的目的?
【讲授新课】
1、明朝开国时间和皇帝分别是 和 ,清朝开国时间和皇帝分别是 和 。
2、皇权高度膨胀;
朝代 措施 概况
明 朝 废除宰相
设立厂卫
庭杖制度
八股取士 影响:
兴文字狱
清 朝 设军机处
八股取士
兴文字狱
【归纳整理】
看看本节课自己掌握了那些知识?试着归纳一下。
【课堂练习】
1、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在( )
A、康熙时 B、乾隆时 C、雍正时 D、顺治时
2、明朝设立厂卫制度的目的是( )
A、监视百官和京城百姓 B、使其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C、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 D、使君臣关系变为主仆关系
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
①废除丞相 ②设立锦衣卫 ③设东厂 ④设立廷杖制度 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4、历史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时期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膨胀与经济高度发展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5、下列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商品经济无关的是( )
A、瓦舍 B、交子 C、《清明上河图》 D、八股取士
6、据史书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了一日。”这段史料主要反映了( )
A、京官与妻子感情很好 B、京官悲观 C、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震慑百官
7、丞相制度的建立和废除是在( )
A、秦朝、明朝 B、秦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8、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9、阅读下列材料:
  乾隆时,内阁大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
  请回答:
  ①这个案子叫什么?
 
 
②这种文字狱,你知道清朝还有哪些?
  
③简析文字狱的影响。
①“胡中藻狱”。
  ②明史案、《南山集》案等。
  ③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铜了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班级: 姓名: 小组: 家长签名:
一、温故知新
1、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的(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 )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
二、预习新课
1、什么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次?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讲授新课
2、29年前1980年,4月13号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鉴真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小组讨论)
四、课堂总结
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有人随行 是否回国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五、课堂练习
1、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2、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
A、鉴真、玄奘 B、鉴真、松赞干布
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D、玄奘、唐太宗
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唐朝时我国称印度为( )
A、安息 B、天竺 C、大食 D、大秦
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
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指的是谁吗?(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6、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
A、武则天 B、文成公主 C、鉴真 D、玄奘
7、阅读下列材料: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诗中“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
(2)诗中“传道艺”的是何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8、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先概括再举例)中国又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先概括再举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辅导》第6课的“基础达标”、“能力提升”、“直击测试”部分(必做);“拓展探究”部分(选做)。
含义:日本政府派出到 进行 的 。
活动:把唐朝的 等带回国。
作用:对日本的 与社会发展产生了
遣唐使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时间:
目的:
贡献:在日本讲授 ,介绍 等技术知识。
鉴真东渡
开放与交流
玄奘:又称
西行地区:
事迹:研习 ,记录 天竺的 《 》为他和弟子的杰作。
玄奘西行
地位:政治、经济、文化 , 大都市。
布局特点:分为 、 、 三部分, 、
严格分开,对周边邻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都长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编印:黄月红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号: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 “闭关锁国”的政策。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一、温故知新
1、李时珍的科学名著是( )
A、《本草纲目》 B、《 医典》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2、如果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文献时(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3、贴切反映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小说史(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4、如果你想了解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可以阅读哪部作品(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5、明清时期逐渐成为文学主流的是( )
