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阶段性提高练习(1.1-1.2)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图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检验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
A.?制取氧气???????????????? ??B.?干燥氧气 C.?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
2.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B.?水?????????????????????????C.?纯碱(Na2CO3)?????????????????????????D.?氢氧化钙[Ca(OH)2]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4.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5.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气体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6.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都是分解反应? ??????????????B.?都生成气体???????????????????C.?都放出热量??????????????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第6题图 第7题图
7.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所示为空气成分示意图,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Y,M均为纯净物?????????????????????????????????????????? B.?X约占空气质量的78%
C.?硫在Y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灯泡和食品包装中均可充入X作为保护气
8.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9.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可以收集气气的是(?? )?
A.?① 和②??????????????????????????????B.?② 和 ③??????????????????????????????C.?① 和 ④??????????????????????????????D.?① 和 ⑤
10.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的方法除氧气,下列物质可使用的是(? )
A.?红磷?????????????????????????????????????B.?木炭?????????????????????????????????????C.?硫粉?????????????????????????????????????D.?蜡烛
11.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薄层细沙?????????????????????????????D.?铁丝的温度太低,无法燃烧
12.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
A.?①③???????????????????????????????B.?①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③④
13.成语“釜底抽薪”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用嘴吹灭蜡烛;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⑤
14.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B.????????????C.????????????????D.?
15.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6.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A.?舱内氧气不够????B.?温度达不到着火点?????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D.?宇宙飞船内温度低
1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相关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B.?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8.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人空气中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0.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不能燃烧的点是(?? )
A.?N、P点??????????????????????????????????B.?P点??????????????????????????????????C.?M、P点??????????????????????????????????D.?Q点
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
21.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22.在实验室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常选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试管里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这个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没有改变.
23.?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 .
24.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写出实验室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甲: _。乙: 。
(2)如图②为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图,用乙途径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3)工业上制氧气,利用丁途径。其原理是________。
(4)“绿色化学”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你认为在中学科学实验室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科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5.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__;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A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O2 , 写出铁丝在收集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满气体后,熄灭酒精灯后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2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100mL水。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
稍微加热,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________。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8分)
27.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往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可先使试管倾斜,用________把药品小心地送至
试管底部。
(2)组装该装置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铁架台 ③酒精灯 ④木块
(3)该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说明氧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4)除该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法收集,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
28.为“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含量”,小明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别在等体积的A、B、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B中进水最多,C中进入水量很少。查阅资料:镁条既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还能与氮气反应生成
氮化镁(Mg3N2)固体。
(1)实验中发现水停止倒吸后,B集气瓶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瓶的原因是???????????? 。
(2)实验室中若用图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 B.实验中,水的量可以随意
C.红磷的量要足量????????????? D.瓶中消耗掉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4
29.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表: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________。
30.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 ,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白烟是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题;共8分)
31.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中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________?。
(2)实验中,小明用________?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2.小明进行了金属燃烧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实验 1 2 3 4
步骤 将一片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用针去刺破实验1中的液滴 将另一片相同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 将另一片相同铝箔磨成铝粉,在空气中点燃
现象 铝箔不燃烧,熔化成液滴但不滴落 观察到里面的液态物质依然没有流出来 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查阅资料:铝的熔点为660.37℃,氧化铝的熔点为2054℃,酒精灯火焰最高温度为665.5℃
请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已学知识,解释各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B 3. D 4. A 5. C 6. C 7. D 8. C 9. D 10. A
11.C 12. D 13.C 14. D 15. B 16.C 17.B 18. C 19. A 20.C
二、填空题
21.(1)催化(2)d→e→b(→c)(3)①②④
22.氯化钾;二氧化锰;质量;化学性质
23.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通入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4.(1)过氧化氢 氧气+水;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2)A(3)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4)甲
25. (1)长颈漏斗(2)c(3)3Fe+2O2Fe3O4(4)①②
26. (1)五分之一;白磷不足量(或气密性不好、未定装置完全冷却即观察进水体积等)
(2)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
(3)反应始终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误差较小,现象比较明显(答案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27.(1)纸槽(或药匙)(2)②④③①(3)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4)向上排空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8.(1)B瓶中氮气还与镁反应生成了氮化镁固体,瓶内气压比A瓶小(2)C、D
29.(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溢出(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30.(1)固体(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入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入O2燃烧
四、解答题
31.(1)用手捂住锥形瓶,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2))容器内压强的大小(3)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2.当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时,空气中氧气浓度较小,铝箔不能燃烧,但是铝箔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由于铝的熔点比酒精灯火焰温度低,铝会熔化;而氧化铝熔点比酒精灯火焰温度高,所以不熔化,但它包裹在铝的表面,因此形成液滴状。刺破氧化膜后,里面的铝迅速与氧气反应又生成致密氧化膜,因此也不会流出。将铝箔放入氧气瓶中,氧气浓度高,因此铝会剧烈燃烧。当铝箔磨成铝粉后,与氧气接触面积大大增大,因此可以燃烧,甚至爆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