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同步课件学案与检测:2.2通过激素的调节(57ppt+学案+达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同步课件学案与检测:2.2通过激素的调节(57ppt+学案+达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06 21:30:12

文档简介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
(2)实验验证过程:
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填表)
内分泌腺
所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垂体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肾上腺
肾上腺素等
卵巢
雌性激素等
睾丸
雄性激素等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等
胸腺
胸腺激素等
胰腺
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参与调节的激素(填表)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部位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作用途径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作用效果
使血糖水平降低
使血糖水平升高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填图)
3.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用后激素被灭活。
1.什么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有什么特点?
2.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分别是什么?
3.维持血糖平衡主要的三种激素及其功能是什么?
4.什么是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探究点一
激素调节的发现和人体内主要激素的作用
[共研探究]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存在神经调节,现在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仔细阅读教材后,回答相关问题:
1.沃泰默的实验
(1)实验中用稀盐酸模拟胃酸。
(2)实验现象:A、C组能引起胰液的分泌;B组不能引起胰液的分泌。
(3)沃泰默的结论:这是一个顽固的神经反射。
(4)斯他林和贝利斯不认同其得出的结论,提出另一种假设:在沃泰默实验中,应该是盐酸刺激小肠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能促进胰液的分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1)实验现象:胰腺能分泌胰液。
(2)此实验的对照实验是沃泰默实验中的B组。
(3)实验结论:小肠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促进胰液分泌,这种物质被命名为促胰液素。
(二)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1.完成下列图示,填出相应内分泌腺名称
2.人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功能(填表)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作用部位
功能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
激素  
甲状腺
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②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全身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的生长
促性腺激素
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全身
①促进新陈代谢
②促进生长发育
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全身
升高血糖;加快代谢,增加产热
胰腺
胰高血糖素
肝脏
升高血糖
胰岛素
全身
降低血糖
性腺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全身
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②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
3.激素的种类和化学本质
(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总结升华]
1.与激素有关的人类疾病
激素类型
病症
病因
症状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幼体分泌不足
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甲亢
成体分泌过多
精神亢奋、代谢旺盛、身体日渐消瘦
地方性甲状腺肿
因缺碘导致合成不足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大脖子病”)
生长激素
侏儒症
幼体分泌过少
身体矮小、智力正常、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巨人症
幼体分泌过多
身材异常高大
肢端肥大症
成体分泌过多
身体指、趾等端部增大
胰岛素
糖尿病
分泌不足
出现尿糖等症状
2.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
激素
方法
实验探究
甲状腺激素
饲喂法
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蝌蚪,蝌蚪迅速发育成小青蛙
摘除法
手术摘除小狗甲状腺,小狗发育停止;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精神萎靡、耗氧量显著降低、产热量减少等现象
生长激素
切除法
切除小狗的垂体后,小狗的生长立即停滞
注射法
对切除垂体后的小狗每天注射适量的生长激素,可逐渐恢复生长
性激素
割除法
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阉割后,会逐渐丧失各自的第二性征
移植法
把公鸡的睾丸移植到阉割过的母鸡体内,该母鸡就会逐渐长出公鸡型的鸡冠和长的尾羽,并且具有公鸡好斗的特性
胰岛素
注射法
给饥饿18 h~24 h后的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不久,小白鼠出现昏迷,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抢救,可以恢复
胰高血
糖素
注射法
给小白鼠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1 h后采集尿液检测,有葡萄糖
[对点演练]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析:选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运输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该激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探究点二
血糖平衡的调节
[共研探究]
葡萄糖是机体内大多数组织和器官的主要供能物质。试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分析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机理。
1.血糖的来源和利用
(1)血糖来源中,最主要的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血糖最有意义的去向是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2)血糖氧化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由血糖转化的某些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最多有12种。
(4)血糖既可以转化为肝糖原,也可以转化为肌糖原,肝糖原可以转化为血糖。肌糖原在肌肉细胞中转变成乳酸,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2.血糖调节的基础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血糖怎样保持平衡呢?根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的作用,构建下面的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然后思考:
说明:“+”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2)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另外还有肾上腺素。
(4)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具有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5)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如血糖过高时胰岛素含量增加,在调节过程中胰岛素造成血糖含量的下降又会作为信息反馈到该调节系统中,下降过多时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总结升华]
1.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影响因素如上图中的途径: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即a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有关神经,即b途径;
③胰高血糖素,即c途径。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影响因素如上图中的途径: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即f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的有关神经,即e途径;
③胰岛素,即d途径。
2.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
(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2)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3)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4)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
[对点演练]
2.下列关于血糖浓度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 ②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③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浓度调节 ④胰岛细胞只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激素分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血糖浓度平衡的调节:一方面血糖浓度变化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分泌,调节(升或降)血糖;另一方面下丘脑不同区域感受血糖浓度变化,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胰岛、肾上腺等,引起相关激素分泌而调节血糖浓度。可见,血糖浓度调节属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3.已知成人体内的肝糖原含量一般不超过150 g,有一成年男子参加长跑运动,历时2 h,每小时消耗葡萄糖350 g,则在2 h的长跑过程中,能表示此人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选B 人体内肝糖原含量虽不多,但在肝糖原消耗后,在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下,可将非糖物质(如脂肪、氨基酸)转化为血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恒定。