A、戏剧 B、诗歌 C、小说 D、杂文
二、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阅读教材,填写并记忆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对照表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美洲) 比较结果
首航时间 年 比哥伦布早
次数 4次
船数 3艘 船数多
航船大小 长 米 ,宽 米 船只
到达范围 美洲 范围
随航人数 88人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意义:
(二)闭关政策
(1)淸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三、课堂巩固
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2、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3、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
A、福州 印度半岛 B、刘家港 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5、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宣扬国威 B 到西洋“取宝”
C不计经济效益 D给国家带来商机
6、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7、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
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
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8、阅读下列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1)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朝”对外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布置作业】完成《学习辅导》第23课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编印老师:黄月红
姓名: 班别: 学号: 家长签名:
【认定目标】
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与北宋的关系
学习难点:正确性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过程:
【复习检测】
1.成为敦煌壁画象征的是( )
A、飞天图案 B、佛像 C、天王像 D、力士像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 )的名言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3、莫高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 )
A、佛教故事为主 B、现实生活为主 C、道教故事为主 D、神话传说为主
4、小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应去( )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
5、莫高窟内的主要艺术品是( )
A、石雕和壁画 B、泥塑与石雕 C、泥塑与壁画 D、砖雕与壁画
【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54—55页在课本上标出并记住契丹(辽)、北宋、西夏各政权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
2、列举宋辽、宋夏和与战的事例、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一、澶渊之盟:
1.北宋政权的建立:
年,后周大将 建立宋朝,定都 (今 )史称 。
2、辽政权的建立:
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 统一了契丹各部, 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 。
3、宋辽之间的和战。
(1)澶 州之战
时间 : 年 地点: 结果:
(2)澶渊之盟
时间: 内容:

影响:

  
二、宋夏和战:
1、夏政权的建立: 年, 族首领 称帝, 定都 。
2、宋夏议和: 年,宋夏订立和约: ,
, 。
三、碰撞中的融合:
融合表现:学会农耕,仿效中原王朝 ,模仿汉字创造 ,学习汉人生活习俗等
影响:各民族在融合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共同探究】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
【归纳整理】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北宋

西夏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
B、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
C、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D、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  )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  B、守内虚外  C、分兵把守  D、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
A、后周  辽  B、蒙古国  西夏  C、辽  西夏  D、南宋  辽
7、下列人物中,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赵匡胤 D寇准
8、西夏是那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 匈奴族 C 鲜卑族 D 党项族
【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辅导》第10课的“基础达标”、“能力提升”、“直击测试”部分(必做);“拓展探究”部分(选做)。
寇准
动脑筋
想一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2课 科学技术于世俗文学 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理解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2、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成就;分析世俗文学兴起的原因。
【课堂小测】
1、下列朝代不是以北京为都城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故宫里的社稷坛象征( )
A、国土 B、祖先 C、民族 D、皇帝
3、故宫的整体布局特征是( )
A、依地形地势布局 B、对称布局 C、以皇宫为核心布局 D、沿河流布局
4、明长城东起( )
A、鸭绿江 B、山海关 C、居庸关 D、嘉峪关
5、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三重,现今故宫博物院是( )
A、皇城 B、宫城 C、京城 D、外城 
【预习检测】
1、科学技术:
科学家 著作 简单内容 评价 科技发展特点 特点出现原因
2、文学:
作品 作者 简评 世俗文学
①概况:②出现原因:
【共同探究】
1、你如果能把本课的课后“每课一得”稍微理解一些,你就很厉害了。试试吧!
