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愚公移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愚公移山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5 11: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
1、文学常识
(1)作者作品背景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
作品背景: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文体常识
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3)名篇名句(默写)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字
(1)字音
惩chéng 塞sè 迂yū 曾céng 魁父kuí 荷hè 箕畚jīběn
孀shuāng 龀chèn 叟sǒu 匮kuì 亡wú 厝cuó
(2)字形
惩 迂 魁父 箕畚 孀 龀 叟 匮 厝
(3)字义
方:方圆,指面积,这里指周围的意思。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且:副词,将近。
惩: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以:凭借。
损:削减。
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且:况且。
置:安放。
焉:疑问代词,哪里。
荷:扛的意思。
夫:成年男子。
孀:孀妻,寡妇。
叟:老头。
惠:通“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匮:竭尽的意思。
苦:愁。
帝:神话中的天帝。
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牙。这里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负:背。
厝:通“措”,放置。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3、词
(1)实词的词义
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即住在山北。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献疑:提出疑问。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长息:长叹。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的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2)虚词的用法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语气)
帝感其诚。(代词,他)
其妻献疑。(他的)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面山而居 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却)
(3)通假字
反,通“返”,返回,这里指往返。
惠,通“慧”,聪明。
亡,通“无”,没有。
厝,通“措”,放置。
指,通“直”,径直。
陇,通“垄”,高地。
(4)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用箕畚装石土。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险峻的大山。
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状语,面向着
聚室而谋。“聚”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
何苦而不平。“苦”形容词作动词,愁。
(5)古今异义
指通豫南: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汉之阴: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投诸渤海之尾: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北山愚公长息曰: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我之死: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惧其不已也: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方七百里: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惩山北之塞:惩
古义:苦于,被……所苦。
今义:惩罚。
(6)成语、熟语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句子
(1)句子翻译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⑦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早起无误)、“达”(文言词语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句顺)、“雅”(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来)。翻译的方法有:“留”、“补”、“删”、“换”、“调”。
(2)句式与用法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解析】正常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
【解析】状语“于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帝告之。
5、文言文阅读赏析
(1)文言文断句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⑤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文言文断句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①按词语断。②主谓之间断句。③发语词后停顿。④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⑤介词前停顿。
(2)筛选文中信息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这句话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的尖刻,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说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解析】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4)分析作者观点
【解析】这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作者的观点是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6、语言表达
(1)扩展、压缩语段
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压缩。
压缩后的句子:智叟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原句把智叟说话时嘲弄的神态描写了出来,压缩后的句子较原句平淡。
(2)选用、仿写、变换句式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仿写:人寿年丰,丰衣足食。
【解析】原句运用顶针的修辞写愚公对智叟的批驳,仿写句用顶针的修辞写人民的幸福生活。
(3)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解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增高”。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
(4)常用修辞手法
夸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解析】形容两座山极广、极高。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写智叟用夸张的语气,教训愚公。
顶针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解析】写愚公对智叟的批驳。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解析】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惩chéng 迂yū 箕畚jīběn
B、魁父kuí 荷hè 孀shuāng
C、龀chèn 叟sǒu 匮kuì
D、亡wáng 厝cuó 曾zéng
【答案】D
【解析】亡wú 曾céng
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答案】C
【解析】A、惠,通“慧”,聪明。B、反,通“返”,返回,这里指往返。
C、亡,通“无”,没有。
3、下面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方,地方。)
B、寒暑易节。(易,交换。)
C、虽我之死。(虽,即使。)
D、年且九十。(将近)
【答案】A
【解析】方:方圆,指面积,这里指周围的意思。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___ ,
二是 。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顶针,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D、无穷匮:无穷无尽。
5、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从文中就能得出答案。
2、【答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从文中就能得出答案。
3、【答案】C
【解析】整体感知课文,愚公移山是坚定的,要世世代代移山,不把山移走绝不停止。
4、【答案】B
【解析】固不可彻: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5、【答案】
(1)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2)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
【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句子要通顺,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