探究点三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共研探究]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或高度紧张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活动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请阅读教材并依据甲状腺活动的调节图示,回答问题:
(1)物质: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乙:促甲状腺激素(TSH)。
(2)结构: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3)作用:图中Ⅰ.促进,Ⅱ.抑制。
(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体内所有的细胞。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的分层控制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
概念
下丘脑、垂体的调节结果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增多到一定程度,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这种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多少的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种类
正反馈
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排尿排便、血液凝固、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
负反馈
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3.缺碘导致成年人患“大脖子病”的原因
缺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大脖子病”。
[总结升华]
1.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位于调节中轴的最上位,下级是垂体,再下级是内分泌腺,最后是靶细胞,前三者构成了激素分泌反馈调节的中轴系统。整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充分说明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和相关腺体的关系:
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浓度方面、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新陈代谢方面都具有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3.几种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激素名称
靶器官(或靶细胞)
甲状腺激素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胰岛素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胰高血糖素
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
[易错易混] 酶与激素的区别
产生
化学本质
作用机制
激素
内分泌细胞
蛋白质、多肽、固醇、单胺等
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并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所有的活细胞
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作为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
[对点演练]
4.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____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________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促使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C)。(2)当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多时,机体产热量会增加,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3)怀孕母亲缺碘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通过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脑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增加 增强 (3)增加 脑 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1.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解析:选B 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小肠黏膜,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B.激素②能促进肌肉细胞中糖原的分解
C.激素②能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
D.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不会进入内环境发挥作用
解析:选B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说明激素①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图中激素②是胰岛素,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合成;激素②(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腺泡细胞分泌多种消化酶,正常情况下其分泌物不含有激素,消化酶也不会进入内环境发挥作用。
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激素
低血糖,甚至昏迷
b激素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激素
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解析:选C 由分析可知,a、b、c依次为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正确,A、B、D错误。
4.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请回答: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________细胞和______细胞分泌,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________。
(2)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______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解析:图中显示,开始刺激后,大鼠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上升,胰高血糖素下降,根据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大鼠体内的血糖浓度将下降。若要证实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再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
答案:(1)胰岛B 胰岛A 蛋白质
(2)降低 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5. 如图所示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则细胞将_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缓”)摄取血糖,胰岛B细胞的活动还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则在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中,胰岛B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结论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__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在血糖调节中,如果因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的存在导致高血糖症状,则注射胰岛素能起到有效降低血糖的效果。
解析:(1)体液调节中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为几乎全身各处细胞;若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的作用会减弱,则细胞将减缓摄取血糖;胰岛B细胞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则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2)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据此可知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加,故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胰高血糖素的变化量更大),应在机体血糖含量比正常水平稍低时进行实验,若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不会增加。(3)抗体1是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降低了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抗体2是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抢夺胰岛素与靶细胞的结合位点,此时胰岛素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如果因抗体1的存在导致高血糖症状,则注射胰岛素能起到有效降低血糖的效果。
答案:(1)几乎全身各处细胞 减缓 效应器
(2)等量生理盐水 稍低 (3)抗体1
【基础题组】
1.(2016·全国卷Ⅱ)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解析:选D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多,人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多;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会下降;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故可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2.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摘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摘除的器官分别是(  )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解析:选D 根据三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三种激素都减少的小狗被摘除了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的小狗被摘除了垂体;只有甲状腺激素减少的小狗被摘除了甲状腺。
3.下列现象不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是(  )