2、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
【归纳整理】
记住上面的两个表即可。
【拓展练习】
1、李时珍的科学名著是( )
A、《本草纲目》 B、《 医典》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2、如果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文献时(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3、贴切反映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小说史(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4、如果你想了解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可以阅读上题答案中的哪部作品( )
5、明清时期逐渐成为文学主流的是( )
A、戏剧 B、诗歌 C、小说 D、杂文
6、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部小说叫《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写的是在国内经商破产的小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贩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1000多个重“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拣了个宝贝,卖得了5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1)根据所学知识,这应该是什么时期的那一类型的文学?出现这种文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主人公多是些什么人?这类作品主要反映的什么社会风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历史学案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成就
编印者:初一历史备课组
姓名: 学号: 班别: 家长签名 :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1、 温故知新
1、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 )
A、阿骨打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
2、“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说的是哪朝的疆域(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4、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
A、中书省 B、辽阳行省 C、陕西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
5、元朝时我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蒙古 B、藏族 C、回族 D、满族
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传播 活字印刷 发明时间
发明人物
优点
对世界影响
传播途径
指南针 发明时间
应用方面
传播及影响
火药 发明时间
改进时间
传播途径
6、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
A、完成了蒙古的统一 B、建立了蒙古政权
C、在位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 D、灭亡了南宋
7、忽必烈仿效中原的政治体制,建立了( )
A、三省六部制 B、节度使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8、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二、预习新课
三、授课过程
1、北宋时期,平民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 多年。
2、早在 时期,人们就制成了指南工具—— 。宋代人们发明了 ,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 ,南宋时,指南针由 传入 。
3、火药发明于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 宋代,火药 应用于军事上。
4、元代 学会了先进的棉纺技术,她的故乡 逐渐上升为广大人民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四、课堂巩固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最终完成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右图二人的活动和下列哪一项有关( )
A、活字印刷 B、使用指南针
C、制作火药 D、纺织工具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 )
A、战国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元代妇女黄道婆从海南岛哪一民族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A、汉族 B、黎族 C、高山族 D、白族
5、下列与中国四大发明相关的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不包括( )
A、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战争 D、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 ( http: / / / " \t "_blank )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在鸟巢精彩呈现,表演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以及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一一展现。其中《文字》章节的表演展现的正是印刷术这一古老的文明。
(1)想一想,雕版印刷术是哪朝发明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什么?
(2)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有什么意义?是怎样传播到国外的?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和同为一家——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名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
【复习检测】
1、科举制创立于:( )
A、东晋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2、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它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和年龄的限制
D、它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3、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西晋 B、东晋 C、唐朝 D、宋朝
4、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5、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 )
A、九品中正制 B、推荐制 C、科举制 D、自荐制
6、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词
二.自主学习 (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
(1)、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毒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请看课文第27-30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苍山会盟”二目
的内容,回答下列4—5题:
(5)、“点苍山会盟”是怎么回事
三.巩固训练
1、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的(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4、右图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唐在东突厥就地设立都督府 B、文成公主入藏
C、甥舅会盟碑 D、点苍山会盟
5、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6、在点苍山与唐朝使团会盟的首领是:( )
A、吐蕃赞普 B、突厥可汗 C、南诏王 D、匈奴可汗
7、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 )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
8、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
A.靺鞨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9、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中原物品有( )
①谷物和菜籽 ②药材和茶叶 ③历法与书籍 ④工艺品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下列人物中,曾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的是 ( )
A.禄东赞 B 松赞干布 C. 尺带珠丹 D皮罗阁
1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⑵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辅导》第20课的“基础达标”、“能力提升”、“直击测试”部分(必做);“拓展探究”部分(选做)。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你一定能行!
(4)、唐和吐蕃的关系
吐蕃生活在__________地区, 是______族的祖先,首领称为_______。
唐玄宗时,____________上表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唐蕃“甥舅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成公主
入藏和亲
___________是吐蕃杰出政治家,唐太宗把___________嫁给他。
意义
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辇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学案
编印者:朱杏秀
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2、回忆和收集所学过的唐诗名作,分析诗歌的含义、风格及其艺术成就,以增强对唐诗艺
术成就的理解。
一、课前小测
1、有关印刷术发明的问题,不正确的叙述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B、隋唐时已有活字印刷的佛经
C、《金刚经》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D、我国印刷术发明是雕版印刷开始的
2、欧洲最初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 )
①雕版印刷品 ②纸币 ③纸牌 ④活字印刷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
A、造纸术 印刷术 B、印刷术 火药
C、指南针 火药 D、造纸术 火药
4、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现存)是晚唐印刷的( )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金刚经》 D、《千金方》
5、唐初有个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A、郭守敬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春
二、预习新知
1、唐代文学家韩愈称颂李白、杜甫:“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白居易也说:“吟咏流千古,名声动四夷”,
后人更将二人称为诗仙和诗圣。
(1)李、杜二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如何?
(2)二人诗歌各有何特点使人们分别称之为诗仙和诗圣?