A.在野外考察时发现刚用完的便池周围经常有蚂蚁出现
B.一直觉得很饿,想吃东西,但是体重还是不断地往下掉
C.一直想要喝水,尿也很多
D.晚上走到暗一点的环境下就完全看不见东西
解析:选D 蚂蚁以葡萄糖为食,糖尿病病人会出现尿糖;糖尿病人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越来越轻;选项D所述的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与糖尿病无关。
4.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物质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的激素的调节
D.甲状腺激素含量能对甲结构进行反馈调节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a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乙结构的活动,既受甲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又受丙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
5.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解析:选C 该图属于体液调节过程,信号分子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并不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6.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解析:选D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上一神经元)释放,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为图②;性激素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属于体液调节,为图①。
7.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人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
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解析:选C 此过程涉及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神经递质;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心跳加速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8.下图是反馈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当人体受到寒冷或惊吓刺激后,图中的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的激素可能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高时,通过①→③→④→⑥使其浓度降低
C.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低时,通过②→③→④→⑤使其浓度升高
D.垂体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它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解析:选D 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系统重要的内分泌腺。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合成促激素释放激素,这些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激素,然后再作用于腺体,所以说下丘脑才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能力题组】
9.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图像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
A     B     C     D
解析:选B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其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切除小狗的垂体后,小狗不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b下降,甲状腺激素(c)的量也会下降,又通过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所以a的量会增加。
10.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图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图表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比甲图更准确、更迅速
C.甲、乙两图中的信号分子持续发挥作用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图所示的作用方式
解析:选B 激素参与体液调节的过程,激素的本质并不都是蛋白质,合成时不一定需要核糖体,如性激素;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靶细胞是效应器,所以②属于传出神经,且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准确、更迅速;激素、神经递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就会失去活性;性腺分泌的信号分子是性激素,性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作用方式如丁图所示。
11.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检测原理不同
B.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
C.正常人饭后尿糖检测呈红色
D.该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其他还原糖
解析:选A 题干中已说明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而斐林试剂检测原理是葡萄糖与Cu(OH)2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呈砖红色。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可说明尿样中含有的葡萄糖越多,但尿糖含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引起的;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不一定会产生尿糖;根据试纸法的原理可知,其他还原糖不产生过氧化氢,尿糖试纸不适用于其他还原糖的鉴定。
1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选B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血糖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
13.如图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升高时,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⑥过程抑制血糖的来源。
(2)图中激素b与激素a的作用关系表现为______,激素a和激素b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3)激素a和激素b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激素a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激素b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解析:(1)血糖浓度降低时会促进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b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⑤肝糖原的分解来提高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促进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a胰岛素,进而促进⑥合成肝糖原、⑦合成肌糖原、⑧氧化分解。(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作用相反,为拮抗作用,两者的作用都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3)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4)不同激素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答案:(1)⑥⑦⑧ (2)拮抗作用 反馈 (3)激素a促进肝糖原合成,激素b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特异性
14.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物质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乙为促甲状腺激素,物质丙为甲状腺激素。外源添加甲状腺激素,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它们分泌的物质甲和物质乙均减少。用添加物质乙的饲料喂养正常动物,物质乙会因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所以物质丙的含量没有变化。(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答案:(1)内分泌(分泌激素) (2)减少、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受体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5.(2017·全国卷Ⅲ)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腹腔注射胰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致使小鼠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2)根据题干信息,为尽快缓解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需要提高小鼠血糖含量,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应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应是葡萄糖。(3)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后,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加快,使血糖浓度升高,达到正常值后,症状缓解。D组通过直接注射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达到正常值后,症状缓解。
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课件57张PPT。
“课时达标检测”见“课时达标检测(五)”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谢!课时达标训练(五) 通过激素的调节
【基础题组】