2、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____ ______》和唐玄宗创作的
《________ ___》就很有名。
3、同学们也许还记得2008年春节晚会的舞蹈“飞天”
使无数人倾倒。(见图)这一舞蹈的构思源于我国古
代的哪一艺术?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这一艺术在哪
里?地位如何?什么内容等?)
三、讲授新课
①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 多位诗人的近 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 、 和 。
诗人 称谓 生活的时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代表诗句
诗仙 盛唐
杜甫 盛唐转衰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②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⑥石窟艺术在 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 。。除精美的壁画外,还有无数形象生动的 。同时石窟内存有大量的 、 等。
四、归纳总结
李白被称为__________,他的诗富有____________精神
1、千古吟咏的唐诗
杜甫被称为__________,他的诗富有____________精神
唐太宗的______________
2、“观者如山”的乐舞
唐玄宗的______________
3、“满笔风动“的敦煌艺术:__________是古代丝绸的重镇
五、课堂练习
1、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对________诗歌的高度评价( )
A、李白 杜牧 B、李白 杜甫
C、李商隐 杜牧 D、李贺 杜甫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 )
A、屈原 B、陶渊明 C、杜甫 D、白居易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杜甫有“三吏”、“三别” ② 李白的美称是“诗圣”
③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④ 杜甫被称为“诗仙”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隋唐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很大发展
②敦煌莫高窟中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
③莫高窟里有精美壁画
④ 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成为敦煌壁画象征的是( )
A、飞天图案 B、佛像 C、天王像 D、力士像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 )的名言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7、莫高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 )
A、佛教故事为主 B、现实生活为主 C、道教故事为主 D、神话传说为主
8、小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应去( )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
9、莫高窟内的主要艺术品是( )
A、石雕和壁画 B、泥塑与石雕 C、泥塑与壁画 D、砖雕与壁画
诗仙 诗圣
俺老猪不想也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历史学案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编印教师:初一历史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家长签名:
【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城市风貌。
【课前小测】
1、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3、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4、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后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前期
【自主学习】
1、宋代的社会阶层
阶层 基本状况
统治阶层




2、乡村生活
宋朝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生活?举一举文化生活的例子。
3、下面横轴里的材料分别体现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请你详细说一说宋朝的城市风貌。
【归纳整理】
四人一组,分别代表士、农、工、商,描述一下本人在宋朝的生活,看谁说得生动详细。
【课堂练习】
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到普遍的社会尊重
B、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C、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身分也比较自由
D、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税,自身的地位也得以提高
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士大夫的提倡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B、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C、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称之为“瓦舍” D、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敬
4、《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
A、瓦舍 B、早市 C、榷场 D、集贸市场
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会子 ②蕃坊 ③瓦舍 ④岁币 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6、此图和下列哪一项有关?
A、科举考试 B、清明踏青
C、瓦舍娱乐 D、蹴鞠游戏
7、材料阅读
(1)材料描写了宋代民间哪一个传统节日?有哪些词语可以证明?
(2)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
——吴自牧——《梦粱录》
一脚踢出天边月,两肩擎起海中星。何叹国足英雄少,当知高手在圆情。
宋——无名氏
士 农 工 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编译老师:初一历史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认定目标】
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课前检测】
1、1115 年,女真族首领 称帝,建立 政权。
2、1127年,发生了“ ”,标志着北宋的灭亡。同年 南京称帝,后来 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 。
3、 是南宋著名的 ,但不能说他是民族英雄。
【预习新课】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 为什么此时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出现于何时何地?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完成下表(有些既是原因又是表现,有些只有表现)
原因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把上面的表格记住你就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
【巩固练习】
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反映哪一行业的发达景象(  )
A、冶铁业 B、冶铜业 C、采煤业 D、 采石业
2、与汉唐相比,宋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5、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6、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
7、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后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前期
9、阅读下列材料
“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朝谚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苏湖”指今天的哪儿?
⑵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于何时?
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我要抢答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历史学案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编译老师:初一历史备课组
姓名: 班别: 学号: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
难点:评价宋金议和。
一、课前小测
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2、下列人物中,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赵匡胤 D、寇准
3、西夏是那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 匈奴族 C、 鲜卑族 D、 党项族
4、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二、自主学习
1、靖康之变
①金政权的建立:时间 、民族 、人物 、定都 。1125年,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灭亡。
②靖康之变: 年,金军俘虏了 和 ,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
2、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①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皇族___ ____在南宋称帝,后来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 _____。
②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___________。
③抗金的历史意义:
④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_____对金称臣,至北形成了______________的局面。
3、金朝变革 女真习俗
主要措施:
三、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这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二人的名字是为了纪念那一历史事件呢?请你介绍一下这一历史事件?
四、巩固练习
1、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3、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
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
4、有关阿骨打事迹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12世纪初,起兵抗辽,取得胜利 B、1115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C、金朝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文字 D、1115年领兵俘天祚帝,灭辽朝
5、1141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蒙古 ③大理 ④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金朝改革旧俗根本原因是(   )
A、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与管理 B、金旧俗已不适用,应当完全抛弃
C、金统治者认识到旧俗的弊端        D、百姓开始反对旧俗
7、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
A、南迁至中原地区  B、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 
C、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 D、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8、这是杭州岳王庙里岳飞的塑像、岳飞墓前铁铸的秦桧跪像,以及一幅石刻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奸佞”
回答:
(1)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永远的尊敬?
(2)在抗金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时,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却向金求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并最终杀害岳飞?
(3)既然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岳飞为什么还要遵命撤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编印:黄月红
班级: 姓名: 小组: 家长签名:
【认定目标】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基本史实。
2、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感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学习难点】:对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理解
【复习检测】
1、清朝的开国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乾隆帝
2、清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0
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B、设六部 C、军机处的设置D、内阁的设置
3、满洲前后建立的政权有( )
①元 ②金 ③后金 ④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一、戚继光抗倭
1、明代,日本海盗集团,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
2、 年,民族英雄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在 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 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后期, 殖民者侵占台湾。
2、过程: 年郑成功率船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包围 ,守军投降。 年,收复台湾。
3、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 打击,对 保护作用。郑成功是历史的 民族英雄。
三、雅克萨之战
1、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 ,强占了 和 。
2、过程:(1)第一次: 皇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俄军战败投降。
(2)第二次:1686年,清军再次出兵 ,重创俄军。
3、结果:签订《尼布楚条约》
(1)时间:
(2)地点:
(3)双方: 、 两国。
(4)特点:这是经过中俄 双方 通过平等谈判协商签订的第一个 平等条约。
(5)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 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归纳整理】
历史事件 重要时间 地点 朝代 人物 侵略者 结果
1561年
东南沿海
1661年
台湾
雅克萨
1689年
【巩固训练】:
1、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 )
A、台州B、温州C、福州D、泉州、
2、有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里称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渥巴锡 C、郑成功 D、林则徐
3、中国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性质属于( )
A、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B、争霸战争 C、侵略战争 D、反分裂国家战争
4、倭寇指明代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的( )
①大名 ②武士③手工业者④商人⑤自耕农⑥海盗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西方侵略者有( )
①荷兰 ②沙俄 ③日本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郑成功开发台湾的不朽功绩包括( )
①在台湾实行开放政策 ②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③大力发展农业,派士兵四处屯田 ④帮助高山族人民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根据《尼布楚条约》的规定,下列哪一地区不属于中国领土( )
A、黑龙江流域 B、乌苏里江流域 C、库页岛 D、外兴安岭以北
8、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根本意义在于( )
A、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沉重的打击了荷兰殖民者
C、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 D、使台湾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9、右图是著名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它曾被用来抗击( )
A、葡萄牙侵略者 B、沙俄侵略者 C、西班牙侵略者D、荷兰侵略者
10、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俄两国( )
A、南端边境 B、东段边境 C、北段边境 D、西段边境
【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辅导》第19课的练习
动脑筋
做一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