1.(2016·全国卷Ⅱ)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解析:选D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多,人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多;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会下降;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故可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2.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摘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摘除的器官分别是(  )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解析:选D 根据三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三种激素都减少的小狗被摘除了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的小狗被摘除了垂体;只有甲状腺激素减少的小狗被摘除了甲状腺。
3.下列现象不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是(  )
A.在野外考察时发现刚用完的便池周围经常有蚂蚁出现
B.一直觉得很饿,想吃东西,但是体重还是不断地往下掉
C.一直想要喝水,尿也很多
D.晚上走到暗一点的环境下就完全看不见东西
解析:选D 蚂蚁以葡萄糖为食,糖尿病病人会出现尿糖;糖尿病人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越来越轻;选项D所述的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与糖尿病无关。
4.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物质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的激素的调节
D.甲状腺激素含量能对甲结构进行反馈调节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a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乙结构的活动,既受甲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又受丙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
5.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解析:选C 该图属于体液调节过程,信号分子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并不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6.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解析:选D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上一神经元)释放,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为图②;性激素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属于体液调节,为图①。
7.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人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
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解析:选C 此过程涉及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神经递质;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心跳加速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8.下图是反馈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当人体受到寒冷或惊吓刺激后,图中的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的激素可能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高时,通过①→③→④→⑥使其浓度降低
C.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低时,通过②→③→④→⑤使其浓度升高
D.垂体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它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解析:选D 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系统重要的内分泌腺。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合成促激素释放激素,这些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激素,然后再作用于腺体,所以说下丘脑才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能力题组】
9.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图像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
A     B     C     D
解析:选B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其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切除小狗的垂体后,小狗不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b下降,甲状腺激素(c)的量也会下降,又通过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所以a的量会增加。
10.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图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图表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比甲图更准确、更迅速
C.甲、乙两图中的信号分子持续发挥作用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图所示的作用方式
解析:选B 激素参与体液调节的过程,激素的本质并不都是蛋白质,合成时不一定需要核糖体,如性激素;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靶细胞是效应器,所以②属于传出神经,且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准确、更迅速;激素、神经递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就会失去活性;性腺分泌的信号分子是性激素,性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作用方式如丁图所示。
11.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检测原理不同
B.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
C.正常人饭后尿糖检测呈红色
D.该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其他还原糖
解析:选A 题干中已说明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而斐林试剂检测原理是葡萄糖与Cu(OH)2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呈砖红色。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可说明尿样中含有的葡萄糖越多,但尿糖含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引起的;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不一定会产生尿糖;根据试纸法的原理可知,其他还原糖不产生过氧化氢,尿糖试纸不适用于其他还原糖的鉴定。
1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选B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血糖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
13.如图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升高时,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⑥过程抑制血糖的来源。
(2)图中激素b与激素a的作用关系表现为______,激素a和激素b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3)激素a和激素b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激素a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激素b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解析:(1)血糖浓度降低时会促进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b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⑤肝糖原的分解来提高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促进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a胰岛素,进而促进⑥合成肝糖原、⑦合成肌糖原、⑧氧化分解。(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作用相反,为拮抗作用,两者的作用都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3)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4)不同激素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答案:(1)⑥⑦⑧ (2)拮抗作用 反馈 (3)激素a促进肝糖原合成,激素b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特异性
14.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物质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乙为促甲状腺激素,物质丙为甲状腺激素。外源添加甲状腺激素,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它们分泌的物质甲和物质乙均减少。用添加物质乙的饲料喂养正常动物,物质乙会因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所以物质丙的含量没有变化。(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答案:(1)内分泌(分泌激素) (2)减少、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受体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5.(2017·全国卷Ⅲ)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腹腔注射胰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致使小鼠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2)根据题干信息,为尽快缓解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需要提高小鼠血糖含量,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应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应是葡萄糖。(3)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后,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加快,使血糖浓度升高,达到正常值后,症状缓解。D组通过直接注射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达到正常值后,症状缓解。
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